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承擔的我國極地科學考察低空飛行機器人系統(tǒng)研制取得突破,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并在我國26次南極科考中獲得應用,。
據(jù)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智能技術與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特種機器人實驗室主任梁建宏介紹,為了在南極大陸極端條件下獲得大范圍的科學數(shù)據(jù),,低空飛行機器人正成為一種迫切的極地科學考察技術手段,。
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智能技術與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承擔了我國極地科考低空飛行機器人的研制任務,,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共同推進我國極地科學考察自動化無人裝備的研究與應用,。目前,已成功研制出“賊鷗”和“雪雁”兩種飛行機器人系統(tǒng),,在26次南極科考中分別用于雪龍船破冰偵察和海冰觀測,。“賊鷗”翼展1.2米,,最大起飛重量5公斤,,偵察半徑40公里,可將航線上的冰山影像實時傳輸?shù)窖埓?,供破冰參考,;“雪雁”翼?.2米,最大起飛重量25公斤,,可攜帶紅外輻射計和航拍相機等多種海冰觀測儀器飛行300公里,。
2009年12月9日,雪龍船靠近中山站期間,,“賊鷗”飛行機器人系統(tǒng)成功進行了雪龍船破冰偵察實驗,。返航后,,飛行機器人在雪龍船上空進行了100米高度的低空盤旋飛行,拍攝到了雪龍船破冰工作過程,。
而“雪雁”早在2007年我國第24次南極科考中,,就已多次成功完成150米高度的海冰觀測任務,獲取了圖像和溫度數(shù)據(jù),,初步驗證了抗風能力,、環(huán)境適應能力。未來三個月,,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秦為稼主任,、海冰研究室孫波教授的指導下,“雪雁”將搭載三種傳感器對近千平方公里的冰川和海冰進行探測,,獲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學數(shù)據(jù),,將為研究全球氣候變暖和環(huán)境問題提供先進的裝備和技術手段。(姜靖)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