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航天員記者見面會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航天員公寓“問天閣”舉行,翟志剛被確定為“神七”航天員乘組指令長,。 中新社發(fā) 孫自法 攝
忠孝不能兩全
成為航天員后的翟志剛回家探親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有一次臨走前,,翟志剛將一個用紙殼糊的小箱子留給母親。母親打開一看,里面全是硬幣,足有200多元,。當時,全家人都哭了。
81歲的母親離不開故土,,不愿跟兒子到北京享福,。無法守在母親身邊盡孝的翟志剛只有通過寄錢來表達心意,。他說,,寄多少媳婦都不管,直到寄得我心里舒服為止,。
2003年,,在翟志剛入選航天員首飛梯隊到酒泉發(fā)射基地執(zhí)行載人飛行任務前夕,最疼愛他的母親卻病重了,。
10月15日,,當首飛梯隊楊利偉、翟志剛,、聶海勝出現(xiàn)在中國各地的電視屏幕上時,,病床上的母親也看見了兒子,雖然已不能說出話來,,但老人神情激動,,眼中閃動著晶瑩的淚花,嘴角露出欣慰的笑意,。
2004年11月20日,,神五成功飛行后1年零1個月,最疼愛翟志剛也最讓他牽掛的母親去世了,。翟志剛卻因為任務在身,,沒有見到母親最后一面。當他趕回家時,,面對母親的墓碑,,這位剛強的東北漢子淚流滿面。
“備份”也很光榮
隨著神五首飛梯隊的亮相,,幾乎所有的人都記住了這位開朗英俊的航天員——翟志剛,。而神六發(fā)射時,他又一次與飛天的機會擦肩而過,。但翟志剛的心態(tài)非常平和,。
他說:“就是再‘備份’一次,也一樣光榮,。我沒有失落感,,因為我們的任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它不像體育比賽幾分鐘之內(nèi)就進行完,。在這個選拔過程中,,長期的訓練過程就是一個選拔的過程,日常訓練的過程也是一個競爭的過程。畢竟這個任務太特殊了,?!?
在心里“演練”出艙
出艙活動,對誰都是全新的,。由于訓練資源寶貴,,翟志剛常常在心里進行演練。面向飛船做180度的轉身動作,,地面上這個簡單的動作,,在太空中卻非常復雜。第一步左手放在哪里,,右手放在哪里,,右腳的位置,艙內(nèi)密密麻麻的儀器設備中哪些是可以攀的,,哪些地方是可以用勁的……一個個細節(jié)在翟志剛的腦海里一遍遍浮現(xiàn),。
從容,正是長期訓練的結果,。僅在神舟七號飛船的操作訓練中,,航天人就設置了48種與航天員操作相關的故障。
一手好字稱“翟體”
翟志剛性子慢,,愛好不少,,屬動靜皆宜型。他喜好研究書法,,有時間靜下來,,他甚至可以琢磨出“翟體”來。他又愛動,,家中凡是給兒子買的玩具,,甭管是電動的,機械的,,拼裝的,,先由他折騰夠了,再當兒子的技術指導,。他喜歡看體育比賽,,從臺球到足球、籃球,,都會讓他目不轉睛,。
翟志剛的交誼舞技是備受推崇的,每次辦舞會,,他的瀟灑舞姿總令大伙兒折服,。他還對趙本山癡迷透頂,,每當電視中出現(xiàn)趙本山的節(jié)目,翟志剛總會停下手中進行的活計,,盯住屏幕不眨眼,。模仿起趙本山來,那神情,,那語調,,那方言,真有幾分形神兼似呢,!
翟志剛讀高三時,,班里每天晚上都補課,,但因為總停電,,教室里只能用汽油燈照明。翟志剛坐在后排,,汽油燈光線不足,,于是他每天口袋里都帶著一小截蠟燭頭。因為家庭困難,,他只在上課時用蠟燭,,一下課馬上吹滅,用紙包起來裝進口袋里……
或許,,就是那小小的蠟燭頭,,照亮了少年翟志剛未來的路。
點評翟志剛
航天員大隊長申行運:翟志剛開朗,、健談,,曾是《中國空軍》的封面人物,如今更成熟了,。
航天員總指揮,、總設計師陳善廣:翟志剛決斷能力強,有魄力,,信念的力量極為突出,。從沒有放棄追求,良好心態(tài)從容面對兩次“備份”是真丈夫,,真英雄,。
航天員系統(tǒng)副總設計師黃偉芬:翟志剛心理素質好,危機處理能力強,,即使是很難的操作,,他也能一次到位。
航天員選拔訓練主任設計師吳斌:翟志剛即使面對危險的訓練,,他都能以平常心對待,,操作流暢,,主動考慮問題,為訓練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 (趙雁)
推薦閱讀:
編輯:
李志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