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視點 > 正文 |
|
9月1日起,,北京市6.7萬高一新生將進行高中新課程改革,課程分為選修和必修,。對于第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新教材未把其列入必修課本,。
在高考定終身的背景下,,我國的基礎教育幾十年來沒有太大改變,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根本確立,,改革勢在必行,。
但如果步子一下邁得太大,則有矯枉過正之嫌,。比如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列為選修課程,則意味著這部分內容將退出高考命題范圍,,學生有可能選而不修,,造成這部分歷史的空白。
實際上,,在這次新課程改革中,,就有不同聲音。不少專家表示,,兩次世界大戰(zhàn)是歷史中一個有分量的內容,,新教材未把其列入必修課本,,必然影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關注。一些一線教師也表示,,在必修教材中刪除世界大戰(zhàn)的內容不僅會造成學生這方面的知識欠缺,,而且也為學生理解戰(zhàn)后歷史造成很大困難。
這些意見并非杞人憂天,。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戰(zhàn)爭的遺忘,從長遠來說,,猶如溫水煮青蛙,,最后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當前社會,,文弱之風,,奢靡之風有朔風漸起之勢,整個社會缺乏尚武精神——我們這里說的尚武,,并非好勇斗狠,,而是勇于為民請命,勇于承擔責任,,勇于治國平天下,。中學階段作為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節(jié)點,,如果對戰(zhàn)爭的殘酷缺乏認識,,如何指望這一代面對真刀真槍的競爭?魯迅先生說:“以過去和現(xiàn)在鐵鑄一般的事實預測未來,,洞若觀火,。”我們有何權力拋棄歷史,?
戰(zhàn)爭與和平是一個永恒的命題,。千百年來,人類對和平懷著夢想,;千百年來,,和平的夢想又總是被戰(zhàn)爭打破。殺戮和毀滅之所以成為夢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歷史上幾乎所有民族和國家的崛起和強盛,總是與征伐,、殺戮和資源掠奪緊密相連,。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也都是由列強爭奪霸權,、妄圖重新瓜分世界而引起,。
今天,,我們提出和平崛起的宏大構想,這是一個全人類都未曾探索過的命題,。如果我們的年輕人缺乏對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了解,,如何讓他們明白保衛(wèi)和平環(huán)境的重要性,又如何讓他們真正理解和平崛起的歷史意義,?
一個真正偉大的民族應該是負責任的,,也應該是理智的和睿智的。戰(zhàn)爭,,不能從我們的歷史課本上走開,。
作者:
吳志剛
編輯:
李新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