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中國軍工] |
射表室技術人員的方案是:將彈頭炸藥換成鉛,,讓鉛全部集中在下端,,因為鉛的比重大,,因而質心位置就后移了。但彈藥勤務站技術人員和工人師傅反復計算認為,,這樣做的后移量達不到要求,,為此專門拿來煤氣罐,、鍋和鉛,同射表室同志一起進行試驗,。結果證明質心僅后移約0.5公分,,證明彈藥勤務站的觀點是正確的,因此這種方案行不通,,便打報告請示中心由彈藥廠家通過改變彈體內部各部分重量比來解決這一問題,。中心領導很快批準了這個報告,由茍上會同志負責和彈藥廠家聯(lián)系,,共加工7發(fā)彈,,每發(fā)1000元。
正當彈藥廠家加工的時候,,權威人士跑到射表室追問這件事:“是誰出的這個餿主意,?”他指著室主任說“專家唬人,你們領導唬我們,!”“要立即中斷合同”,,氣沖沖的說:“我們已用砂彈做過射擊試驗,彈揀回來后,,我們通過測量,,改裝的砂彈射擊后質心已后移了15公分,拿這個彈到廠家換個假引信,,就可以做你們的馬氏效應試驗了,!”室主任立即找主持人,照這個辦法干,!主持人和有關同志一再解釋這是不可能的事,,但都拗不過,,于是主持人,、審查人、有關科長一塊兒到彈藥勤務站,,找到了他們揀回來的砂彈,。
當時彈藥勤務站正開全站大會,便讓人家抽出人員親自測量重心位置,,實際測量后,,砂彈質心后移不到0.2公分!那么為什么說后移了15公分呢,?經分析是管理專家弄錯了一個概念,,原來他們是把沙子瀝青向后移動了15公分,認為就是“質心后移15公分”,,使人啼笑皆非,。沒有辦法,,又不得不叫彈藥廠家繼續(xù)恢復合同。這一概念錯誤,,延誤試驗周期長達7個月之久,。
在這件事中,彈藥勤務站的工人師傅給閆章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射表室的同志提出要求時,,他們不是立即表態(tài)說行還是不行,,而是先進行了一番計算,用高中物理知識計算有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計算后又進行了實際檢驗,。他們的細致和準確使我感動,閆章更從工人師傅身上學到如何細心工作的優(yōu)良作風,,也從概念不清中看到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995年,馬格努斯效應試驗終于在中心試驗成功,,中心用這種簡單的改變試驗條件的方法獲得馬格努斯力和力矩系數(shù),,從而解決了中心長期以來想要解決用風洞試驗無法解決的重大難題,空氣動力學院樂嘉凌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突破,,主動推薦國家級獎,,論文在飛行力學年會上發(fā)表,獲優(yōu)秀論文獎,。
符合四季的射表技術
如果把常規(guī)兵器比作一把利劍,,射表就是為這把利劍發(fā)揮效能的“指向標”。上世紀70年代初,,我國常規(guī)兵器試驗沿用從蘇聯(lián)引進的射表編擬方法,,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精度差、耗彈多,、周期長等許多問題,。當時,閆章更作為技術骨干,,被任命為射表組組長,。
上任組長還不到一個月,一次射表試驗的精度問題引起了閆章更的關注,。要知道,,那可是我國彈道理論界對“洋本本”最倚重的時代,引進的評定標準盡管老舊,,卻是唯一的“權威”,。初生牛犢不怕虎,閆章更心想:一定把這第一炮打響。射表很快編出來了,,但是用蘇聯(lián)的“三個評定標準”衡量,,竟然是不合格。這下麻煩大了,,各種議論和指責也隨之而來,。頂著巨大的壓力,閆章更和同事們在黃河灘頭的彈坑間來回穿梭,,在簡陋的辦公室里徹夜加班,,一個數(shù)據(jù)又一個數(shù)據(jù)的查、一個過程又一個過程的找,,也沒有找出為什么會出錯,。后來又重新做了三次試驗,結果都證明射表沒問題,。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相關新聞
- · 華陰兵器試驗中心探秘:“風云變幻”的試驗室
- · 華陰兵器試驗中心探秘:艱難中崛起的“兵器城”
- · 華陰兵器試驗中心:某新型空地制導武器設計定型
- · 沈飛重點型號實現(xiàn)重大階段性成果 技術臺階陡峭
作者:
紀保成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