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玲/圖 來源:紅網)
京華時報有篇報道,,說不久前一所小學向學生們號召向旱區(qū)獻愛心,,并在全校范圍內發(fā)動“一人一瓶水”的捐款活動。該校校長還專門給捐款5元以上的學生頒發(fā)獎狀,,獎狀上印有“某某同學在一人一瓶水的捐款活動中榮獲最具愛心獎”的字樣,。
依我看,組織小學生為災區(qū)捐贈零花錢是件好事,,但校方為此特制作榮譽證書實乃畫蛇添足之舉,。我們可以從多方面來探討此種行為的弊端。
就孩子而言,為災區(qū)捐贈零花錢本是出自一份愛心,,卻不想自己的愛心卻被校領導拿來評比,,并且這愛心的大小竟與捐贈數額的大小成正比,這對孩子無疑是一種傷害,?!拔覜]有足夠的零花錢,所以我的愛心就要遭到質疑嗎,?”面對孩子的質問,,我們都應該正視這樣一個事實:在小學里號召捐款獻愛心,我們最大的收獲絕對不是那堆零零角角的鈔票,,而是從小就培養(yǎng)了孩子善良,、純樸的秉性。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請不要對孩子的愛心談斤論兩,。我相信,一個孩子真摯的愛心,,絕對比一張百元大鈔來得更加珍貴,,所以,不要拿什么荒唐的“最具愛心獎”來扼殺孩子心中最初最單純的善念,。
再者,,學生一族在經濟上本就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每天都有花銷又沒有收入來源,,更何況是小學學生,,他們能為災區(qū)做的也就是捐出自己的零花錢。他們都來自不同經濟狀況的家庭,,零花錢自然也有多有少,,捐贈數額也該量力而行,可是如今,,一紙“最具愛心獎”給多少人施加了壓力,。原本覺得愛心無差別的孩子現(xiàn)在卻覺得捐一塊兩塊太少了甚至有些丟人。于是家境并不寬裕的家長也犯難了:多給孩子一些錢吧,,家里也實在捉襟見肘,,不給吧,又怕孩子在老師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唉,,這是何苦,捐款本是件好事,,現(xiàn)在卻讓多少人望而卻步,。
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給愛心貼標簽的做法,會不會造成新一輪的“道德淪喪”,。當愛心也和其他商品一樣有了等價交換物,,當我們開始對愛心談斤論兩討價還價,還有什么東西能真正觸動我們心中最柔軟的那跟弦,。愛心量化,,道德量化,使很多行為失去了原本應有的價值,,使得捐款成為走秀的舞臺,,獻愛心成為炒作的契機。
如今,,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人們的心靈空間,凈土是越來越少了,。我們看事物的眼光開始帶有商人的敏銳,,我們變得跟商人一樣有著病態(tài)的睿智,他們可以用任何事物做籌碼,,包括童真,,以換取利益。
當我看到一個孩子招搖著大把的鈔票在捐贈的隊伍里,,臉上有炫耀的表情,,等著進行一場無愛的捐贈,我為這個小小的“偽慈善家”感到心痛,。
能不能重新給愛心下一個定義,,這個定義無關貧富,,沒有尊卑,,我們單純地用行動衡量愛心,從此停止對愛心的談斤論兩,。如果我是受贈的其中一人,,不管是成千上萬的款項,還是一個孩子零散的角幣,,我將同樣珍惜和感激,。
收起“最具愛心獎”吧,你的愛心我的愛心,,天平的兩端,,都是一樣的。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孫小燕
編輯:
周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