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習(xí)慣了以仰視的姿態(tài)閱讀墓志銘,他們或許會感到訝異:《東方早報》自5月21日起,,為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普通同胞撰寫訃聞,,向湮沒在廢墟下的所有生命投去目光。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東方早報》此舉,固不能令去者復(fù)生或令亡靈盡佑,,但正如編者之寄語:“寫給他們,,既是為了祭奠逝者,更是為了堅強生者”,,我們所有活下來的人,,應(yīng)閱罷沉思、起而健行,。
這一次,,我們刻下的不是關(guān)于帝王將相、豪門富戶的隱惡褒揚與浮虛溢美,,我們記下的不是關(guān)于英雄豪杰,、名流雅士的豐功偉業(yè)與燦爛奪目。在舉國悲痛之日,、萬戶慟悲之時,,我們也看到了更多的勇敢頑強,、堅忍不屈,看到了更多的慷慨解囊,、守望相助,,看到了更多的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每次的成功營救都是對生的禮贊,,每次的無法挽回都是對死的祭奠。當(dāng)我們?yōu)榇髮懙摹爸袊恕倍院罆r,,一個個鮮活或逝去的生命,也得以再次還原出人格的尊嚴(yán),、人性的光輝,。
未知生,焉知死,,熱愛生命則須敬畏生命,,敬畏生命則須敬畏死亡。這種敬畏不是怖懼,、不是虛無,、不是悲觀,而是源于人類對個體存在的肯定,、生命對自我存在的認(rèn)同,。唯知死,方知生,,如果沒有愛,,如果不懂得愛,完全失重的生命將沒有意義,,完全失向的生命將沒有目的,。在一個被懷疑失去了全部方向與重量的時代里,我們需要的是關(guān)于敬畏與信仰,、命運與承擔(dān),、脆弱與永恒的終極拷問,關(guān)于光明,、遼闊,、高尚如何戰(zhàn)勝愚昧、狹隘,、鄙俗的沉重思考,。而這一次,腳下的震動與面前的悲傷,,向我們提出了最好的問題,;凋謝的面容與重現(xiàn)的自我,,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逝者長已矣,,來者猶可追,。大地的傷口,要用大愛來治愈,;逝去的生命,,當(dāng)因大愛而重生。
沈徹
作者:
沈徹
編輯:
陶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