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視點 > 正文 |
|
二○○六年八月廿一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副主席吳恒要求廣西各高校對被錄取入學,、經濟困難的大學新生,,一律先辦理入學手續(xù),沒有報到的貧困生,,各大學黨委書記,、校長要派專人過問,書記,、校長必須承諾:不能出現一例貧困生因貧困而無法入學,。
另據《南方周末》近日報道,自一月十五日至八月廿二日,,共有十一名應屆大學畢業(yè)生到東莞市救助站尋求幫助,。這一現象在廣州、深圳,、南京,、杭州等地也時有發(fā)生,這其中,,深圳救助站接待大學生比例竟不低于百分之十,!
這兩則新聞,兩天內接連出現在不同媒體的版面上,,眞是耐人尋味,!從積極的層面看,多年的苦心經營,,中國的國家財富確實大大增加了,,這使得政府有愿望也有能力來解決貧困生上大學難的問題。
作為經濟欠發(fā)達的西部少數民族省份,廣西貧困生的比例相對較高,。廣西近年來建立了“奬,、貸、助,、補,、免”為主要手段的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體系,國家助學貸款新機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果,眞能在廣西這樣的欠發(fā)達地區(qū),,兌現“無一例貧困生因貧困而無法入學”的承諾,,其意義無疑是巨大的,中國的其他省份完全有責任也有財力推廣“廣西經驗”,,率先在敎育領域實現和諧社會的目標,。
但是,助學貸款發(fā)放下去,,就萬事大吉了嗎,?從大學里鍍金出來,眞的就進了保險箱嗎,?這兩個問題是不容易回答的,,而大學應當如何面對自己的學生,如何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也日益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爭論升級的矛盾焦點之一,。
新學年,中國銀行將向廣西卅二所自治區(qū)直屬高校的貧困生貸款三點一億元人民幣,。但是廣西十五所市屬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工作進展緩慢,,目前為止只有一所高校按新機制開展了國家助學貸款。
政府的好意在高校遇到執(zhí)行難的問題,,原因何在,?關鍵在于,中國高校迫切需要轉變內在機制,,否則拿到撥款也會出現“虛不受補”的尷尬局面,。政府對敎育資助的核心目標,是幫助那些“有才而無財”的貧困生完成高等敎育,。要盡可能減少層層落實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把錢直接鎖定在其所資助的目標——窮苦學生身上。簡言之,,若優(yōu)化資助重點,,鎖定投資對象,則今日之中國完全有能力大庇天下學子俱歡顏。
那么,,高校的辦學費用又如何解決呢,?北京某高校近日耗資百萬在食堂建觀光電梯,引起巨大爭議,,這反映出民間對各大高校爭相大興土木表現出強烈質疑,。當高校的融資來源主要來自政府撥款的時候,這種現象是難以避免的,,而這背后又隱含著敎育資源的巨大浪費,、巧立名目的貪污腐敗,乃至于為踏入校門而付出巨大代價的學子們,,將會從心靈深處對母校產生不信任感——這,,才是最可怕的。
接受過大學洗禮的精英們,,無論那四年過得愉快或者不愉快,,他們都會感嘆,,大學對于偉大靈魂的塑造是多么重要,。而中國大學的經營格局尙停留在計劃經濟體制的軌道上,就會出現國家敎育資助越來越大,,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大學校園越來越漂亮,敎育品質卻不斷下滑,,畢業(yè)即失業(yè)的尷尬局面,。
因此,政府除了加大敎育投資,,還要鼓勵民間資本對敎育的投入,,扶植和引導民辦大學,與公辦大學展開平等,、良性的競爭,。香港大學錄取幾個尖子生,就引發(fā)中國敎育界一片“狼來了”的恐慌,,這恰恰是向中國高等敎育引入理性競爭的妊娠反應,。
政府的大量投資只能解決入學的基本問題,只有激烈的市場化競爭才能迫使大學校長們用有限的資源提升敎學品質,,并與市場接軌,,促進中國經濟的產業(yè)結構提升。當高校與市場產生良性互動的時候,,這個社會才能創(chuàng)造出足夠多的體面的職位,,大學生們才能于在校期間學到足夠多的勝任這些職位的技能。耶魯、哈佛為何富得流油,?不是因為它們得到了華盛頓的大筆捐贈,,而是因為學有所成的精英們給它們帶來了數十倍、上百倍的回饋,。
大學改革的重點應放在敎育質量的優(yōu)化與市場機制的激勵,。(鳳凰視點)
macaodaily
編輯:
luw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