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_欧美亚洲综合成人A∨在线_强奷漂亮少妇高潮麻豆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_婷婷丁香五月缴情视频_午夜A理论片在线播放_午夜色大片在线观看_亚洲欧美偷拍另类A∨_亚洲天然素人无码专区_艳妇荡女欲乱双飞两中年熟妇,午夜无码熟熟妇丰满人妻,仓库熟妇的肉欲在线播放,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第001期 2012.05.03

西洋人認定李鴻章是近代清國,代表文明智慧的偉人。清日戰(zhàn)爭可以說是日本的國家和清國的皇家的戰(zhàn)爭,,被愚化的草民小家,,無法戰(zhàn)勝擁有國民概念的大家集合體。

一,、甲午戰(zhàn)爭的意義在于引導中華民族重登歷史舞臺,。

鳳凰網歷史: 清日戰(zhàn)爭的歷史意義,,在于衍生新興中華的歷史文明,?

宗澤亞:縱觀中國的近代史,,清日戰(zhàn)爭的失敗對中華民族的歷史進化是悲哀和幸運的。清日戰(zhàn)爭的歷史意義,,在于引導中華民族重登歷史舞臺,,奠定一個新的國度,確立國家版圖的格局,,創(chuàng)設國家間關系的新秩序,,衍生新興中華的歷史文明,讓世界注視到睡獅的醒來,。[詳細]

二,、娼妓是社會繁榮的標志 也是社會安定潤滑劑。

鳳凰網歷史: 您提到戰(zhàn)爭促進了日本娼妓業(yè)的繁榮,,您認為娼妓業(yè)的繁榮對日本民間風俗產生了哪些方面的影響,?

宗澤亞:在世界歷史上,娼妓的繁榮標志社會的繁榮,,而繁榮的社會必然娼妓繁榮,,這是有人群存在的社會歷史規(guī)律。由于課題涉及到近代戰(zhàn)爭那些痛苦的回憶,,我終于知難而退放棄了已經進行了一半的研究,。但是我仍然認為,在和平時期,,娼妓的存在是社會安定的潤滑劑,。[詳細]

三、西洋人認為李鴻章是代表文明智慧的偉人,。

鳳凰網歷史: 您認為當時清軍最高指揮者李鴻章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對這場戰(zhàn)爭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

宗澤亞:外國列強評說,清國和日本的戰(zhàn)爭實際上是李鴻章和日本的戰(zhàn)爭,。在歐美列強的眼里,,李鴻章失敗的大手筆非但沒有傷及他的仕途,反而展示了他個人的才能和魅力,,西洋人認定李鴻章是近代清國,,代表文明智慧的偉人。[詳細]

  • 1中國人對甲午戰(zhàn)爭定義上存在著模糊概念
  • 2無論共產黨還是國民黨士兵都應受到祭奠和緬懷
  • 3光緒等主戰(zhàn)派只知紙上談兵 李鴻章“避戰(zhàn)保船”沒錯
  • 4愚化草民的清朝無法戰(zhàn)勝擁有國民概念的日本
  • 5清日戰(zhàn)爭引導中國人進行體制轉型改造國家

核心提示:在歐美列強的眼里,,李鴻章失敗的大手筆非但沒有傷及他的仕途,反而展示了他個人的才能和魅力,,西洋人認定李鴻章是近代清國,,代表文明智慧的偉人。

清日戰(zhàn)爭可以說是日本的國家和清國的皇家的戰(zhàn)爭,,被愚化的草民小家,如一盤散沙無法凝聚,,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戰(zhàn)上,,都無法戰(zhàn)勝擁有國民概念的大家集合體。

《清日戰(zhàn)爭》作者宗澤亞先生(宗澤亞先生供圖)

本文系鳳凰網歷史對話《清日戰(zhàn)爭》作者宗澤亞先生文字實錄,,文字整理:楊超

《清日戰(zhàn)爭》簡介:《清日戰(zhàn)爭》是介紹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歷史著作,,全書共5章,,約40萬字、500幅圖片,、90張表格,。書中所引材料主要出自日本所藏檔案文獻、學術著作和研究成果,,包括了一些以前此類出版物中很少見的內容,,材料豐富、翔實,、珍貴,。作者文筆通俗流暢,寫作態(tài)度嚴謹,。由北京后浪出版咨詢有限公司2012年4月出版,。

宗澤亞:我認為清朝不能代表中華民族

鳳凰網歷史:宗先生你好,我們注意到《清日戰(zhàn)爭》有兩個版本,,一個是香港出品的繁體字版本,,一個是世界圖書出版的簡體字版本,您能介紹一下這兩個版本有什么區(qū)別嗎,?

宗澤亞:簡體版《清日戰(zhàn)爭》在中國大陸出版了,,作為作者我感到非常欣慰。在此作者向為本書曾經做過幫助的人表示感謝,,尤其是向香港商務印書館繁體版本《清日戰(zhàn)爭》的責任編輯徐昕宇先生,;世界圖書出版社簡體版本《清日戰(zhàn)爭》的責任編輯馬春華女士;國內資深近代歷史學者黃東博士,,在出版編輯過程中給予的協(xié)力,,表示真誠的謝意。

首先作者想向讀者報告一個關心的話題,,《清日戰(zhàn)爭》簡體版和繁體版,,是否有出于政治因素而被刪改的部分。作者直率的回答讀者:作者參與了簡體版本的全部定稿過程,,除了個別文法,、文字、封面設計,、目錄的修訂外,,簡體版和繁體版的本文和圖表均保持了相同的內容,這是作者版權轉讓的原則,。作者原來曾想在簡體版本增加新的內容,,但是出于對簡繁兩版本一致性的尊重,對曾經購買過繁體版本讀者的尊重,作者放棄了增添新內容的計劃,。

有人問這部直接關系到中國近代歷史的作品,,為什么要取道香港再進大陸呢?說來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微妙的提問,。坦率的說,,《清日戰(zhàn)爭》是一個政治敏感的題目,雖然作品不涉及現(xiàn)今國家政治的內容,,但是作品運用日本文獻資料研究中國歷史上的甲午戰(zhàn)爭,,觸及到了中國一貫的歷史通說,許多內容會與過去的說教存在差異,。闡述的觀點和得出結論,,客觀上可能會挑戰(zhàn)長期以來,國人形成的歷史概念,,特別是滿漢歷史定義的問題,。

我在《清日戰(zhàn)爭》結束語最初的原稿內,曾經寫下這樣的感想,。“研究清日戰(zhàn)爭,,想到了大清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定位。中華歷史對滿清蠻夷統(tǒng)治合法性的認定,,建立在五千萬漢民族人頭落地的悲劇之上,。康乾盛世奠定的大清版圖,,非滿清王朝對華夏民族的恩賜,,而是時代逐流沉淀的結果。中華歷史沒有為清王朝歌功頌德的理由,,大清蠻夷和東西方列強一樣都是同時代的歷史罪人,。清朝不是中華,大清國不能代表中華民族,。中華民族認同曾經殘暴屠殺無數(shù)漢民族裔的劊子手為中華是不合理的思維,。華夏的子孫不應因清日戰(zhàn)爭的失敗,而為大清奴役主的悲哀心生憐憫,,自愿背上沉重的歷史包袱,。”

中國的歷史,認定了大清王朝是中華民族歷史的一部分,,是中國歷史的客觀延續(xù),。無論大清朝代對中華民族做過多少惡事,被同化了260余年的中華民族,,還是不得不屈尊滿洲族對漢民族統(tǒng)治的事實,,自愿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

同系蠻夷入侵的日本國,在中國人眼里,,歷史以來就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國家,對中國的數(shù)次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而且歷史的葛藤依然延續(xù)到今日,。然而,中國人對中日近代史的評價,,尤其是明治維新時代的日本,,還是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兩個同為蠻夷的外來侵略,,在中國人的內心深處蕩漾著復雜的情感,。他們有著兇惡的一面,也有值得學習的長處,。中國人在外來文明的沖擊下,,終于看到了自身劣根性的存在,進而奮起改造這個國家,。

寫中國近代史,在大陸中國人的眼里存在很多的壁障,。這種壁障的存在,,使得歷史的述說被規(guī)范在一個特定的說教之中,,其真實性也大打折扣。政治是固執(zhí)的,,具有儒教性格的民族,,歷史以來就是政治的弱者。在這種思考下,,作者不希望多年精心研究的作品,,被受政治影響的編輯們進行手術改造,所以選擇了先在香港出版再進大陸方法。因為香港那塊彈丸之地,,保持著一股嚴謹?shù)膶W術風氣和出版自由的寬容,,香港商務印書館做的是完美的。

完成和出版《清日戰(zhàn)爭》,,作者需要承擔許多心理挑戰(zhàn),。一個熱愛自己的祖國,曾經接受過長期的中國式教育,,也有過共產黨員的經歷,。可為什么還要挑戰(zhàn)一百年以來,,已經定格了的歷史,,來趟這灘渾水呢?準確的說,,其實作者也不知道,。作者當初的想法,只是想幫助人們澄清以往的一些概念,。例如清國和日本間的戰(zhàn)爭命名問題,,應該是繼續(xù)稱為“甲午戰(zhàn)爭”“清日甲午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日第一次戰(zhàn)爭”還是應該稱之為“清日戰(zhàn)爭”。

其二,、現(xiàn)代中國的社會政治,,提倡“和諧社會”“民族和諧”?!肚迦諔?zhàn)爭》的論述容易給人留下違反“和諧”的立場或成為眾矢之的,,所以作者的研究必須要有承擔“不和諧”指責的勇氣。我以為,,歷史的“認知”與民族的“和諧”,,歷史的究明與和諧的破壞,本質上是兩個概念,。中國五千年歷史淵源,,經歷了比世界任何國家都要復雜的歷史演變,澄清她的歷史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和證據(jù)的挖掘,,歷史解釋都可能發(fā)生變化,尤其是中國的近代史,。中國史上的滿洲族和漢族都有引以自豪的歷史文化,,也有各自的民族劣根性,這是一個歷史事實,。當年孫中山先生的“驅逐韃虜還我中華”的政治宣言,,其實是對文明優(yōu)劣做出的歷史選擇,。如果將這一偉大的歷史歸類于滿漢分裂、不和諧,,那么中國的近代史就要重新寫過,。

其三、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已經過去了30余年,,但是中國仍然是一個帽子滿天飛的社會,,“漢奸”帽子甚至已經戴到了作者的頭上。作者因此懇切的請求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先看看結束語的一段話,“本著的構成以日本國內收藏的歷史文獻為主要資料源,,書中對戰(zhàn)爭的敘述和圖表的解說,,是歷史上日本人對日清戰(zhàn)爭的一般認識。由于清國官方缺少對戰(zhàn)爭的準確記錄和統(tǒng)計,,本著使用日本文獻研究清日戰(zhàn)爭,,會與中國的歷史通說存在矛盾或片面性,作者期待中外研究者逐漸澄明正確的歷史史實,。書中收錄的照片,、繪畫、統(tǒng)計表等文獻,,僅反映當時代日本人及歐美人對戰(zhàn)爭描繪的記錄,,非作者對戰(zhàn)爭當事國褒貶的立場。”

慶幸的是,,現(xiàn)代青年學者們在自由的探索中國的歷史,,乃至追溯上千年前的歷史故事,甚至挑戰(zhàn)“老學究”們以往的定論,。讓人們重新認識歷史的真實,,而不是模糊的、政治性的對歷史的一貫解說,,這是中國人對歷史研究態(tài)度的一種勇敢的進化,。

作者期待讀者用謙和的思考方法來閱讀《清日戰(zhàn)爭》這本書,那樣或許會受益這本書,。面對如今鋪天蓋地的,,狂熱的渲染、贊美,、炫耀,,蠻夷大清帝國輝煌的清廷影視作品,我在迷惘之中,,正努力尋找一個讓自我能夠“和諧”的共識,。

中國人對甲午戰(zhàn)爭定義上存在著模糊概念

鳳凰網歷史:什么原因使您想要研究這一歷史事件,?我們知道您的身份是工程師,可以說您之前所受的學術訓練和歷史研究方向有很大的區(qū)別,,您如何把握寫作的角度呢,?

宗澤亞:世界上許多大師的成功之作,往往不是遵循立項,、研究,、成功這樣有條理的過程。他們的成功經常是一覺醒來,,或是一閃念的靈感成就而成的,。其實我們平頭百姓,日常生活中做的許許多多事情也都是這樣隨機的一閃念,。我寫清日戰(zhàn)爭其實也有這樣的巧合,,有兩件事可以說有著直接影響。

第一件事是,,幾年前,,我在網上看到幾位年輕人,為甲午戰(zhàn)爭的名稱在那里爭論,,A說不應該叫“中日甲午戰(zhàn)爭”,,那是清朝和日本打仗,怎能說中日呢,?,;B說不知甲午戰(zhàn)爭是什么戰(zhàn)爭,誰和誰打仗,?甲午是咋回事?。緾說你的歷史怎么學的,?成績一定不及格,;一位寫繁體字的D出來說話了,按照我們臺灣的說法,,應該叫“清日戰(zhàn)爭”,。接著又出來一幫人,把D君一頓狂轟濫炸,,說清國就是中華,,清國就代表中華民族,甲午戰(zhàn)爭就是日本人和中國人打仗云云,。大家各說各的理互不相讓,,聽起來亂七八糟的,類似的問題至今還在網上經??吹?。當時我認為,,這是中國人對甲午戰(zhàn)爭定義上存在的模糊概念。

第二件事是,,一次在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偶然看到,,甲午戰(zhàn)爭威海衛(wèi)保衛(wèi)戰(zhàn),清國北洋水師戰(zhàn)敗后,,清國投降將校士官宣誓降服的名簿,。在我學習歷史的時候,當時只知道鄧世昌勇闖敵艦,,被敵魚雷擊中壯烈殉國的故事,,沒有聽說過有關甲午戰(zhàn)爭,清軍投降和俘虜?shù)氖虑?,故而引起我極大的求知欲望,,開始了更深入的興趣性探索。

這兩件事,,是我開始研究甲午戰(zhàn)爭的一閃念和后來成書的機遇。雖然理工科技術者研究歷史,,看似有些專業(yè)不對口,。但作者覺得其中沒有必然的關系,因為中外歷史上有不少理工科學者,,曾經都有過令人刮目相看的文學作品,,因此歷史學家以外的人,研究歷史著書立說也屬正常之事,。

經過一段研究,,我開始從歷史探索的業(yè)余興趣轉向嚴肅的學術研究立場。因為我發(fā)現(xiàn)了日本人和中國人對這段歷史認識的重大差距,。我應該有勇氣挑戰(zhàn)已經定格100年的歷史認定,,有責任和義務將敵國的認識,真實的轉達給中國人知道,。

再經過一段研究,,我發(fā)現(xiàn)自己也許是完成這項研究最合適的人選,所以產生完成研究的責任感,。因為我認為究明清日戰(zhàn)爭的歷史,,需要具備以下必要條件。(1)有長期坐地日本國內研究的自然條件,;(2)有文獻資料分選搜證的能力,,爬梳整理去粗取精,避重就輕和避輕就重的執(zhí)筆能力,;(3)有閱讀和翻譯日文的能力,;(4)有熟練的電腦操作能力,,例如完成清日戰(zhàn)爭的研究,最低需要掌握Word(文字處理),、Excle(表格處理),、Photoshop(圖片處理)、PageMaker(編輯處理)等軟件工具的應用,。(5)有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的生活經歷,,且能考慮日本人和中國人的立場和感情,正確解讀文獻的能力,。(6)研究環(huán)境最重要,,就是需要不受任何思想、學說,、政治的干擾,,可以大膽自我表達的這樣一個環(huán)境,作者以為日本就是最佳的選擇,。(7)需要有敢于挑戰(zhàn)已經定格的歷史的勇氣,,不怕戴“漢奸”的大帽子,因此堅持出口有據(jù)落筆有根的原則成為作者寫作的信念,。

如果說如何把握寫作的角度,,作者認為只有理解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才能準確掌握和解讀一段有爭議的歷史,,才可能把握好寫作的角度,。當然作者是否把握好了這個研究題目的寫作角度,這需要廣大讀者來評價和指導,。

明治政府給人民“國民”定位 讓他們找到國家感覺

鳳凰網歷史:您在書中提到戰(zhàn)爭時期,,日本民眾意識形態(tài)逐漸從“人民”的概念走向“國民”的理念,奠定了“軍國國民”的基礎,,但您也提到日本各個階層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不一,,與知識界的狂熱相比,普通日本民眾關注的更多還是自己的生計,,一些民眾甚至不惜自殘以逃避兵役,。這兩種說法似乎有一些矛盾,您日本民眾意識形態(tài)概念走向“國民”這一觀點的依據(jù)是什么呢,?

宗澤亞:最近我在(遠山愚翁)的博客,,發(fā)表了一篇短文《人民的認知與國民的意識》。小短文中闡述了對人民和國民的理解,,是在寫作《清日戰(zhàn)爭》過程中產生的感想,。因此在《清日戰(zhàn)爭》的結束語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明治維新的時代,,東方傳入了‘國民’的新概念,,國家的人民從愚昧狹隘的個人意識,,一舉躍進到國家觀的高度。‘國民’的思想,,超越了‘人民’‘臣民’的理念,。‘民’的脫胎,成為國家為我,,我為國家的近代國家主義,。日本‘國民’地位的誕生,在這場戰(zhàn)爭中,,深刻影響了近代大陸文明的進步,。”

明治維新,日本引入了國民的理念,,這是國家的人民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一個重大躍進,。國家給了人民“國民”的地位,國民將自身與國家紐帶在一起,,這樣的國家和人民才是強大的,。清日戰(zhàn)爭中日本國民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國民意識重大轉變帶來的巨大動力,。

然而歷史傳承的私有利己主義意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轉變。“人民”的概念走向“國民”的理念,,需要一個逐漸的改造和適應過程。明治維新的國度,,正處在貧困的發(fā)展階段,,“人民”即使成為“國民”,也只是一種名稱上的初級國民意識,。在那個時代,,國家對國民的寄托就是一呼而應,沒有給予普通國民更高的政治寄托和意識形態(tài)的根本轉變,。所以普通民眾的國家觀比較知識分子,,存在較大的差距。和平時期民眾抵制兵役,,逃避兵役可以認為是一種正常的,,小農經濟利己主義的個體表現(xiàn)。但是戰(zhàn)爭開始,,國民遵守了國家賦予的使命,,做到了響應國家號召一呼而應,逃避兵役則被公認為可恥的事情,。

明治政府是在國家法律規(guī)則框架下的征兵,,而民眾是在尋找法律規(guī)則的漏洞,,合理逃避兵役。在那個時代日本已經是法制社會,,法制在日本民眾的思維中形成,。做事只要遵紀守法,合理規(guī)避兵役也無可非議,,因為他們也付出了過大的自殘代價,,行為本身只能受到道德上的批評和譴責。不像中國內戰(zhàn)那樣,,國民黨毫無理由的亂抓壯丁,,也不像老百姓那樣披星戴月背井離鄉(xiāng)式的逃避當兵。

研究清日戰(zhàn)爭就要理解明治維新,,明治政府給了人民“國民”的定位,,給了“民”一個“國”,讓民找到了國家的感覺,,我認為這是明治國家凝聚國家力量最重要進步,。

現(xiàn)代中國人喜歡輕易的批評那個時代的中國民眾沒有國民意識,所以輸?shù)袅四菆鰬?zhàn)爭,。其實作者建議批評家們平靜的想一想,,“您是國民嗎?我們是國民嗎,?中國是國民社會嗎,?”。一個進步的社會變型是經過,,人的原形,、人群、臣民,、人民,、國民的改造過程。在這個性質的演變過程中,,“國民”到達了象征“民”擁有“國家和民權”的最高境界,,而我們正處于走向國民的改造階段。不要輕易指責我們的先祖,,他們是無辜的,,我們的先祖被大清愚化了260年,也許在那些愚昧的人群之中,,就能找到你的或我的祖先,,為了一碗稀粥沿街乞討的身影。

無論共產黨還是國民黨士兵都應受到祭奠和緬懷

鳳凰網歷史:您在書中提到“支持戰(zhàn)爭的國民,在自身的受害和受益中,,同樣負有重大的歷史責任”,,您又提到“無論清兵或日兵的戰(zhàn)場行為如何超出倫理道德的規(guī)范而受到譴責,作為已經化為靈魂的普通人,,仍然應該接受國家的祭奠和家族的緬懷”,,對比美國南北戰(zhàn)爭,您認為應該如何看待那些死去的國民黨士兵,?

宗澤亞:首先表示抱歉,,我對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情況了解甚少,無法進行合理性比較,,但是您提出的問題卻是非常尖銳和有價值的,。解明這個問題,需要從“戰(zhàn)爭倫理學”入手進行研究,,這關系到一個民族對“生命”價值觀的認識問題,。

我在《清日戰(zhàn)爭》最初的結束語原稿中,曾經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戰(zhàn)爭邏輯學認為,,戰(zhàn)爭沒有正義或非正義之分,,戰(zhàn)與爭能改變世界。戰(zhàn)爭是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戰(zhàn)爭機器的較量,,代表一個國家爭取自身利益的極端體現(xiàn),。漫長的華夏進化史中,同樣存在侵略與被侵略的戰(zhàn)爭歷史,,近代甲午戰(zhàn)爭本身就是清國和日本為爭奪在朝鮮的利益引發(fā)的戰(zhàn)爭,。如同十年后日俄兩國為爭奪在清國的利益,縱馳清國領土展開你死我活的戰(zhàn)爭一樣,。清日戰(zhàn)爭改變了清國和朝鮮的宗屬國關系,,日俄戰(zhàn)爭日本又奪走了俄國在清國的利益。如果歷史上沒有發(fā)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臺灣版圖會永遠成為日本的領土,北方的滿洲國也會永遠從中國的版圖獨立出去,,今天中國的版圖就會是另外一幅模樣,。甲午戰(zhàn)爭是清日兩國自愿宣戰(zhàn)的合法戰(zhàn)爭,是封建國愛新覺羅的皇家與近代資本主義日本在兩種意識形態(tài)上的較量,。戰(zhàn)爭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給國家政治變革帶來了機遇。

我在《清日戰(zhàn)爭》“戰(zhàn)爭歷史人物”一節(jié)中,,還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研究清日戰(zhàn)爭的歷史人物,,窺視他們背后的故事,就能走近百年前戰(zhàn)爭的時代。翻開肖像沉重的扉頁,,歷史人物給讀者留下祥和的視覺,。在戰(zhàn)爭對方國看來,他們是被相互仇恨的歷史罪人,。而廣義的國家理念上,,人物們代表自己國家的利益,是本國認知的政治偉人和英雄,。他們的行為,、魅力、智慧和愚昧,,造就出近代史上驚心動魄的大事件,,永遠載入歷史的史冊。

這兩段小節(jié),,我實際上是在向讀者傳遞一個觀點,,就是從戰(zhàn)爭邏輯學的角度理解戰(zhàn)爭,有些問題就會想通和迎刃而解了,。AB兩方的戰(zhàn)爭,,大家都會說自己有理,自己是正義一方,。就像國民黨和共產黨間的戰(zhàn)爭,,在當時的國際背景下,國際社會認定的是蔣介石代表的政府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由于國民黨的腐敗和軍事上的失敗,,導致國民黨全線崩潰,成為非正義戰(zhàn)爭的一方,。正所謂,,勝者王侯敗者賊。正義和非正義就在勝敗之間,,是難以辨明的是非問題,。

按照以上推理,既然沒有正義或非正義的戰(zhàn)爭,,那么參與戰(zhàn)爭和為之犧牲的戰(zhàn)士,,他們就是獨裁集團代表的國家利益的犧牲品,是被卷入戰(zhàn)爭的無辜民眾,。這些無辜的穿軍裝的民眾也有過溫暖的家庭,,也有善良的父母妻兒,他們有權緬懷死去的親人,。卷入戰(zhàn)爭的民眾是無辜的,,卷入戰(zhàn)爭穿軍裝的民眾也是無辜的,這就是戰(zhàn)爭倫理。因此無論共產黨士兵還是國民黨士兵,,都應該受到中華民族的祭奠和緬懷,。《清日戰(zhàn)爭》“戰(zhàn)爭與民眾”一節(jié)寫道,“一個凡人的個體,,當因任何理由和原因成為軍人,,參與了正義或非正義的戰(zhàn)爭,他的公的行為代表了國家戰(zhàn)爭機器賦予的使命,,國家是戰(zhàn)爭罪惡的代表,。而他的私的戰(zhàn)斗行為,表現(xiàn)了個人固有的善惡本性和道德準則,。軍人的肉體消滅化作陰魂,,他又回到一個普通民眾的立場,成為中性人的化身,。清日戰(zhàn)爭無論是正義還是非正義戰(zhàn)爭,,無論清兵或日兵的戰(zhàn)場行為,如何超出倫理道德的規(guī)范受到譴責,,作為已經化為魂靈的普通中性人,,仍然應該接受國家的祭奠和家族的緬懷。”

文中“而他的私的戰(zhàn)斗行為,,表現(xiàn)了個人固有的善惡本性和道德準則,。”是譴責在戰(zhàn)爭中沒有人性的,實施過度殺戮,,以及違背倫理道德準則的惡劣行為,。這種善惡不分無人性道德的行為,是應該受到歷史的唾棄和人們永遠的憎恨,。

中國人應該祭奠和緬懷為國家利益犧牲的戰(zhàn)士

一個民族對“生命”價值觀的認識,,標志著這個民族的文明程度。記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美國恢復建立外交關系時,,對方開出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尋找戰(zhàn)爭時期,陣亡在中國戰(zhàn)場的軍人遺骨,。對方國根據(jù)雙方的線索展開了極為周密的調查和挖掘,,并鄭重的將遺骨帶回自己的國家,為他們豎立一座應得的墓標,。作者認為這是一個民族,,對本民族人民“生命價值”尊重的體現(xiàn),。然而我們的國家,,對我們的人民缺少這種尊重“生命價值”的思考。朝鮮戰(zhàn)爭、越南戰(zhàn)爭,,以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國軍人遺骨,,我們的政府沒有寬宏的將他們帶回自己的祖國,像孤魂野鬼那樣留在異邦?,F(xiàn)在的世紀,,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存在很多未知數(shù),而且各國家對歷史的解說,,并不像我們歷史教科書上所說,,他們對我國充滿感謝之情的說法,朗朗白日那些狡詐猙獰的面目時隱時現(xiàn),。

我坦率認為,,現(xiàn)在不是討論“應該如何看待那些死去的國民黨士兵?”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國家,,應該開辟一座國家公墓,把歷史以來中國軍人的遺骨遷移回自己的國家,,讓他們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安息,。中國有這樣的能力和財力,讓中國人祭奠和緬懷,,為國家利益犧牲的戰(zhàn)士,。在這一點上,中國人應該虛心學習美國民族,、日本民族對“生命”價值的尊重,。腳踏實地的去做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僅在口頭上賦予一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虛銜了事,。

甲午戰(zhàn)爭的意義在于引導中華民族重登歷史舞臺

鳳凰網歷史:您書中指出:清日戰(zhàn)爭的失敗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是悲哀和幸運的,。清日戰(zhàn)爭的歷史意義,在于衍生新興中華的歷史文明,?您提出的新興中華的歷史文明概念主要涵蓋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宗澤亞:在回答您“新興中華的歷史文明概念主要涵蓋了哪些方面的內容?”的提問前,,我建議首先我們來溫習“文明”的概念,。文明有許多解釋,我傾向一種抽象的定義,。即“文明是物種的生活習性并延展出來的一切衍生物,。生物形態(tài),社會形態(tài),,環(huán)境生態(tài)相互交織與碰撞創(chuàng)造產生出的火花即文明,。”馬克思主義對文明的基本概念是,,“文明是人類改造世界實踐活動的成果,它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因此在人類文明史上,,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都曾產生過與之相適應的文明。

這里我們通過比較大清朝的文明和新興中華的文明所涵蓋的部分,,就可以得出新興中華歷史文明的特征,。

(1)中華民族重登歷史舞臺,漢民族從被蠻夷統(tǒng)治了260余年的桎梏中得到了解放,。

(2)新型國家“中華民國”的建立,,標志一個新興文明制度的誕生,中華民族有了自己的國家,,有了創(chuàng)造自己文明的機會和權力,。

(3)國家版圖文明的確立。有學者認為是康乾盛世奠定了中華版圖,。作者認為康乾盛世奠定的大清版圖,,非滿清王朝對華夏民族的恩賜,而是時代逐流沉淀的結果,。如果說蠻夷霸占搶去中原的土地,,殺了五千萬漢民后裔,再統(tǒng)治愚化260年,,然后中華民族的后裔還要向蠻夷一聲道謝,,是你們給了我們國家的版圖,作者認為那是不符合進化論的觀點,。新型國家“中華民國”確立的版圖格局,,是屬于中華民族自身確立的國家版圖的文明。

(4)創(chuàng)設國家間關系的新秩序,,是世界列強國對新興文明誕生的認定,。大清國鎖國的國家間關系舊體制的崩潰,和中華民國開國的國家間關系新秩序的建立,,是新興中華歷史文明開幕受到世界承認的最重要象征,。

(5)讓世界注視到睡獅的醒來,一個新文明的誕生受到世界的矚目,,醒來的睡獅產生的能量讓世界為之震撼,。一個新世紀文明的到來,一個沉睡的過去結束,,中國今日的強盛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我認為,,新興中華的歷史文明概念涵蓋了上述內容,在這些基礎文明的框架下,,生物形態(tài),社會形態(tài),,環(huán)境生態(tài)相互交織與碰撞,,創(chuàng)造產生出的火花即新時代特色的各種各樣具體的中華文明。

我在《清日戰(zhàn)爭》最初的結束語原稿中,,作出的結論是這樣描述的,。“縱觀中國的近代史,清日戰(zhàn)爭的失敗對中華民族的歷史進化是悲哀和幸運的,。清日戰(zhàn)爭的歷史意義,,在于引導中華民族重登歷史舞臺,奠定一個新的國度,,確立國家版圖的格局,,創(chuàng)設國家間關系的新秩序,衍生新興中華的歷史文明,,讓世界注視到睡獅的醒來,。中華革命的成功和大清王朝的覆滅,使中國得到了清日戰(zhàn)爭失敗所帶來的惠澤,,清日戰(zhàn)爭給中華民族的再生留下了巨大的政治價值,。”所謂惠澤就是清日戰(zhàn)爭產生的歷史意義。

娼妓是社會繁榮的標志 也是社會安定潤滑劑

鳳凰網歷史:您提到戰(zhàn)爭促進了日本娼妓業(yè)的繁榮,,我們知道您對日本民間風俗文化深有研究,,那么您認為娼妓業(yè)的繁榮對日本民間風俗產生了哪些方面的影響?

宗澤亞:在中國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里,,娼妓問題可能是一個敏感話題,。但是出于歷史研究的角度,我大膽說說自己的點滴認識,。不過您提出的娼妓業(yè)的繁榮對日本民間風俗產生了哪些方面的影響,?似乎不太準確,因為娼妓業(yè)本身就是日本民間的風俗之一,。

在世界歷史上,,娼妓的繁榮標志社會的繁榮,而繁榮的社會必然娼妓繁榮,,這是有人群存在的社會歷史規(guī)律,。任何國家經濟的發(fā)展,社會都會出現(xiàn)過剩的資金積累,,錢財多了必然導致色情業(yè)的發(fā)達,,這沒有什么可以大驚小怪的,,就要看人們如何坦然的面對這一社會現(xiàn)象。

我以前曾經寫過一部《日本近世性文化》的作品,,研究了日本近300年來的民間性文化,。開篇序言中有這樣兩段話,“江戶人的性風俗,,是在國家權力意識參入下形成的文化,,國家意識滲透在國民的婚姻家庭,、性愛教育,、性的法律,、文化藝術、娼業(yè)制度等方面推行的政策,。性的價值作為特殊的生產力和生產工具,,公開存在于社會的經濟形態(tài)中。淫風的泛濫得到空前絕后的推波助瀾,。盡管江戶文化滲透了猥褻淫亂的負面印象,,然而社會安定,國家繁榮,,文化燦爛,,開創(chuàng)了政治和性關系學上的奇跡。”

江戶人獨特的性意識,,在外國人眼里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神秘感,。西洋學者則說:“日本人是猥褻文化的民族。”“日本人享樂生活的現(xiàn)實中,,充滿了率直的按捺不住的肉欲,,是人間道德的墮落。”“日本人沉溺在官能享樂的溫巢,,他們放蕩的,、非道德的、不貞的,、無羞恥心的人格特性,,在墮落自己的民族。”對此,,日本人反駁道:“羞恥心是日本人存在的道德價值,,日本民族的文化有其自身的道德準則。如果批評官能的享樂和惡德的肉欲,,那么基督教徒從誕生的搖籃到死亡的墓穴,,一生伴隨著古朽的宗教,性本能的欲求被迫禁錮在形而上學枯燥的教條中煎熬,。而日本人崇尚神道,,一生歡愉在神賦與的自由天堂,。男子可以自由買妓嫖娼,女子能運用自己的魅力從娼營妓,,她們的職業(yè)得到社會的尊重,。日本人的性觀念是獨自道德規(guī)范下的開明文化。”

這就是古來日本人性文化的價值觀,,日本260年的江戶時代,,成為世界上娼妓業(yè)最發(fā)達的社會。當然現(xiàn)代日本人性文化價值觀已經發(fā)生了極大變化,,主要特征是融入了對人權尊重的概念。中國的影視觀眾經常把AA色情片看作是日本人性文化的代表,,其實那是大錯特錯的一孔之見,,AA片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煽情的藝術。事實上,,日本社會對“社會的性”控制的有度有節(jié),,是值得中國社會學習的。

我在多年前曾經欲完成一篇關于《軍妓論》的論文,,是關于娼妓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和意義的研究,。內容涉及娼妓對戰(zhàn)爭中的政治、經濟,,和對軍人的精神,、生理、士氣,、倫理,、軍紀等影響的研究。由于課題涉及到近代戰(zhàn)爭那些痛苦的回憶,,我終于知難而退放棄了已經進行了一半的研究,。但是我仍然認為,在和平時期,,娼妓的存在是社會安定的潤滑劑,。而在戰(zhàn)爭之中,娼妓的存在對軍人而言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中國的軍事研究部門,,應該展開諸如這方面的科學研究。

關于娼妓,,《清日戰(zhàn)爭》中有過這樣一段描述,,“明治維新國家創(chuàng)立后,一直以來在努力推進公娼廢除制度,。隨著戰(zhàn)爭的爆發(fā),,政府限制娼妓業(yè)的立場發(fā)生了奇妙轉變,。國家首次公開認可接受娼妓為戰(zhàn)爭的捐獻金。娼妓作為國民的一員在國內掀起了為戰(zhàn)爭捐獻的熱潮,,一些娼妓將多年積攢的儲蓄自愿獻給國家支援戰(zhàn)爭。在遠征軍集結的地方,,云集了來自日本,,自愿為士兵提供服務的娼妓。”

這是令人震撼的事實,,日本的娼妓作為國民的一員,,她們甘愿將她們的皮肉錢拿出捐獻給國家,這樣的奉獻若不是國民意識深入骨髓,,那是做不出來的,。電視劇《走向共和》就生動的記錄了這一真實的場面。民眾對國家的認知,,使人民懂得了自身在國家中的地位,,人民甘愿為國家奉獻,成為支援國家勝利的動力,。

最后,,請允許我摘錄《日本近世性文化》中的一段記載:

日本的好色文化,,在歷史上曾經受到來自中國唐朝、明朝,,傾城文化的影響,。奈良時代,日本大和遣唐使就從唐朝帶回了大量的娼妓文化,。當時唐朝國勢繁榮鼎盛,宏大的宮殿里群娥萬千淫風浩蕩,。開元,、天寶年間唐玄宗統(tǒng)四萬宮妓,在長安,、洛陽的紫禁苑中設“內教坊”,,培養(yǎng)能歌善舞琴棋書畫的歌妓藝人。在宮中開設“貴牙院”,教養(yǎng)精通伺候枕席善長性技的妓人,。朝野上下效仿玄宗皇帝和楊貴妃,日夜沉醉在風流奢侈的華貴生活中,。長安民間亦是一派煙花景象,,花街“平康里”妓院酒樓密集,往來游客陶冶花柳車水馬龍,,舉國上下淫風盛行,。

日本的江戶初期,傾城娼街多方面模仿了中國傾城花街的風格,。到了江戶中期以后,,日本獨自特色的游廓文化,主導了江戶人游樂業(yè)的性風俗文化……奈良時代《萬葉集》中,,最早記載了筑紫國太宰府內“游行女婦”的記事,。古代筑紫國勢力強盛,統(tǒng)治著西海道十一藩國,。掌管外交邊防的太宰府為了安撫諸侯,,經常擺設外交酒宴,,招來游行女婦表演歌舞陪客獻色,。奈良時代正是日本和唐國友好交往的時期,遣唐使帶回大量唐國文化,,成為日本文化模仿的重要典范,。當時唐朝社會娼妓風俗模式中有,宮妓,、官妓,、家妓、民妓四種類型,。筑紫國在宮廷中仿照唐制設立了內教坊,,內教坊配置宮妓專為各藩國使節(jié)酒宴歌舞助興。上流社會出沒的官妓,,作為官家職人在太宰府,、國府的公式宴會上出場歌舞。地方權勢豪門貴族私家中流行家妓,。普通大眾化游女則相當唐國平康里花街的民妓,。

上面的回答或許有些跑題了,但是我在努力解答您的,,“娼妓業(yè)的繁榮和日本民間風俗”的提問,。我的結論是,日本娼妓業(yè)的發(fā)達源于中國老師的教唆,只是學生模仿的優(yōu)秀,,將老師的教唆發(fā)揚光大了而已,。今日的中國人,應該用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看待日本人的性文化,。

光緒等主戰(zhàn)派只知紙上談兵 李鴻章“避戰(zhàn)保船”沒錯

鳳凰網歷史:您認為當時清軍最高指揮者李鴻章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對這場戰(zhàn)爭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

宗澤亞:您的提問關系到評價偉人的問題,,比較難以回答,,我只能談談個人的見解,也請讀者指正,。寫下《清日戰(zhàn)爭》,,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李鴻章,這個印象主要來源于國際社會對李鴻章的評價,。列強國甚至說,,清日戰(zhàn)爭是李鴻章一個人與日本國的戰(zhàn)爭,足見李鴻章在大清國的位置舉足輕重,。所以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中說,,“自李鴻章之名出現(xiàn)于世界以來,五洲萬國人士,,幾于見有李鴻章,,不見有中國。一言蔽之,,則以李鴻章為中國獨一無二之代表人也,。夫以甲國人而論乙國事,其必不能得其真相,,固無待言,,然要之李鴻章為中國近四十年第一流緊要人物。讀中國近世史者,,勢不得不曰李鴻章,,而讀李鴻章傳者,亦勢不得不手中國近世史,,此有識者所同認也,。”不過單純從清日戰(zhàn)爭的角度來說李鴻章,我有如下看法,。

(1)勝負角度而論,,清日戰(zhàn)爭是一場不應該爆發(fā)的戰(zhàn)爭。理由是清國沒有做好戰(zhàn)爭準備,,從本書的戰(zhàn)爭分析來看,,日本幾乎占據(jù)了所有方面的優(yōu)勢,,如果清國要打,那么清國一定會輸,。還在未開戰(zhàn)時,,李鴻章就已經預料到這樣一個結局,所以他竭盡全力請求列強國周旋戰(zhàn)爭危機,。

(2)主戰(zhàn)派光緒帝黨,,實為高高在上的堂上官僚,只聽廟堂上的文人讒言紙上談兵,,對國家綜合戰(zhàn)力并不知情,。他敦促李鴻章出兵,結果引發(fā)日本對抗,,搶先出兵朝鮮,,造成了清日兩國在朝兵力出現(xiàn)不對稱局面。

(3)袁世凱是戰(zhàn)爭的肇事者,,也是他好大喜功的私心造成的,。他對李鴻章的戰(zhàn)爭判斷有很大的影響,結果清國出兵引發(fā)了日本出兵,,以至于戰(zhàn)爭事態(tài)升級,,到達不得不戰(zhàn)的窮地。

(4)對大清帝國軍事最了解的人是李鴻章,,所以他不希望戰(zhàn)爭,,他寄希望列強國周旋于外交解決兩國爭端是符合常理的做法。欠缺的是在外交周旋的同時,,應該建立必戰(zhàn)的準備,。由于存在僥幸心理,,清國失去了調兵遣將的時機,。高升號本應更早前往朝鮮,結果超過了日本最后通牒期限被日本擊沉,,導致戰(zhàn)爭升級為開戰(zhàn),。

(5)我認為李鴻章在清日戰(zhàn)爭指揮中沒有太大的失誤,問題是作戰(zhàn)部隊實在頹廢,。有再好的司令官,,沒有良兵良將也只能打敗仗。

(6)人們通常指責李鴻章指示北洋水師“避戰(zhàn)保船”戰(zhàn)術,,作者認為李鴻章的選擇是正確的,。李鴻章是在與德國人軍事顧問漢納根詳細研究后作出的決定。黃海海戰(zhàn)后北洋水師遭到重創(chuàng),,清國已經沒有能力與日本在海上決一雄雌,,在這種狀況下運用海防要塞優(yōu)勢保衛(wèi)艦隊是合理的選擇。只是陸軍太弱日軍太強,陷北洋水師于全滅境地,。

西洋人認為李鴻章是代表文明智慧的偉人

(7)網上評論者說,,如果清國再把戰(zhàn)爭拖延下去,日本一定玩完,,這種分析是沒有根據(jù)的,。當時,清國海上力量全軍覆沒,,日本海上通道暢通無阻來去自由,。大清國已經處在非常嚴峻的境地,陸軍好戰(zhàn)派力主攻取北京,,城下之盟迫在眉睫,。

(8)朝廷早期和談是正確的選擇,如果到達城下之盟的境地,,割讓國土就不是臺灣和遼南半島,,而是更大更多的國土和賠款。

(9)日本在三國干涉的情況下敢不敢進攻北京,?我的分析是,,日本人敢攻克北京,因為日本人看透了大清國的實力,。而且氣候在轉暖,,不利日軍的天時已經過去。

(10)三國干涉,,俄,、德、法真敢對日本展開軍事攻勢嗎,?我認為,,陸地作戰(zhàn),俄,、德,、法都不會是日本的對手。海上封鎖日本艦隊有可能,,日本主要擔心的是制海權,,海上力量難以對付三個國家的海軍。日本摧毀北洋水師主要是靠陸軍作戰(zhàn)的戰(zhàn)果,,所以日本最沒有底氣的是海軍,。

(11)三國干涉的成功是李鴻章對國際形勢正確判斷的險棋,雖然收復了遼東半島,,但是后遺癥是嚴重的,。清日戰(zhàn)爭后俄,、德、法得到了在中國的利益,,同時加速了歐美列強國對中國大陸的瓜分,。但我認為,與瓜分比較,,收回國土乃上策,。因為瓜分是半殖民地性質,而,,而國土丟失就再也無法收回,。

(12)清日戰(zhàn)爭通過和談結束,得益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保守和希望盡快結束戰(zhàn)爭的主張,。日本天皇同樣有不希望戰(zhàn)爭擴大發(fā)展下去強烈愿望,。尤其提示讀者注意《清日戰(zhàn)爭日本民生要事年表》的記載,戰(zhàn)爭年前后3年內,,日本國內各種疫病大流行,,加上大地震,死亡人口達13萬人以上,,這和政府希望盡快結束戰(zhàn)爭也是有因果關系的,。

(13)李鴻章晚年高齡勤奮,文務上擔任北洋通商大臣職責,,周旋北洋外交事務,;軍務上承擔大至旅順、威海衛(wèi)防衛(wèi)的運籌帷幄,,小到親自圈定購買何國何種規(guī)格的槍炮,。清國的洋務被通說成李鴻章的洋務,國家軍事改革的大小事務維系在這個身纏各種要務的老者身上,。外國列強評說,,清國和日本的戰(zhàn)爭實際上是李鴻章和日本的戰(zhàn)爭。在歐美列強的眼里,,李鴻章失敗的大手筆非但沒有傷及他的仕途,,反而展示了他個人的才能和魅力,,西洋人認定李鴻章是近代清國,,代表文明智慧的偉人。

西方人在旅順屠殺中表現(xiàn)出極大的同情心

鳳凰網歷史:您在書中提到旅順大屠殺的誘因之一是清軍以殘忍手段虐殺日軍俘虜,,清朝的戰(zhàn)爭邏輯也默認了旅順事件的合法性,,您認為這一事件中西方人扮演了什么角色?

宗澤亞:清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和結束,,是在西方列強全程關注下展開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過程中清國得到了來自西方世界的許多幫助,。例如在旅順虐殺事件上的聲援;建立紅十字醫(yī)院救助傷病員等,,不能不感慨西方世界的文明和進步,。

旅順虐殺事件中,西方人在整個事件有3種類型的人物出現(xiàn),,第一種是挺身而出,,旗幟鮮明的揭露日本軍屠殺清國人的罪行,像《紐約世界》記者克里曼,、英國倫敦《泰晤士報》的特派記者克溫,;《旗幟》報記者威利阿斯克里曼。第二種是表現(xiàn)中立態(tài)度保持沉默,,包括大多數(shù)隨軍外國記者以及隨軍武官,。原因是日軍發(fā)布命令,凡做出不利軍方報道的記者,,將吊銷隨軍采訪資格,。所以大多數(shù)記者在軍方的警告下卻步了。第三種是站在日本軍方立場上,,批評那些揭露日軍屠殺清國人的西方記者,,如記者伽衛(wèi)盧、拉哥利,。

西方記者的真實報道,,使全世界知曉了事件的真相,英國牛津大學著名國際法學教授艾倫特,,發(fā)表論文《日清戰(zhàn)爭中的國際法》,,譴責日本是“披著文明外衣有著野蠻筋骨的怪獸,旅順虐殺行徑暴露了日本人野蠻本性的真面目,。如此自譽‘文明國’的日本人,,仍需要一個世紀以上的文明進化。”

十九世紀是文明開化的時代,,西方世界看不得東方人的野蠻文化,,對東方人的愚昧和野蠻抱有輕蔑的態(tài)度。當自認東方文明國的日本在旅順屠殺時,,他們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憎惡感和忿忿不平,。同時對清國人如此無動于衷冷酷對待自己的同胞,表現(xiàn)出強烈的鄙視,。清日兩國兩種類型的冷酷態(tài)度都暴露了東方人的野蠻文化,。

如果說旅順虐殺事件中西方人扮演了什么角色,我認為西方人對清國人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同情心,。無論記者還是本國政府和民眾,,連著名的學者也勇敢的站出來為清國人伸張正義,。西方人的所作所為體現(xiàn)出了那個時代,最優(yōu)秀和最先進的文明,。遺憾的是大清國政府并沒有領情,,卻將她的臣民生死視如草芥,骨子里透出了地地道道的野蠻根性,。

正如《清日戰(zhàn)爭》評述的那樣,,旅順屠城事件不能不痛感清國自體的表現(xiàn),無辜的清國百姓當遭到外來侵略者屠殺時,,他們賴以依靠的皇帝,、太后、朝廷大臣無動于衷,,大清國沒有人站出來為國家的民眾喊屈叫冤聲張屈辱,。卻是那些被視為紅毛綠鬼的西洋人,在相隔半個地球的遙遠彼岸向無助的東方民眾,,發(fā)出正義憐憫的呼救聲,。皇家軍隊貪生怕死,,大量軍人假扮百姓私換民服自顧逃命,,將危險轉嫁到無辜民眾身上。這種自家人轉嫁生死危機的惡劣行為和殺人者的野蠻行為,,同樣受到歷史公論的鄙視,。

愚化草民的清朝無法戰(zhàn)勝擁有國民概念的日本

鳳凰網歷史:您在書中屢次提到清廷的愚民政策,讓民眾只關心能否吃飽,,根本不關心戰(zhàn)爭與否,,但是您也提到,日本下層普通民眾也是關心自己的生計,,就您看到的資料來講,,當時普通清朝民眾和日本民眾在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上是否有相似之處?

宗澤亞:清日戰(zhàn)爭的時代,,兩國民眾貧困的世相特征是相同的,,但是對待貧困的選擇是不同。人類生存的最低必要條件是吃穿住行,,百年前人們對這些最低條件要求并不高,,吃個八分飽,穿的可擋風寒,,住的能遮光避雨,,行的腳上有鞋就滿足了。那時清國人的條件甚至比日本人還要好些,,日本人腳上只穿木屐,。

侵入滿州的日本軍人日記里有這樣的描述,越過僅一江之隔的鴨綠江到達滿洲境內,,這里的房屋寬大食糧充裕,,與對面的朝鮮如天上地下一般。清國民家的暖房設備“炕”非常舒適,,便所卻骯臟不潔,。自家的便溺流入街道與冰雪交融令人窒息,所到之處惟恐如廁,。清國男人的辮子形如黑蛇纏首,,女子則以纏足為美事,腳足甚小步行模樣艱難,,男女吸食鴉片者形如枯槁,。

《清日戰(zhàn)爭》中那些照片,的確給人留下震撼的印象,。那是百年前的大瓦房群落,,壯觀程度堪比中國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建筑(很多民俗建筑圖片限于篇幅沒有介紹給讀者)??梢姖M州邊禁開放僅幾十年,,清國人移民就達到了很高的富裕程度。只是清國人的衛(wèi)生文化落后,,不潔的印象強烈,,這種情況在現(xiàn)代仍然留下了類似的文化痕跡。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上映了日本電影《望鄉(xiāng)》,,在中國民眾中引起很大反響。影片是描寫日本娼妓為生活所迫,,大量出走南洋賣春的歷史故事,。在寫作《清日戰(zhàn)爭》的過程中,作者終于理解了那段歷史,。同一時代的大清國,,民眾裹小腳、吸鴉片,,這些奢侈風俗盛行都反映清國人相對富有的一面,。而這些丑行在日本卻不存在,吸鴉片會受到嚴厲制裁,。是清國人把吸鴉片的丑行帶到了日本,,引起了處罰和殺傷事件。比較這些清日兩國的經濟背景和民俗民風,,就可以知道清國是比較富裕的國度,,而日本還是處于相對貧困的階段,。

愚化的草民和非愚化的國民,在獲取所求的態(tài)度和思維上是有差異的,。從生物本能的角度來看,,草民和國民都有共同的欲求特征。但是在國家概念下的欲求思維和小家概念下的欲求思維,,前者代表了先進性,,是一種進步文明的體現(xiàn)。清日戰(zhàn)爭可以說是日本的國家和清國的皇家的戰(zhàn)爭,,被愚化的草民小家,,如一盤散沙無法凝聚,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戰(zhàn)上,,都無法戰(zhàn)勝擁有國民概念的大家集合體,。

您問當時普通清朝民眾和日本民眾在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上是否有相似之處?從作者的研究結果來看,,清朝民眾和日本民眾在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上,,以“開戰(zhàn)日”視角為界,開始凸顯出巨大的差異,。在大清國可以說看不到清國人的戰(zhàn)爭態(tài)度,,因為在“愚民”的世界聽不到國家的聲音,沒有國家凝聚的召喚,,國家打仗是國家的事,,沒有草民什么關系。而日本國家振臂一呼,,上到天皇下到草民,,有錢出錢無錢出物,大到槍炮小到一粒梅干,。這就是國民國家的先進性,,不服是不行的。

現(xiàn)代日本國民的國家意識似乎降低了許多,,2008年度《日本人的國民性調查》統(tǒng)計顯示,。問卷調查,問7:你認為對你最重要的是什么,?回答:生命,、健康、自己(18%),;孩子(7%),;家庭(52%);祖宗(1%);金錢,、財產(4%),;愛情、精神(10%),;工作,、信用(2%),;國家,、社會(2%);其他(1%),;無(3%),。(參見作者遠山愚翁的博客文《人民的認知與國民的意識》)日本國民的國家意識只達到2%水平,人們更關心的是家庭和個人,。

作者認為這僅是一個表面現(xiàn)象,,是和平時期日本人的思想意識,不要被表象迷惑,。日本人潛在的凝聚力是巨大的,,聽命于國家召喚的自覺行動力也是毫不猶豫的。清日戰(zhàn)爭百年過去了,,日本人傳承的國民意識延續(xù)了下來,,這是中國人民應該虛心學習的典范。

《日本憲法》與《中華民國憲法》(宗澤亞先生供圖)

清日戰(zhàn)爭引導中國人進行體制轉型改造國家

鳳凰網歷史:您在書中提到清朝忽略情報收集對戰(zhàn)爭的指導作用,,導致戰(zhàn)爭始終處于被動的局面,,您還指出,國家政治體制的腐敗是導致清朝戰(zhàn)爭戰(zhàn)敗的主要原因,,您認為當時日本國家體制是否已經向近代國家體制轉型,?

宗澤亞:回答這個問題前,讓我們先回顧一下日本的憲法,。日本最早的憲法誕生于1889年(明治22年)2月11日,,施行于1890年(明治23年)2月29日。是以近代立憲主義思想為基礎產生的日本憲法,,又稱明治憲法,、帝國憲法、現(xiàn)代稱“舊憲法”,。日本舊憲法是亞洲最早的近代憲法,。憲法從頒布實施至新憲法成立,續(xù)存了57年的歷史,,沒有進行過一次修正,。可見日本人在維護憲法精神的堅定信念和執(zhí)著意志。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日本戰(zhàn)敗,,在美國人干預下,,1947年(昭和22年)5月3日日本頒布實施了新憲法。

為什么作者請您注意日本的憲法呢,?憲法代表了國家的精神,,國家的立場,國家的主義,,國家的構造,,國民的權利,是描述國家根干的基本原則,。只要我們透過日本憲法,,就可以知道,在清日戰(zhàn)爭的時代,,日本國家體制已經完成了向近代國家體制轉型的理論基礎,,而且開始腳踏實地認認真真的付諸于實踐。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憲法是清光緒帝時期制定的《欽定憲法大綱》,,但這是封建王朝的憲法,,事實上清政府并未實施其憲政。孫中山于民國元年(1912年)3月11日公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作為國家的臨時基本法,。它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將“主權在民”的思想立入法規(guī),。民國二年(1913年)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在臨時約法基礎上,提出了《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但未獲袁世凱通過,。在民國三年(1914年)將國會解散,于5月1日公布了自己的《中華民國約法》(袁記約法),。民國八年(1919年)段祺瑞執(zhí)政提出過一部《中華民國憲法草案》,;民國十二年(1923年)曹錕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期間公布一部《中華民國憲法》;民國十四年(1925年)段祺瑞再次提出過一部《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黨統(tǒng)一中國后,,于10月3日通過了《訓政綱領》;民國二十年(1931年)5月5日國民大會通過了《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在這部約法中,,三民主義作為國家基本思想和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jiān)察五權分立的國家組織方法被確定,。約法于同年6月1日開始施行,。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月5日國民政府公布了《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就是后來《中華民國憲法》的雛形,,但因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未能如期審議實施。

抗戰(zhàn)勝利后的民國35年(1946年)12月25日,,國民黨大會通過了《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于民國36年(1947年)元旦公布《中華民國憲法》,12月25日施行,。之后中華民國政府確定12月25日為行憲紀念日,。

各位看官,這就是中國近代國家體制轉型的艱難歷程,。如果以誕生國家憲法來界定一個國家的體制轉型的話,,那么中國恰巧比日本晚了57年。57年是什么概念,?那是近代歷史翻天覆地大變革的黃金時代,,而在這半個世紀之間,,中國人民幾乎就是在沒有精神支柱和雜牌主義的無政府狀態(tài)下混日子過的時代,。

我在《清日戰(zhàn)爭》的結束語中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清日戰(zhàn)爭給中華民族的再生留下了巨大的政治價值,。”這一政治價值引導中國人民進行體制的轉型改造國家,,使中國成為今日屹立于世界的被人仰慕的大國。今日的大國應該有大國風范和氣度,,中國人民不應該壓在歷史包袱下呻吟,,失敗并不恥辱,反省自我再贏得戰(zhàn)爭才是正確的答案,。

日本僧侶雖無法阻止屠殺 但集資為死難清軍立碑

鳳凰網歷史:您在書中提到了僧侶的作用,,日軍士兵也多為佛教徒,就您所看到的資料,,在旅順虐殺過程中,,隨軍僧侶是否對這一行為進行過勸阻?

宗澤亞:僧侶的化身代表了以慈悲為懷的慈善形象,,僧侶參加戰(zhàn)爭在歐美國家都有先例,,歐美國多為基督教牧師,俄國是天主教師,,超度亡靈是他們的職責,。但是我沒有聽說過中國歷史上有和尚道家隨軍作戰(zhàn)的事情,這也許是一種文明落后的表現(xiàn),,或者是對“生命價值”觀念的輕視,。

清日戰(zhàn)爭中日本隨軍僧侶的主要職責是布教,通過教義影響士兵的精神世界,,他們沒有對作戰(zhàn)的建議權,。軍方之所以接受佛教在軍中散播,,是因為佛教在傳播一種與武士道不同的另類精神世界,鼓舞士兵輕視死亡勇敢戰(zhàn)斗,。例如從軍僧傳布“真俗二諦”的說教,,解說人的身體死后雖然埋入地下,靈魂卻會到達佛祖極樂世界得到超度,。世俗凡界之軍人若修得俗諦,,就會有無限的力量為天皇和國家奉公盡忠,激勵士兵放棄對死亡的恐怖,。

大谷派主張“死乃救也”,,為國而死是通向極樂世界之門的說教,大谷的“死救”論影響深刻,,甚至成為戰(zhàn)后軍隊對軍人教養(yǎng)的必修課,。大谷教曰:“佛家有‘慚愧’二字,慚對己,、愧對人,,慚愧乃罪之恥也。世間之翻弄乃為恨而恨,,恨乃罪惡之源,。”大谷僧在從軍超脫死亡苦難的同時也主張兵戈無用論,否定軍隊存在的立場,。

天臺宗淺草寺住持對拘留在本寺別院的清軍俘虜施教,,引用唐人僧傳來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語,,批評戰(zhàn)爭的無情殺戮,,向清兵俘虜分發(fā)觀世音菩薩的御影數(shù)百枚。

比叡山慧日院住職巡回撫恤大津,、大阪的俘虜營,,其中東本願寺的小栗棲香頂僧通曉清國言語,引領3名清軍將校和179名士兵參觀佛寺書院與他們一起懇談,,宣講“怨親平等”“清國乃佛教母國”“兩國民乃同胞”的觀點,,愿望清兵日后回歸自己國家開拓傳布佛道的功利,小栗棲的誠意交流博得清國官兵的尊敬,。

僧侶的工作是非常艱苦的,,他們雖然不像士兵那樣在第一線沖鋒陷陣,可是僧侶卻像戰(zhàn)地衛(wèi)生員任勞任怨沒黑夜白日的照料負傷的士兵,,向他們奉獻發(fā)自內心的慈悲,。

知道僧侶具體的工作內容,就可以知道他們的了不起之處,?!肚迦諔?zhàn)爭》中“戰(zhàn)爭與民眾”一節(jié)記載,,從軍僧侶的活動涉及廣泛,(1)戰(zhàn)地巡回布教慰問官兵,、宣講教義,、授與名號、惠贈佛書,;(2)訪問戰(zhàn)地病院對傷病兵施以佛道精神安慰,,特殊場合下直接參與護理傷病者;(3)宣講安心立命佛教精神,、嚴律軍人風紀,、維護個人衛(wèi)生、向佛教徒開設教筵,;(4)奔走各地說教化緣,,協(xié)助募集戰(zhàn)爭公債,參與恤兵獻金活動,;(5)撫恤敵軍俘虜,,巡回各地俘虜營宣講佛教,主張平和的佛家道義,;(6)為戰(zhàn)死者亡靈追弔供養(yǎng),、火葬遺骸、土葬奠事(包括為清兵陣亡者作奠事),、護送戰(zhàn)死者遺骨及遺物返鄉(xiāng);(7)慰問戰(zhàn)后歸國軍人,、軍屬,、傷病者、與遺族共緬哀思,。僧侶的教誨雖然不是沖鋒號令,,卻能激昂士兵奮進決斗的勇氣,猶如蒙受佛陀慈悲的眷愛,,踴躍奔向來世往生的彈雨之中,。宗教在日清戰(zhàn)爭中的慈善活動,確立了教團在軍事援護中的地位,,從軍僧侶“軍隊布教使”得到陸海軍將士的廣泛敬戴,。

旅順虐殺事件,從軍僧侶雖然無法阻止軍人的屠殺行為,,但他們目睹了旅順戰(zhàn)場的悲凄場面,,以佛家禮儀為本國軍人的虐殺行為向死者表以歉意和哀悼。從軍各教派僧侶在戰(zhàn)場集資為清軍死難者建立石碑超度亡靈,,展現(xiàn)佛家以慈悲為懷的善舉,。石碑贈刻梵文戒名46字,,現(xiàn)今日本佛家在碑文上命名一戒名,需要10~100萬日圓不等,,是比較昂貴的,。

押解到日本的清軍俘虜安置后,真言宗教派向天皇發(fā)出“俘虜撫恤使派遣願”,,曰:“叡圣至仁的大日本皇帝陛下,,1864年大日本國加盟日內瓦赤十字條約,對無加盟清國一視同仁,,數(shù)百名清國俘虜配置全國各地救護,,圣恩感激涕零。茲我佛教最慈悲普及怨親平等,,清人俘虜亦屬人類之同胞,,愿向他們的病苦幽郁慰問撫恤。陛下博愛,,本宗懇諭宗教慈悲,,派遣俘虜撫恤使,向全國各地俘虜演說布教愈愈感化,,并惠與若干物品,,奉請願侯也。”

僧侶的行為是偉大的,,無私的,,是發(fā)自內心的感召。日本人對“生命價值”觀念的體現(xiàn),,使作者想到,,中國汶川大地震的一個情節(jié),日本國救援隊經過數(shù)日奮力的救助,,雖然沒有救出一名生存者,,但他們卻為僅僅救出的一名死尸集體默哀,場面震撼給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網友評論
更多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

嘉賓介紹

宗澤亞

旅日華僑
日本研究學者

畢業(yè)于中山大學,曾在科學院工作,?;瘜W工程師,電子工程師,,多年專注日本古代民間風俗文化及近代中日甲午戰(zhàn)爭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