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舟"系列飛船歷程:"神七"意義重大
2003年10月15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完美升空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伴隨著楊利偉歷史性的太空之旅,,“taikonaut”,,一個由英文中的“宇航員”和漢語拼音中的“太空”合成的英文單詞,成為了世界媒體對中國航天員的專用稱呼,。
?。玻埃埃的辏保霸拢保踩眨裰哿栞d人飛船再次升空,。從神五的一人一天到神六的兩人多天,費俊龍,、聶海勝115個小時的航程不僅實現(xiàn)了多人多天太空飛行技術(shù)的突破,,而且完成了中國第一次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一次次進步與突破,圓滿完成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任務(wù),。而即將發(fā)射的神舟七號,,就是第二步規(guī)劃中的首次飛行。
位于西北大漠的載人航天發(fā)射場,,見證了神舟的6次成功飛行,,也見證了每一次成功背后的汗水與淚水。
上天的神舟一號,,原本是一艘地面試驗用的電性能測試船,。把初樣產(chǎn)品直接當成正樣產(chǎn)品使用,史無前例,,風險巨大,。
在這艘飛船“冒險”發(fā)射成功后,神舟二號作為一艘真正的正樣飛船,,卻在發(fā)射前夕遭遇火箭“撞傷”,。
更換部件,修復箭體,?;鸺罱K送飛船入軌的那一刻,,科研人員們淚流滿面。
神舟三號飛船進入發(fā)射場的第4天,,穿艙插座中的一個接點信號不通,。決策者們毅然決定:進度服從質(zhì)量,推遲發(fā)射,!
當飛船船艙內(nèi)3000多個接點全部導通之后,,2002年3月25日,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shè)備和形體假人的神舟三號發(fā)射升空,。
編輯:
張學勤
|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