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評論員范正偉
4月21日,,又一個讓我們刻骨銘心的日子,。
這一天,全國和駐外使領(lǐng)館的國旗半垂,,13億國人一起默哀,,深切哀悼在青海玉樹地震中遇難的同胞。這是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來,,我國第二次為在自然災(zāi)害中罹難的同胞舉行的全國性哀悼活動,。
玉樹地震中,超過2000個鮮活生命永遠告別了我們,,他們是我們無限牽念的孩子,,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血脈相連的同胞,中華民族難以割舍的一分子,。在他們離開我們的“頭七”之際,,我們需要這樣的一個日子,寄托我們的哀思,,表達我們的信心和勇氣,。
這一天,五星紅旗緩緩降下,,公民生命的尊嚴在彰顯,、躍升;當報刊,、網(wǎng)站變?yōu)楹诎變缮涞乃劳鰯?shù)字有了溫度,、變得具體,;當13億人集體沉痛默哀,悲痛中激發(fā)的力量正在凝聚……
“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每一次自然災(zāi)害,都讓我們頓感個體的無助和渺小,,人類彼此相偎的溫暖和力量,。每個人都不是孤島,都與周圍的人和環(huán)境緊密相連,,它們成為個體印證生命意義的載體,,成為一個個“延伸的自我”。
玉樹大地震使許多人失去了家鄉(xiāng),、家園,、家人,甚至很多親友,、鄰居都離開了人世,。如此重大的喪失,不僅需要個體的自立自強,,也離不開社會和國家的力量,,讓悲傷釋放,來撫平創(chuàng)傷,。而在這方面,,一個以人為本的國家,無疑是最堅定,、最強有力的保護者,、收容者。這種保護和收容,既體現(xiàn)在抗震救災(zāi)的第一時間行動中,,也體現(xiàn)在哀悼活動這樣的公共儀式中,。
國家哀悼的意義在于,它不僅表達了個體生命在國家中的位置,,也讓我們感受到公民和國家關(guān)聯(lián),、公民彼此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在歷經(jīng)七天七夜救援的等待,、焦灼,、痛苦后,通過哀悼活動,,告訴在地震中劫后余生的人,、失去雙親的孩子、晚年喪子的孤老,、陷于哀傷的受災(zāi)群眾,13億人跟你們一起面對,、共同分擔,國家永遠是每一個公民最堅強的后盾,。
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把公民的幸福和尊嚴放在首位的國家和民族,,必將持續(xù)激發(fā)公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對同胞的“生命共同體”意識。正是國家對公民生命的翼護,,玉樹地震后不久,,廢墟上便支起了一頂頂救災(zāi)帳篷,活動板房里也傳來復(fù)課孩子們的瑯瑯書聲,。這一切,,也是我們國家走向強大的希望。相關(guān)報道見今天A03-A12版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范正偉
編輯:
張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