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論壇
如果不顧實際強行給群租人均居住面積設置底線,,那么,,在高房價和高租金面前,等于又堵上了公眾自行創(chuàng)造的“廉租”之門,。
針對群租住房帶來的治安,、安全等問題,北京市擬議修改有關行政規(guī)章,,將合租的人均面積限定在10平米以上,,如果這一規(guī)定付諸實施,,前不久剛剛誕生、被媒體關注且得到低收入者熱捧的“膠囊公寓”,,就只能退出北京市場了,。
有意思的是,對這個貌似以人為本的好消息,,公眾卻并不領情,。騰訊網(wǎng)的一項網(wǎng)調(diào)顯示,參與調(diào)查的57897人中,,有35675人對此政策選擇“憤怒”,,而選擇“高興”的只有7459人。
作為一個即將大學畢業(yè)走入社會并極有可能選擇“群租”生活的學生,,我認為上述網(wǎng)絡民調(diào)的結果反映出這項擬議中的公共政策在民意中的悖反程度,。事實上,我和我身邊的不少人都認為,,強制設定租賃房面積標準的行為,,也許出于好心,結果卻可能相反,。
不管是天通苑的,,還是唐家?guī)X,抑或是膠囊公寓,,其實都是人在經(jīng)濟理性下的自覺選擇,。不否認過度群租可能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比如治安漏洞,、消防隱患,、人際沖突等,這些問題其實并非只有政府知道,,群租者更感同身受,,但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理性抉擇下,人們只有先避寒再談體面,。
如果不顧實際強行給群租人均居住面積設置底線,,那么,當多數(shù)人在高房價和高租金面前望而卻步的時候,,等于又堵上了公眾自行創(chuàng)造的“廉租”之門,,就可能導致出租房供不應求局面的加劇,從而再度拉升房租,。
此番北京擬議修改租賃規(guī)定,,還可能基于一個不曾明說的用意。媒體報道稱北京擬議修改租賃規(guī)定,是針對群租的治安,、安全等問題,,擬議草案還規(guī)定,集中出租房間達到10間以上或租住人員達到15人以上的,,出租人應建立登記簿或信息系統(tǒng),。這些措辭,表明北京市有關部門此番修改租賃面積標準,,本意很可能趨向于為了方便社會管控,。如果為了管理方便而犧牲民眾的居住利益,,這樣的公共政策就更值得懷疑了,。
政府現(xiàn)在該做的,不是限定人們租住的面積標準,,而是在加強群租房集中地區(qū)消防,、治安、衛(wèi)生,、交通等服務的同時,,大力建設保障性住房,將那些賣地賺到的錢,,用于改善居民住房,,包括外來務工人員。
□張蕾(學生)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張蕾
編輯:
霍默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