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朱永新炮轟文理分科切中教育時弊
作者: 郭松民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日前“炮轟”我國現(xiàn)行教育的三大“病癥”,,其中之一就是“高中文理分科”,他認為:“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體素質(zhì),?!?11月30日《廣州日報》)
朱永新的“炮轟”點出了當前我國學校教育的一個要害問題,即工具理性盛行,,價值理性式微,。在教育中,具體表現(xiàn)為只重視讓學生知道怎么做是有效的,,不重視讓學生知道怎么做是有益的,,只重視讓他們知道“成本-收益”的計算,不重視讓他們明白什么叫善惡美丑,。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國教育忽視了把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的問題。
朱永新把中國學者與“諾貝爾獎”無緣的原因也歸咎于這一病癥,,一些網(wǎng)友不以為然,。但是,如果我們把諾貝爾獎,,尤其是諾貝爾獎中的自然科學部分視為一種最高科學成就的指稱,,把朱永新的焦慮理解成希望中華民族能夠為世界貢獻偉大科學家的話,我們就不難理解他的話了,。因為真正偉大的科學家,,比如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無不對人類命運充滿了關(guān)懷,,無不把造福人類作為自己從事科研的最大動力。
西方非常重視“通識教育”,,他們在教育中灌輸人文精神,把“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問題看作是教育的核心,。西方通識教育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要把科技的發(fā)展置于人文和倫理的關(guān)懷之下——這和朱永新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
從中國的現(xiàn)實情況看,目前困擾我們的許多社會和經(jīng)濟問題,,比如人才流失,、校園暴力、學術(shù)腐敗,、缺乏創(chuàng)新等,,從根本上說,也都和中國缺乏自己的通識教育,,沒有把“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放在第一位有很大關(guān)系,。 (郭松民)
作者:
郭松民
編輯:
張恒
|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