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包括空降兵在內的大多數救災官兵都未攜帶槍支,,但少數偵察分隊為應付緊急情況,仍攜帶了標準的武裝配置,。
在隨解放軍空降部隊抗震救災采訪的日子里,,本報記者最深切的感受是:災區(qū)情況的復雜性遠遠超出外界想象??拐鹁葹牟筷牴俦媾R的威脅,,遠不只搖搖欲墜的危房,、隨時可能發(fā)生的泥石流,、潛在瘟疫與傳染病和心理的巨大沖擊,。官兵們還要應對其他的嚴峻考驗,包括來自壞人和野獸等“敵情”,。
偵察分隊攜標準傘兵作戰(zhàn)裝備
5月17日中午12時,,《青年參考》報記者抵達什邡市紅白鎮(zhèn)空降兵某師黃繼光生前所在團駐扎的帳篷城時,,恰逢該部的一支偵察小分隊在集結。團政治部田主任向記者介紹說:“他們即將深入山區(qū)偵察災情,?!?
這支小分隊由18人組成。盡管小分隊已連續(xù)“作戰(zhàn)”三天四夜,,身體極度疲勞,,但他們在領受任務時精神仍然很振作。團指揮官逐一檢查小分隊官兵被磕碰掉漆的鋼盔,、被汗水滲出污跡的迷彩服、沾滿泥巴的黃色皮靴是否穿著得當,,海事衛(wèi)星電話和“北斗一號”全球定位系統(tǒng)信號是否正常,。
不過,吸引本報記者眼球的是,,小分隊打頭的兩名士兵是全副武裝:斜背著兩支烏黑锃亮的沖鋒槍,,子彈匣環(huán)背在胸前……完全是標準的傘兵作戰(zhàn)裝備。由于此前從空降部隊軍部到師指揮中心,,再到團指揮所,,本報記者沒有見到一個帶槍的軍人。因此,,兩名士兵荷槍實彈的陣勢令記者頗感意外,。
“紅白鎮(zhèn)是什邡市抗震救災最前線,再往前,,山路被巨石阻斷,。除了空投,只能徒步,,靠偵察分隊的官兵肩背運送物資和藥品,。這些偵察小分隊一走就是一兩天,災區(qū)的許多突發(fā)情況非外界所能想像,?!碧镏魅谓忉屨f。
槍聲傳信號被困隧道的6人獲救
“偵察小分隊帶槍有什么用,?聽我慢慢解釋,。”田主任向本報記者講述,。-
5月15日,,震后幸免于難的巴蜀電力公司金河一級水電站職工劉亞龍,徒步跑出大山報告:正在建的金河一級水電站隧道被掩蓋,,26名職工被掩埋,,還有20多名職工被困,,不知生死。黃繼光生前所在團團長文東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派出一支武裝偵察小分隊,,徒步到現場偵察災情同時實施救援。
16日上午7時,,由廣州軍區(qū)武漢總醫(yī)院兩名專家,、空降兵某部一名政治部主任和一名干事,再加上15名士兵組成的偵察小分隊,,攜相應的槍和彈藥,,在向導帶領下直奔巴蜀電力公司金河一級水電站。經過艱苦跋涉,,偵察分隊抵達已經被石頭掩埋的水電站隧道,,里面的傷亡情況一時無法調查,且隧道下還埋有開山用的炸藥和雷管,,非常危險,。關鍵時刻,偵察分隊的武裝士兵鳴槍發(fā)信號,,結果成功引起被困隧道內6名職工的注意,,他們抓著隧道內通往地面的管道爬了出來?!皹屧陉P鍵時刻起了報警溝通的作用,。”偵察小分隊的一名士兵解釋說,。
作者:
邱永崢 徐冰川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