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所中學教師范美忠表白地震先逃命,,引發(fā)爭論,。圖/張兮兮
“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近日,,北大畢業(yè)后在四川一所中學教書的教師范美忠這番地震后的“表白”在網(wǎng)上發(fā)表后掀起軒然大波,。(《新快報》5月25日)
在災(zāi)難到來的瞬間,有人選擇了獨自逃生,,也有人選擇了犧牲自己拯救他人——我們對后者給予崇高的敬意和無盡的緬懷,,但對于前者,也沒必要上綱上線,。因為,無私與自私同樣是生命的“特征”,,以“自私”的心態(tài)保全自己的生命,,這種行為本身沒有什么好指摘的。真正的問題在于,,有權(quán)利選擇自私,,但沒有權(quán)利鼓吹生命自私和不尊重生命無私。
故而,,教師在地震前拋棄學生自己先跑了,,或許這并不無恥;但接下來,,表現(xiàn)出來的如此洋洋自得的態(tài)度,,卻注定是一種無恥。這是“先跑教師”引起輿論批駁狂潮的關(guān)鍵所在,。很多網(wǎng)友都在為“先跑教師”的無恥而痛心和憤怒,,可在筆者看來,他所缺失的卻不是道德羞恥感,,而是基本的生命意識,。
毫無疑問,“先跑教師”之所以敢于在網(wǎng)絡(luò)上公開自己的“自私”與真實想法,,并與網(wǎng)友進行“交鋒”,,其意并不是“挑釁”,而是基于一種狹隘偏頗的“價值觀”——在他看來,,犧牲是選擇不是美德,,沒有必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展開義務(wù)層面的救助,獨自逃生是自由和權(quán)利,。因此,,他沒有任何道德負疚感,認為自己沒有做錯,甚至還試圖將這種狹隘的生命觀念傳播給公共社會,。
實話實說,,在突發(fā)性的重大公共災(zāi)難中,對于生命自私,,我們要保持一定的寬容心,。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無私的生命之美,。非但不能放棄,,還需要大張旗鼓地倡導和褒揚生命無私的道德精神。道理很簡單,,個體生命的無私必然會挽救眾多更弱小的生命,,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生命的無私性是積極而無價的,,永遠是人類生命追求道路上的文明旗幟,,也是與生命共存的生命意識——對他人、對公共生命天然的人性關(guān)懷,。生命高于一切,,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標志之一,而文明視野下的生命意識本身就涵蓋有生命互助,、生命悲憫等諸多“要素”,。很顯然,“先跑教師”公開叫囂生命自私,,正是生命悲憫缺失的一種體現(xiàn),。在他的“生命詞典”中,只有自救的“解釋”,,沒有了人性大愛的“闡述”——在這樣的意識形態(tài)下,,指望他去幫助學生逃生,只能是奢望,。
作為一個教師,,沒有體現(xiàn)師德閃光;作為生命個體,,沒有展現(xiàn)生命之美——或許不能苛求“先跑教師”去拋棄生命自私,,但至今不去直面自己的人性之劣、生命意識之缺失,,卻讓人反感和警思——將之釘上道德的恥辱柱,,遠遠不如以此為契機推動公共性的生命意識教育更有價值。(陳一舟)
作者:
陳一舟
編輯:
王平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