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不僅是難民營
奧塔什是位于尼亞拉附近的一個難民營。記者坐在難民營的一個棚子里,,也能感受到炙熱陽光的照射。這個所謂的難民“議事堂”,,不過是茅草搭成的一個大棚子,四處透風透光,。
在劉貴今來到難民營的時候,好幾位難民中的長老站起來對中國表示感謝,。不過,,也有一名部族長老感謝中國人之后,,毫不客氣地將矛頭對準代州長:“為什么沒有公平地分發(fā)救濟衣物?”
讓記者略感意外的是,,好幾位部族長老的口袋里揣著手機。
在難民營中,,則是一片狼藉,。營里基本上沒有像樣一些的帳篷,,大多是殘破的草氈,、塑料袋、布片搭成的一個勉強遮擋陽光的窩棚,。棚內(nèi)和棚外一樣都是沙地,,有的看上去一無所有,有的只在角落處堆著些墊子和罐子等雜物,。
難民營中的孩子們都沒有穿鞋,,衣衫襤褸,頭發(fā)和身上沾滿了沙子,。大人們的白袍子相對整潔一些,,他們成群地蹲在陰涼處無所事事。據(jù)介紹,,難民營里實行糧食和水定期配給,,只能讓人們充饑不至于餓死。
破敗的景象,,用“艱苦”二字已經(jīng)不足以形容,。盡管如此,當?shù)嘏阃藛T告訴記者,,很多難民返回家園后,,又重新回到難民營——在這里,他們至少還有東西吃,。
然而,,貧困和破敗并不僅僅是在難民營里。尼亞拉其實在蘇丹算得上是第三大城市,,但其基礎(chǔ)設施之糟糕難以形容,。缺水,再加上處于旱季,,在飛機上俯瞰南達爾富爾,,滿眼一片枯黃,鮮有綠地,。馬路兩邊的民居,,土坯搭建的房子稱得上“條件不錯”,而很多處所其實和難民營里的情況并無區(qū)別,,破布,、破草氈搭成窩棚就是一家人的生活場所。
即使在首都喀土穆,,也是塵土飛揚,。尤其是郊區(qū),同樣滿目瘡痍,,同樣漫天風沙,。在喀土穆市區(qū)里,,在一個寸草不生的足球場上,一群大學生在踢著足球,,其中好幾個人光著腳,,鞋都沒穿。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