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網(wǎng)友在某地政府論壇爆出驚人內(nèi)幕,稱廣西某市有一伙專門利用黑客手段盜竊時評稿件,發(fā)表到各大媒體騙取稿費的人,網(wǎng)友稱之為“文賊”。在維基百科上,該市更被冠上了“中國文賊之鄉(xiāng)”的惡名,。而面對記者的求證,該市委宣傳部則堅決否認“文賊集團”,并稱有關(guān)評論是在造謠,。(4月20日《信息時報》)
一邊是稿件被盜作者此起彼伏的“群體性聲討”,一邊是當?shù)芈毮懿块T出于條件反射的矢口否認,就在真相與謊言進行博弈時,稿費源源不斷入賬的“文賊”或正隱藏在背后竊笑,。
提及此,時評圈內(nèi)無人不知,而且很多人深受其害,。這個文賊群體長期潛伏于網(wǎng)絡,通過不當手段竊取他人稿件署上自己名字,然后稍微改頭換面甚至原封不動地轉(zhuǎn)投至各地報章,以此賺取豐厚的稿酬,。更讓人瞠目結(jié)舌的是,即便“劣行”敗露,他們中的一些人也敢跳出來明目張膽與原作者叫板,。這些文賊的“馬甲”有一個共同之處,通聯(lián)地址基本都是同一地區(qū),。
事實上,時評圈苦文賊久已,以致許多編輯甚至對該地作者的來稿一律封殺。如果想知道這些“文賊”何其猖獗,只要在搜索引擎中查詢,瞬間就可以搜索出約135000條相關(guān)結(jié)果,其中大抵都是被盜稿件的作者痛斥文賊的陳詞,。若文賊一事子虛烏有,何以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評論編輯及作者都不約而同對此集力抨擊呢?
在利益的驅(qū)使之下,不少人不僅以盜竊稿件獲取經(jīng)濟利益,甚至還以此為生,正如有作者所言,文賊儼然成為了一種“新興職業(yè)”,。文賊橫行實際上暴露出一些地方對相關(guān)法律的“監(jiān)管真空”。
存在問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諱疾忌醫(yī),。筆者以為,只要在媒體以及作者的配合下,職能部門對文賊問題多加監(jiān)管和查處,這也并非是一個多么棘手的難題,。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周歡
編輯:
張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