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陸地勘界在2008年最后一天敲定 實現(xiàn)零爭議
相關(guān)標簽: | [越南] |
中方人員利用勘界地理信息系統(tǒng)向越方人員演示實地的三維景觀地圖
蔡碧凌是2000年6月從坡腳鄉(xiāng)調(diào)入馬關(guān)縣外事辦任主任的,,2002年他被委派了重要的任務(wù)——做好中越陸地邊界內(nèi)部勘界工作。從此,,他開始了用步子丈量138公里長的國界線的艱難行程,。地圖上的每一個點,,他都一步一步走過來。無論是荒無人煙,還是溝壑縱生,,他憑著一根自制的手杖,,一步步地攀爬過來了。
“只要屬于我國的領(lǐng)土,,死也不能讓你一寸,。”蔡碧凌經(jīng)常說的這句話是所有勘界隊員的心聲,。
為取得談判成功,,不讓越方占到便宜,蔡碧凌每天從山野回來就在看條約和附圖,。針對條約中所述內(nèi)容逐條逐句地與隊員商討,,對某句話、某個詞語越方可能咬住不放,,就某個爭執(zhí)點越方可能不會讓步等提出多套應(yīng)對方案,,同時將第二天談判需要的成語事先告訴翻譯丁雷華,讓他有個準備,,以便于越方充分理解他的意思,。
在談判中雙方的斗爭相當激烈的,既需要有外交家的風范,,又要以條約,、附圖為盡度,既要照顧好雙方的感情,,又要代表國家利益,。蔡碧凌始終以一種“歷史的思維”,站在國家的角度,,以一種外交家的風度與之周旋,。多次談判中,蔡碧凌有理,、有利,、有據(jù),致使談判對手多次出現(xiàn)冷戰(zhàn),、僵局,,甚至拂手而去。每每遇到這種情況,,蔡碧凌就平心靜氣地等談判對手心平氣和再談判,。
相關(guān)新聞
編輯:
胡楠
|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