2015.05.20 總第021期 編輯:蘭臺
提起七七事變和29軍,大家馬上能想到的是盧溝橋上的槍響,、保衛(wèi)宛平,、血戰(zhàn)南苑、佟麟閣、趙登禹兩將軍殉國。可是,,事實上,自七七事變爆發(fā)到29軍撤出平津,。在29軍高層,,始終作為主導的是媾和而非作戰(zhàn)。甚至張自忠將軍還一度背上了“漢奸”的罵名,。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這期《重讀抗戰(zhàn)》我們就來聊一聊七七事變中的29軍。 [詳細]
談判的結果,,于十一日雙方協(xié)議撤兵,,恢復和平狀態(tài)。所以宋到天津的時候,,從表面上看,,情勢似已趨向和緩。
七七事變爆發(fā)后,,29軍與日軍先進行了媾和,。
宋哲元一心媾和
七七事變,,中日之戰(zhàn)終于打了起來,。
各方對此的反應卻完全不同。
事變發(fā)生當日,,29軍的領袖宋哲元不在北平,,而是回了老家山東樂陵。代理軍長的秦德純第一時間派出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河北省高等法院院長鄧哲熙,、132師師長趙登禹、29軍副參謀長張克俠乘飛機趕到保定,,轉往樂陵去找宋哲元,。
同時,,據(jù)何基灃等回憶,早在“七七事變”之初,,張自忠,、馮治安、張維藩(29軍總參議),、秦德純等人就給宋哲元打電報報告此事,,當時:“(宋)雖然表現(xiàn)了驚訝與不安,但是他卻認為事態(tài)不至擴大,,有和平解決的可能,。他在答復張等的電報中,說明必須鎮(zhèn)定處之,,相機應付,,以挽危局,張、馮等在發(fā)出給宋的電報之后,,并請鄧哲熙前往樂陵,,促宋速返,主持一切,。”
南京政府方面,,7月9日,,蔣介石令第26路軍孫連仲部和第40軍龐炳勛部、第84師高桂滋部開赴石家莊,、保定一帶準備增援平津,。并要求宋哲元赴保定指揮,對此,,南京政府的主張是,,宋哲元應先去保定,看情況發(fā)展如何,,再決定是否回北平,。蔣介石通過情報,擔心宋回北平馬上會陷入日本人和漢奸的包圍,,擔心他經(jīng)受不住誘惑和忽悠而動搖,。鄧哲熙等人的目的,是接宋哲元回保定,。但是宋哲元不這么想,,他的看法是:“目前日本還不至于對中國發(fā)動全面的戰(zhàn)爭,只要我們表示一些讓步,,局部解決仍有可能,?!币虼耍ヌ旖?,跟日本人談判,。宋哲元并回電蔣介石:“此間戰(zhàn)事,業(yè)于今晨停息,,所有日軍均已撤退豐臺,,似可告一段落?!睕]等鄧哲熙他們來,,宋哲元已經(jīng)動身去了天津。
等鄧哲熙等趕到樂陵,,宋哲元已經(jīng)到了天津,,三人又趕到天津,終于趕上了宋哲元,。蔣介石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
但事情并沒有入宋哲元希望的“告一段落”,,9日凌晨2時,,日方找到秦德純說已找到失蹤士兵,當時達成三點口頭協(xié)議:雙方立即停止射擊,;各回原防,;宛平城內防務,除城內原有保安隊外再由冀北保安隊擔任,,人數(shù)限于300人,。
但是,雙方馬上對“原防”起了激烈爭執(zhí),,秦德純認為:“日軍原駐天津者,,應回天津;原駐豐臺者,,應回豐臺,。我軍原駐宛平城內,因應戰(zhàn)移防城上,,我軍由城上撤至城下,,即為原防,?!钡哲娎斫獾摹霸馈眳s要中國軍隊從盧溝橋附近永定河東岸撤出。
雙方爭執(zhí)不下,,日軍再次揮兵攻城,,但被29軍擊退,。
9日夜間日本參謀次長今井清于電示平津前線:“為解決盧溝橋事件,此時要避免觸及政治問題,。大致提出以下要求,,使冀察方面在最短時間內予以承認、實行,。(一)停止中國軍隊在盧溝橋附近永定河左岸駐扎,;(二)關于將來的必要保證;(三)處理直接負責人,;(四)道歉,。
10日晨9時,櫻井等人向秦德純提出如下要求:“(一)第29軍代表向日本軍表示道歉,,并聲明負責防止今后再發(fā)生類似事件,;(二)對肇事者給以處分;(三)盧溝橋附近永定河左岸不得駐扎中國軍隊,;(四)鑒于此次事件出于藍衣社,、共產(chǎn)黨及其他抗日的各種團體的指導,今后必須對此作出徹底取締辦法,。對以上要求,,須向日軍提出書面承認。對第四項的具體事項作出說明即可,。當承認上列各項后,,日、華兩軍即各回原駐地,,但在盧溝橋附近須按我方要求進行,。”何基灃聽了勃然大怒,,指斥盧溝橋事件完全是日本有預謀,、有計劃的侵略行動,應向我方賠禮道歉,,并保證以后不再侵略才是,。
蔣介石得知冀察方面談判意圖后,又電告宋哲元:“守土應具決死決戰(zhàn)之決心與積極準備之精神應付,。至談判,,尤須防其奸狡之慣技,務期不喪失絲毫主權為原則,?!庇忠蕴丶彪娒钏握茉皠胀诖似陂g,從速構筑預定之國防線工事,,星夜趕筑,,如限完成為要,。”
但宋哲元完全不以為意,對于南京政府派孫連仲等部北上,,宋哲元深恐中央大軍入境,,29軍的獨立王國就不復存在,因此由秦德純出面婉拒,。稱“此間形勢已趨和緩,,倘中央大戰(zhàn)準備尚未完成,或恐影響,,反致擴大,,可否轉請暫令準備北上各部,在原防集結待命,,以后果有所需,,再為電請之處,務乞察酌為禱,?!边@么說似乎有些道理。
據(jù)何基灃等回憶:“這時,,日寇因后續(xù)部隊尚未調齊,,故在宋未到津之前,他們已向北平的軍政負責人提出四項要求,,與我方進行談判,,借以擺出和平解決的姿態(tài),作為緩兵之計,。這四點要求是:(1)華軍撤離盧溝橋,;(2)嚴懲華方肇事官員,正式向日方道歉,;(3)取締抗日活動,;(4)厲行反共。談判的結果,,于十一日雙方協(xié)議撤兵,,恢復和平狀態(tài)。所以宋到天津的時候,,從表面上看,,情勢似已趨向和緩?!?/p>
但實際上,,這只是日軍的緩兵之計。
7月11日,日本召開“五相會議”,,會議決定下達動員命令,調遣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和在朝鮮的第20師團進關,。并派香月清司中將到中國接替病重的田代皖一郎中將。出任中國駐屯軍司令,。
同日,,宋哲元自樂陵到達天津, 在他到達天津約兩個小時之后,張自忠與日方代表松井等人草簽了《盧溝橋事件現(xiàn)地協(xié)定》,,接受了道歉,;處分責任者;37師撤出盧溝橋,,改由保安隊維持治安,;取締抗日團體等要求。宋哲元作出了最大的妥協(xié)和讓步,并于12日發(fā)表了如下的談話:“此次盧溝橋發(fā)生事件,,實為東亞之不幸,,局部之沖突,能隨時解決,,尚為不幸中之大幸,。東亞兩大民族,即是中日兩國,,應事事從順序上著想,,不應自找苦惱。人類生于世界,,皆應認清自己的責任,。余向主和平,愛護人群,,決不愿以人類作無益社會之犧牲,。合法合理,社會即可平安,,能平即能和,,不平即不能和。希望負責者以東亞大局為重,。若只知個人利益,,則國家有興有亡,興亡之數(shù),,殊非盡為吾人所能意料,。”
同一天,蔣介石電令宋哲元:“本不屈服,、不擴大方針,,就地抵抗?!笔虖氖抑魅五X大鈞亦電促宋哲元赴保定指揮,,不要繼續(xù)在天津逗留?!?何應欽也以特急電催促宋:“盧事日趨嚴重,,津市遍布日軍,兄在津萬分危險,,務祈即刻秘密赴保,,坐鎮(zhèn)主持,無任盼禱,?!彼握茉獜碗姺Q:“因兵力大部在平津附近,且平津地當沖要,,故先到津布置,,俟稍有頭緒,即行赴保,。辱蒙關切,,至為感謝?!?/p>
而宋哲元的談話傳到南京后,,蔣介石更加焦急,馬上于7月13日再電宋哲元,,指出:“盧案必不能和平解決,。無論我方允其任何條件,而對方的目地,,則以冀察為不駐兵區(qū)域與區(qū)內組織用人皆得其同意,,造成第二冀東。若不做到此步,,則彼必得寸進尺,,決無已時。中正已決心運用全力抗戰(zhàn),,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保持國家與個人之人格…,?!辈⒁巍芭c中央共同一致,,無論和戰(zhàn),萬勿單獨進行”,。蔣介石的分析被事實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但宋哲元沒有按蔣介石的指示行事,他通過張自忠向香月清司轉達說:“哲元從現(xiàn)在起留在天津,,悉遵從軍司令官的一切指導,。”甚至在13日晚上下達命令:即日起,,北寧鐵路列車正常運行,,解除北平戒嚴,,釋放被捕日人,,嚴禁與日人摩擦。
可是,,蔣介石不幸言中,。日軍香月中將于15日主持制定了對華北作戰(zhàn)的計劃,規(guī)定日軍第一期作戰(zhàn)行動為“迅速以武力膺懲當面的中國第29軍,,首先將北平郊外之敵掃蕩至永定河以西”,。“第二期作戰(zhàn)依情況而以現(xiàn)有兵力進出保定-任丘之線,,以增加的兵力進出石家莊-德州之線,,以期與中央軍決戰(zhàn)”。宋哲元自以為成功的媾和只不過中了別人的緩兵之計,。
宋哲元的猶豫,,從根本上說,還是想保住29軍的獨立王國,。
日軍恰恰利用宋哲元與他們討價還價的時機,,一方面向關內運兵,一方面吃掉分散在豐臺,、廊坊的駐軍,。
宋哲元的選擇讓29軍有力無處使
7月15日,何應欽電宋哲元,,告知:"日軍計劃先消滅南苑我軍,,望切注意。"而與此同時,,天津的宋哲元,,卻在忙著接待新上任的日本華北住屯軍司令香月清司中將,。
7月16日,日本陸軍省擬訂了新的《事變解決方案》,,經(jīng)日本內閣會議通過后下達給"中國駐屯軍"司令部,,其內容為:
一、以7月19日為限,,履行協(xié)定,,最低限度做到:
(1)宋哲元正式道歉。
(2)作為處罰負責人,,免除馮治安師長職務,。
(3)中國軍隊撤出八寶山附近。
(4)在11日的解決條件上要求改由宋哲元簽字,。
二,、中國方面如不在上述期限內履行日方要求則停止當?shù)卣勁校?9軍實行武力討伐,。為此,,欺滿后將調動國內部隊,派往華北,。
v當夜11時,,蔣介石密電宋哲元、秦德純,,稱:"綜觀現(xiàn)在情勢,,日方?jīng)Q以全力威脅地方簽訂此約為第一目的。但日方所欲者,,若僅止于所傳數(shù)點,,則其大動干戈可為毫無意識。推其用意,,簽定協(xié)定為第一步,,俟大軍到集后,再提政治條件,,其嚴酷恐將甚于去年所謂'四原則',、'八要領'。觀于日外次崛內告我楊代辦'已簽地方協(xié)定為局部解決之基礎'一語,,并足證明,,此基礎之外另有文章也。務希兄等特別注意于此,,今事決非如此已了,。只要吾兄等能堅持到底,則成敗利鈍,,中正愿獨負其責也,。"
蔣介石句句言中,,可宋哲元等卻深信"和談"就能解決問題,張自忠代表宋哲元答復橋本群:18日由宋出面道歉,;二三日內處分責任者營長,;對將來的保證,待宋回到北平后實行,;北平市內由宋哲元的直屬衛(wèi)隊駐扎,。以上各項除罷免排日要人外都寫入文件。
何應欽7月17日電告宋哲元等:"日本大舉出兵,,準備攻占北平,,望勿為政治談判所誤,應作軍事準備,,于北平,、南苑、宛平集結兵力,,構筑工事,,作持久抵抗之計,。"
同日,,蔣介石在廬山發(fā)表了著名的講話,"至于戰(zhàn)爭既開之后,,則因為我們是弱國,,再沒有妥協(xié)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時候便只有拚民族的生命,求我們最后的勝利,。"
"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茍安,,準備應戰(zhàn)而決不求戰(zhàn)。我們知道全國抗戰(zhàn)以后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幸求免之理。如果戰(zhàn)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明確發(fā)出了堅決抗日的宣言,。
話音剛落,,蔣就得到了宋哲元派張自忠與日本談判的消息,,蔣介石馬上令何應欽給宋哲元打電話,點明"日本大舉出兵,,準備攻占北平,,望勿為政治談判所誤,應作軍事準備,,于北平,、南苑、宛平集結兵力,,構筑工事,,作持久抵抗之計。"
但這個電話,,宋哲元居然沒有接,。
豫,我便借此機會,,說服宋哲元堅決抗戰(zhàn),。我向他說,現(xiàn)在已到民族存亡關頭,,不戰(zhàn)將成千古的民族罪人,,戰(zhàn)而不勝雖敗猶榮。"
宋哲元的猶豫,,從根本上說,,還是想保住29軍的獨立王國,這一點,,張克俠說得很清楚:"他(宋哲元)和他的一些主要將領及部分政府官員深恐戰(zhàn)爭打下去,,冀察平津地盤丟掉,個人的既得利益喪失,。"
7月18日,,蔣介石再電宋哲元:"倭寇不重信義,勿受其欺,。"
然而,,宋哲元全然不顧,于18日下午1時到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部"吊唁"于兩天前病死的田代皖一郎,,并會晤了繼任者香月清司中將,,以表示敬意和問候的婉轉形式進行道歉。據(jù)何基灃等人回憶,,宋哲元回來以后,,曾對人表示:"和香月見面,談得很好,,和平解決已無問題,。"
宋哲元在天津逗留了一個星期,,認真誠懇地與日本人談判,到7月19日,,依據(jù)7月11日在天津訂立的條件,,中方代表張自忠、張允榮等與日方代表橋本群,,終于達成了協(xié)議,,其核心內容是:
"徹底彈壓共產(chǎn)黨的策動;對雙方合作不適宜的職員,,冀察方面主動予以罷免,;在冀察范圍內,對其它各方面設置的機關中有排日色彩的職員予以取締;撤去在冀察的藍衣社等排日團體,;取締排日言論及排日的宣傳機關,、以及學生、群眾的排日運動,;取締冀察所屬各部隊,、各學校的排日教育及排日運動;撤去在北平城內的37師,由冀察主動實行之,。"
這個文件,,史稱"香月細目"。
19日晨7時30分,,認為一切問題已經(jīng)談妥解決的宋哲元乘坐日本人為他安排的專車,,心滿意足地回到了北平,。
7月20日,,宋哲元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本人向主和平,凡事以國家為前提,。此次盧溝橋事件之發(fā)生,,決非中日兩大民族之所愿,蓋可斷言,。甚盼中日兩大民族,,彼此互讓,彼此互信,,彼此推誠,,促東亞之和平,造人類之幸福,。哲元對此事件之處理,,求合理合法之解決。請大家勿信謠言,,勿受挑撥,,國家大事,,只有靜聽國家解決。"
周永業(yè)回憶:"7月中旬,,宋哲元回到北平,,下命令拆除所有的防御工事,城里的各處用沙袋堆成的臨時設備也均行拆除,,意思是為時局和平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對全國各地送來的物資和勞軍捐獻,,宋哲元居然因局勢已經(jīng)"平息",,通電表示"謝絕"。
然而,,宋哲元沒有預料到的是,,就在他與香月清司會面的當天,日本華北駐屯軍已經(jīng)在北平豐臺為香月建立了"前進指揮所",,準備發(fā)動進攻了,。
此后的情形,正如張克俠在回憶錄中說的:"日軍恰恰利用宋哲元與他們討價還價的時機,,一方面向關內運兵,,一方面吃掉分散在豐臺、廊坊的駐軍,。眼看大好時機喪失,,成旅的駐軍被葬送,我實在痛心極了,。為挽救危勢,,我感到二十九軍軍部仍在南苑,處于敵我雙方的中間地帶,,已失去指揮作戰(zhàn)的作用,。因此再三向宋提出,將軍隊按作戰(zhàn)要求重新部署,,把軍部移至便于指揮,、便于作戰(zhàn)的地位。但是宋哲元深怕引起日本人懷疑我方準備打仗,,一直不允許軍隊調動和軍部轉移,。"
20日晨5時,宋哲元又命令第37師向西苑集結,,準備向保定撤退,;位于八寶山附近的冀北保安部隊一部,待第37師集結完畢后,,殿后撤退,。
日本對此并不領情,參謀本部召開部長會議認為:"以外交談判終究不能解決事變,,為使平津地方安定,,現(xiàn)在必須決定使用武力。"從20日下午3時到21日,,日軍大舉進攻,,連續(xù)炮擊宛平城。
此時,,日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和第20師團已分別完成在高麗營、懷柔,、天津,、唐山、山海關等地的集結,。日軍提出要吉星文團由永定河西岸撤退,。面對日軍的進逼,宋哲元依舊采取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他召集各師師長開會,,要他們不要對日軍采取敵對行動,。馮治安在會上說:"只要日軍開槍,,就不能不還擊,。"宋指責說:"現(xiàn)在不是議論開槍先后問題,而是必須服從我的命令,。"
21日,,盧溝橋、龍王廟一帶陣地開始由保安隊接替,。23日晚,參謀次長熊斌從保定到達北平,,向宋哲元傳達了蔣介石和南京國民政府決心抗戰(zhàn)的立場,,并強調中央大軍北上為增援29軍,,如果能和平解決,,也可為29軍助威,。經(jīng)熊斌一說,,宋表態(tài):和戰(zhàn)均聽命中央,,如主戰(zhàn),則因29軍尚未集結,,須有相當時間之拖延,,以便集結兵力,并請中央亦作相當準備,。
日方資料記載說:"根據(jù)7月19日在天津簽定的協(xié)定,,第29軍在日軍的嚴格監(jiān)視和督促下,,雖然緩慢但還是開始履行了,。抗日意識最強烈的第37師一部,,自22日以后開始從北平移駐涿州方面,,但看起來這不過是表面的敷衍,想求得暫時的穩(wěn)定,。到24日,,以車輛不足為籍口,不僅不撤退剩下的一部,,反而把第132師的部隊開進北平,。更開始沿平漢線向北平附近增兵。"
何要等這么久,,宋稱:"眼下天氣太熱,,等涼快點再辦。"翌日,,廊坊就響起了激烈的槍炮聲,。廊坊被日軍占領,平津間的交通被切斷,。
26日午后,,香月對宋哲元發(fā)出最后通牒。通牒要求:37師于27日午前自盧溝橋,、八寶山撤至長辛店,;28日午前自北平西苑撤至永定河以西;如不按上述實行,,即認為貴軍無誠意,,我軍將不得不采取單獨行動。
下午2時,,廣安門事件爆發(fā),,試圖誠如北平的日軍被分為兩截。廊坊、廣安門的戰(zhàn)斗進一步刺激了宋哲元,,宋于當天發(fā)表"自衛(wèi)守土"的通電,,并在下午和晚間三次致電何應欽和蔣介石,報告平津緊張局勢,,請求增援,。蔣介石于晚9時復電宋哲元:"甲、北平城防立即準備開戰(zhàn),,切勿疏失,。乙、宛平城防立即恢復戒備,。此地點重要,,應死守勿失。丙,、兄本人立即到保定指揮,,切勿再在北平停留片刻。丁,、決心大戰(zhàn),,照中昨電對滄保與滄石各線從速部署。"
本日,,蔣介石電正在倫敦以"祝賀英王喬治六世加冕"名義購買軍火的孔祥熙:"大戰(zhàn)已開始,,和平絕望。"
7月27日,,蔣介石再次致電宋哲元:"請兄靜鎮(zhèn)謹守,,穩(wěn)打三日,則倭氛受挫,,我軍乃易為力,。務望嚴令各部,加深壕溝,,固守勿退,。中央必星夜兼程,全力增援也,。"這回宋哲元態(tài)度較積極,,回電蔣介石:"北平為華北重鎮(zhèn),人心所系,,大勢所關?,F(xiàn)在已成四面皆敵之形勢。通縣于今晨三時起,,亦正在激戰(zhàn)中。職受國家人民付托之重,已決心固守北平,,以安人心,,而作士氣,決不敢稍有畏避也,。"
但實際上,,此時的宋哲元心中真正所想,還是與日和談,。27日下午,,國民政府軍委會政訓處長劉健群奉命赴北平勸說宋哲元轉移到保定,在他的勸說下,,宋哲元吐露了自己內心真正在意的地方,。雙方有這樣對話,劉:"蔣先生要你去保定,,做出不畏戰(zhàn)的姿態(tài),,也許由中央應付,還有一線的希望,。若果你老在北平,,作焦頭爛額的應付,太軟了只有屈服,,屈服的結果是必然一戰(zhàn),;太強硬了,便只有一戰(zhàn),,都不是最好的辦法,,成事不足,敗事有余,。蔣先生的用意和苦心,,宋先生你明白了嗎?"宋很興奮地說:"健群兄,,你今天來說的,,才是合乎人情的真話。他們都對我說是蔣先生要我去保定,,準備一戰(zhàn),,不要我和日本人來往,所以我真是聽得不耐煩,。"
直到此時,,宋心中想的還是和日本人談。直到次日,,日軍大舉進攻南苑和張自忠"逼宮",,宋的迷夢才真正破滅,。
在此情況下,張情急之下演出了一場“逼宮”了,,其出發(fā)點很明顯還是為29軍保衛(wèi)獨立王國,。
張自忠逼宮宋哲元的背后實際上都是為了29軍的獨立王國。
張自忠“逼宮”的背后
7月28日,,日軍進攻南苑,,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132師師長趙登禹兩位將軍在突圍中陣亡。
同一天,,北平城29軍總部的會議上,,發(fā)生了了一件至今仍撲朔迷離,聚訟不已的事件,。此事發(fā)生后,,宋哲元將冀察政委會委員長植物讓與張自忠,自己率秦德純,,馮治安及29軍軍部匆忙撤離至保定,。
對于此事,一直以來有兩種說法,。
在29軍高層對外的描述中,,此事是一個臨危受命的“托孤”故事,典型如秦德純多年后發(fā)表的回憶文章中所描述:
“(聞南苑戰(zhàn)事失?。Q定了兩個方案:(一)留四個團防守北平,,由作者負責指揮。(二)留張自忠?guī)熼L率所部在平津與日人周旋,,宋將軍,、馮師長同作者到永定河南岸布防。正在研究采何一方案時,,適奉蔣委員長電令,,命宋將軍移駐保定,坐鎮(zhèn)指揮,。宋將軍遂決定將平津防務,、政務交張自忠負責,而于七月二十八日晚九點,,率同馮師長及德純等由北平西直門經(jīng)三家店至長辛店,,轉赴保定?!?/p>
可是在一些私下的場合,,事情卻是這樣一個版本,。
如蕭振瀛回國后面見宋哲元,回憶所記宋哲元自己的敘述:
“如此巨變,,非所預料,,本正與日方談判中,,潘毓桂,、齊協(xié)民二賊忽然變臉恫嚇,云日寇松井令其等轉告,,由張自忠代余,,可了此局,我斥之,?!薄安涣舷挛缛c藎忱(張自忠字)突然來平至余處,威脅要我離開,,他有辦法,。余與紹文遂即出走,家人均未得攜帶一同離平,。幸仰之歸攏部隊南下,。”嘆曰:“藎忱何至如是”,。
這一敘述還得到了宋哲元長女宋景昭,、秦德純之侄秦寄云、宋哲元好友齊協(xié)民的目睹以及何基灃,、張克俠等人的回憶文章的佐證,。
同時,蕭振瀛所記見到張自忠后張自責:
“對不起團體,,對不起大哥,。”“宋一味圖與日本妥協(xié),,七七戰(zhàn)起,,軍隊已與日血戰(zhàn),宋竟接受日本條件,,故急至北平制之,。”
“潘毓桂明告,,宋已接受日所有條件,,日本認為軍隊不聽宋命令,故要余代之,。余在問清談判情況后,,方趕往北平,,代之以控制局勢,不意竟演變如是,?!?/p>
也為“逼宮”提供了證據(jù)。
這兩種說法無法并存,,雙方相關關系人也各執(zhí)一詞,,聚訟不已。
但實際上,,此事恐另有隱情在內,。
這個獨立王國的存在,就在于日本向南京國民政府施加足夠的壓力,,而南京國民政府又不能妥協(xié),,雙方維持一個斗而不破的局面,才能形成29軍獨立王國生存的空間,。
因此,,對于29軍高層來說,要維持獨立王國,,對日開戰(zhàn)是不能選擇的,。一旦對日開戰(zhàn),中央軍不進入冀察的前提--日本不允許就不存在了,,中央軍必然以支援的名義大規(guī)模進入,,29軍獨立王國自然無法存在。
這也是為什么七七事變發(fā)生后,,宋哲元自始至終都全力推動和談,,試圖和平解決的原因。
而張自忠,,是這段時期宋哲元對日交涉的主要助手和管道,。
在南京政府7月26日的會議上,參謀次長熊斌匯報了29軍的情況,,他對29軍內部是這么描述的:
“張自忠自赴日本已還,,似害有二種病,即因日人給以許多新式武器之參觀,,以致畏日,。因日人對其優(yōu)待而親日,但廿九軍將領一致主張,,則張亦不至獨持異議,。”
似乎張自忠就是個親日派,。
可張自忠何嘗親過日,?所謂親日種種現(xiàn)象,,不過是身為天津市長的他擔負起于日本交涉維護29軍獨立王國的職務行為。
七七事變后交涉也不例外,,從11日的《盧溝橋事件現(xiàn)地協(xié)定》,,到香月細目,具體的與日本交涉談判的實施者,,都是張自忠,,可以說張自忠是宋哲元和日方針的具體實行者。
而7月28日的“逼宮”,,真實這一格局的繼續(xù)發(fā)展,。
日軍派潘毓桂、齊協(xié)民前來傳話,,要宋哲元“一是膠離中央,一是離開北平”,,下了最后通牒,。究其原因,是香月清司從日本國內受命上任,,接受的是促冀察政權脫離中央的任務,,見宋不肯合作,轉而想扶植張自忠代宋,?!耙皇悄z離中央,一是離開北平”就是最后的攤牌,。
宋張兩個當事人都對蕭振瀛提到了相同的內容:“日寇松井令其等轉告,,由張自忠代余,可了此局”,、“日本認為軍隊不聽宋命令,,故要余代之?!?/p>
可見,,當時日本已對宋哲元不抱希望,故也不將其作為和談對手,。如果想實現(xiàn)和談,,為29軍保住獨立王國最最后的嘗試,宋哲元明顯已經(jīng)出局,,此時又資格的只有張自忠,。在此情況下,張情急之下演出了一場“逼宮”了,,其出發(fā)點很明顯還是為29軍保衛(wèi)獨立王國,。這點宋哲元雖然當時收刺激極深,,但石虎回鄉(xiāng),恐不難理解,。這也是29軍高層上下對外一直塑造并維護“臨危受命”故事的原因,。
事實上,宋哲元的態(tài)度,,從七七第一聲槍響到28日“逼宮”,,為了保住29軍獨立王國和他華北王的地位,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也就是說,他在事變后的相當長時間里,,是沒能意識到他面臨的是一場民族大戰(zhàn),,是仍然想按照軍閥混戰(zhàn)時那樣想在日本人和國府之間玩平衡制造生存空間的。
為此,,29軍上下一再阻撓中央軍入援平津,。宋哲元一再拒絕我們已經(jīng)說過了。而隨著戰(zhàn)事深入蔣介石命令住綏遠平地泉的湯恩伯十三軍從大同張家口方向入援平津搶占南口,,并堅持十天半月為我方調動部隊完成全局的防御陣地爭取時間,,以求得戰(zhàn)局的主動權。
但是,,在移防途中,,察哈爾省主席、六十七軍軍長劉汝明將軍怕湯恩伯的勢力侵入自己的地盤,,設置了重重的刁難和阻扼,,使得移防十分艱難,耽誤了一周時間,。后經(jīng)南京方面協(xié)調總算解決,。由于中途被阻,湯恩伯部先頭部隊王仲廉師于8月6日才到達八達嶺的青龍橋,,次日抵南口,。剛剛部署完畢,南口車站的前哨陣地就遭到日軍的攻擊,。直到8月8日,,湯恩伯部隊才全部到達南口。當湯恩伯在南口苦戰(zhàn)一周,,部隊傷亡慘重,,迫切等待援兵時,受中央調遣的一個師從陜北趕來支援,竟又被劉汝明擋在張家口外,。
七七事變中的29軍高層,,主導的是為了維護29軍校集團繼續(xù)維持獨立王國的地位而采取的與日本媾和的策略,并貫徹始終,,為了媾和,,也不惜阻撓國民政府中央的抵抗措施。這也是29軍在七七事變中未出力就已敗出平津的原因,。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鳳凰網(wǎng)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