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記者易江南
大陸食品安全問題,隨著食品化學技術的發(fā)展而日益嚴重,,但這并不是食品化學本身的問題,。
王璋是大陸著名的食品化學教授。在大陸高校中首個開設“食品化學”課程,,通用高等教材《食品化學》第一主編,。他的愛人許時嬰亦是大陸食品化學教授。
許時嬰稱,,研究食品化學,,是為了讓食品更加安全,人類吃了更加科學,、放心,、有營養(yǎng)。但現(xiàn)實頗為尷尬,,食品化學知識越普及,,研究成果越多,大陸的食品安全問題就越多了,。
許時嬰表現(xiàn)出憂慮和無奈,,她現(xiàn)在能做的,也只是利用自己的知識辨別食物好壞,?!俺欣锟晒┨暨x的食品很豐富,我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我盡量不買那些食品,?!?/FONT>
大陸食品化學學自美國
1949年,南京工學院(現(xiàn)東南大學前身)開設食品工程系,,此系后被劃出,,成立了以食品工程為主的無錫輕工學院(現(xiàn)江南大學前身)。王璋和許時嬰當年隨食品工程系一起,,從南京遷來無錫,。
1980年代以前,大陸還沒有食品化學方面的研究,。1981年,,王璋作為首批“留洋教授”的一員,被派往美國加州大學做訪問學者,。留學期間,,王璋發(fā)現(xiàn),比蔗糖甜200倍,,后來在大陸無糖類食品中廣泛使用的阿斯巴甜(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別名甜味劑、甜蜜素,,大陸俗稱“糖精”),,早已在美國食品工業(yè)中使用。
化學專業(yè)出身的王璋對此感到新奇,,對“食品化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確立了學習和研究方向。1983年王學成回到國內(nèi),。次年,,王率先在無錫輕工學院開設了大陸第一個食品化學學科。
1984年,,也成為了大陸食品化學研究起步元年,。在王璋回國的當年,許時嬰又被派到丈夫工作和學習過的美國加州大學食品專業(yè)深造,。1985年,,許帶著美國老師贈送給她的禮物——一本國際食品化學界泰斗Fennema教授主編的《食品化學》(第二版)回到了無錫輕工學院。
這本《食品化學》是當時世界最新版本,,此書成為大陸《食品化學》教材的“母版”,,以后幾乎所有的大陸同類教材,都是在這本教材基礎上編纂,、變化出來的,。
此前,大陸食品行業(yè)標準更多是采用較為嚴格的前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標準”,,后來則為相對放寬的“美國標準”所替代,。
但在美國,,食品專業(yè)屬于農(nóng)業(yè)院校,大陸的食品專業(yè)卻屬于輕工系統(tǒng),。1985年,時農(nóng)業(yè)部部長何康訪美,,回來后,,便建議在農(nóng)業(yè)高等院校開設食品專業(yè),而不是輕工學校,。但最先開設食品化學的無錫輕工學院,,因為集中了以王璋為代表的一批食品化學專家,一時間還是成為了大陸各地食品學科教師的培訓基地,。
被推廣的化學添加
在整個1980年代,,雖然許多大陸高校開設了食品學科,但食品化學并不是研究熱點,。當時大陸大多數(shù)人還處于解決“溫飽階段”,,食品工業(yè)不發(fā)達,食品安全問題也不突出,。
食品化學專家、江南大學教授張曉鳴稱,,大陸對食品化學研究開始有所重視是在國家“九五”計劃期間,。
高層對食品化學的重視,不可回避的因素之一是接連發(fā)生的諸如假酒,、毒蘑菇等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化學研究形勢緊迫。許時嬰回憶,,在“九五”計劃初,,教育主管部門便要求編纂相關教材。1996年前后,,作為學科組長,,王璋接受這個課題,組成了王璋,、許時嬰,、湯堅三人編寫組?!敖?jīng)過兩三年時間,,編就了1999年版《食品化學》這本‘高等學校專業(yè)教材’?!?/FONT>
1999年版《食品化學》,,主要參考美國教授Fennema主編的《食品化學》(第二版),,結合大陸的食品生產(chǎn)和研究現(xiàn)狀編寫而成。
編輯:
彭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