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旭剛
今日清明,。
這一天,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亦是我們祭奠逝者的日子,。這一天,天南海北的華人,,會以不同的方式來傳遞自己對逝者的懷遠追思。由于這層原因,,在每個人的心中,,清明已然浸染了或多或少的傷感氣息——— 傷先人之逝,感自身之哀,。
清明確實應該是哀傷的
——— 畢竟,,面對逝者,誰也無法做到心如止水,。尤其在唐人杜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名句之后,清明更是被或濃或淡的哀傷如影相隨,。但是只被哀傷充斥,,絕不是清明的全部價值所在,更不該成為今日哀傷的全然目的,,我們還有更多關于清明的價值需要重溫,。
先說清明的第一個價值?;旧?,掃墓祭奠已成清明的第一要務,萬千國人,,同此一躬,,共此一禮。于個體而言,,這傳遞著個體對于逝者的懷恩思遠之情,,但對于我們民族這個共同體而言,卻是在傳達著我們這個民族 “齊生死”的價值取向,。
在我們的文化血脈中,,歷來主張“視死如歸”,所以在清明時節(jié),,生者去為逝者培土掃墓,。在這里,對逝者的尊敬與追悼,,其實也是對生者的尊敬與禮遇,。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因而,,我們有必要面對逝者,,檢討并反思我們的諸多行為,繼而使得每一個生命都是有尊嚴的存在,。這種反思與檢討,,并不應只存在于清明時節(jié)先人的墓碑之前,更應時刻浸透到我們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的靈魂深處,,唯此,我們前行的腳步,,才能更有力量——— 尤其在半月之間數(shù)起礦難接踵而發(fā),,動輒數(shù)十同胞無辜殞命的當下。
再說清明的第二個價值,。除過掃墓祭奠,,清明時節(jié)更有開啟農(nóng)事、寒食禁火,、踏青折柳的意味,。“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意味著清明時節(jié),新的農(nóng)事就要開啟,,而在這種開啟當中,,我們可以嗅見一股清新的關于生命的氣息。而且,,寒食禁火的習俗,,也在體現(xiàn)著我們對于生命的關懷——— 我們始終是在向其他生命索取我們所需的東西,在這一日,,也該我們來回饋其他形式的生命,。
這一點,對現(xiàn)在的我們尤有意義,。因為現(xiàn)在的人們,,面對自然,面對其他生命已經(jīng)缺失了關懷之心,,我們總是在向自然索取,,其他的物種是一個接一個地滅亡,人類之間的慘事,亦是層出不窮,,因而,,我們應將傳統(tǒng)清明中體現(xiàn)的關于生命關懷的價值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得我們能夠敬畏生命,。正在肆虐的西南大旱,,被很多人解讀為大自然的一種報復與忠告,關于人類對自然的過度索取,,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但“低碳生活”之類仍然更多存在于某種概念。敬畏與回饋,,我們真的銘記在心了嗎,?
再說清明的第三個價值。清明時節(jié),,天氣開始清澈明朗,人們的踏青郊游,,往往可以滌蕩人心,。天氣是清明的,而人心,,也需要達到清明之境,。《荀子解蔽》中說“虛壹而凈,,謂之大清明”,,在這里,清明謂之神志思慮清潔明朗,。但是現(xiàn)今紅塵滾滾,,器物紛擾,已少有人能夠做到心靈清明,,已少有人能夠在信仰面前“寧靜致遠”,,因而,我們有必要在清明時節(jié),,明晰我們該有的來自心靈的清明,,使得我們每一個人,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能夠堅守我們的主張,、我們的道德與我們的信仰,進而使得我們每一個個體都免遭毒奶粉,、泔水油之類的罪惡,。
沒有哪一個節(jié)日能夠像清明這樣,可以如此緊密地勾連著生死。我們不懼怕死亡,,但我們有必要讓每一個生者都有尊嚴且幸福地活著,,因而,我們有必要撥開覆蓋于清明之上的哀傷,,探析出清明傳遞給我們的更為珍貴的價值,。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曹旭剛
編輯:
周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