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軍事 > 防務觀察 > 正文 |
|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解放軍欲仿制美國航母”
本刊特約撰稿 程艷玲
若盤點西方媒體近來炒作的“中國航母威脅論”,,其中最荒誕的,要數(shù)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爆料的“水泥航母”——一個建在上海青浦公園里的游樂設施,,居然成了中國“建造航母”和“研究攻擊美國航母”的證據,。據說美國駐華大使館都被驚動了,,要求現(xiàn)場勘察這艘“中國航母”。
炮制這篇“奇文”的,,就是《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安德烈·平可夫,。
靠緊盯中國出名
安德烈·平可夫,乍一聽是個“洋人”,,實際上卻是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平可夫原名張毅弘,,1963年生于云南,。據他自己回憶,他的童年過得并不快樂,。但他對自己評價頗高,,自稱“在21歲以前,我一直認為自己是絕對的天才——9歲開始讀報,,可以辯論越南戰(zhàn)爭問題,。11歲時與大人討論朱可夫(注:二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著名將領)的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甚至狂言他指揮有問題……13歲時能夠演奏莫扎特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酷愛西方的繪畫藝術”,。但他也承認:“坦率地說,我當時幾乎沒有朋友,,我生性傲慢,,甚至看不起自己的老師?!?/FONT>
1984年,,21歲的張毅弘從昆明市高等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畢業(yè),,兩年后自費赴日本,,在東京一所日語學校學習日語,1988年成為青山學院國際政治學部的預科生,,主修蘇聯(lián)當代政治學,。
在日本留學期間,張毅弘的日子過得很苦,。據他回憶,,每天凌晨3點,鬧鐘一響,,他就得馬上起床,,在30分鐘內趕到《朝日新聞》大森派送所,領取近200份當天的《朝日新聞》報紙,,送到每一位訂戶房間內,,靠此掙些學費,。每周只有星期日下午,他才能休息半天,。
由于壓力過大,,在日本期間,張毅弘一度要靠服用大量鎮(zhèn)靜藥來支撐學習和生活,。他最終沒能拿到碩士學位,,于1990年離開學校,一邊打工,,一邊寫些文章掙稿費,。
在靠稿費過活的那段時間,張毅弘找到了賺錢,、出名的“捷徑”——披露“中國軍事內幕”,。他的名字開始大量出現(xiàn)在日本報紙上。當時正值西方大肆炒作“中國軍事威脅論”的熱潮,,這個自稱“對共產主義毫無興趣”的中國大陸留學生能夠頻頻“爆料”,,正中西方國家一些人的下懷,甚至連美國中情局編撰的《每日中國報告》,,也時常轉載他的報道和評論,。
編輯: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