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校長談“黃山門” 事件反思達到新的高度
復旦校長回應“黃山門” 稱學生應“純真”不應“世俗”12月21日,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在與學生代表交流時,,首次回應了復旦學生登山事件,。楊玉良坦言,在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學校里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變得“世俗”……真正的學者首先在道德上應該是純真的,,大學的教師和學生也應該首先讓自己的思想“純真”起來。 “世俗”和“純真”,,是楊玉良校長在講話中兩個關鍵詞,。“世俗”,,其實指的是犬儒主義,,今天的中國大學,,在權力與金錢的壓力和誘惑下不斷妥協(xié),犬儒盛行,。這里的“純真”,,應是指理想主義。理想主義本是大學精神之所在,,如今在國內(nèi)大學卻日漸消弭,。楊校長在這里的講話,使得全社會對于復旦學生黃山探險事件的反思,,真正上升到重新審視高等教育和社會主流價值取向的高度,。[詳細] 校長批功利、市儈歪風 但“純真”在大學確已成奢談楊玉良自我反思說:“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大學里的各種活動,。我一直要求團學聯(lián),、輔導員,包括社團要審視自己平時的各種活動,要考慮舉辦這個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有什么意義,。我們搞各種活動,,首先要審視培養(yǎng)學生什么東西,這是很重要的,。不要在學生里頭灌輸一種思想:想方設法去當官,、去投機,如果學生中的選舉也和社會上一樣,,胡亂拉票,、行賄,那這對學生是一種傷害,?!?/p> 可當我們的高等教育和整個社會把每一分成績、每一個活動都細化成標準,,聯(lián)系到學生的獎學金,、就業(yè)時,作為精英中的精英的名校學生也自然對此研究透徹,,樂在其中,,樂此不疲。他們越來越精于市儈的算計,,而不再關心這個世界和自己的理想,,只關心成績,,只關心參加社團組織活動是否有利于自己的仕途,、錢途。因此爆出的學術造假,、腐敗甚至互相傾軋,、背叛的丑聞層出不窮,。[詳細] 理想主義的死亡是大學世俗化的根源今天中國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是什么?每個人或許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會是網(wǎng)上流傳的那些來自世界名校,關于哲學和藝術的公開課,。在權力崇拜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的第一天就把考公務員當做自己的人生“理想”,把進學生會當做自己的第一個大學“理想”,;在物質(zhì)誘惑下,,不斷地考取更高的應試分數(shù)、獲得更多的各種認證,,也只不過是為獲取找份更賺錢工作的敲門磚,。 蔡元培認為,大學并不是販賣畢業(yè)文憑的機關,,也不是灌輸固定知識的機關,,而是研究學理的機關。而中國的大學就是在“經(jīng)世致用”價值觀的引導下,,不斷地強調(diào)“有用”,,卻失去了大學本該擁有的理想主義,而這也是導致大學風氣不斷趨利,,越來越市儈的根源,。[詳細] |
|
政治威權與實用主義讓理想主義從高峰跌落谷底自1977年恢復高考后,,中國的青年仿佛看到了自己充滿希望的人生。社會逐漸解凍,,物質(zhì)生活尚未擺脫粗樸貧乏,,青春的激情卻四處洋溢。開明的環(huán)境賦予了這整整一代年輕人與他們的前輩后輩全然不同的理想,,他們反思傳統(tǒng),、放眼世界,,他們立足當下,全心全力地探索現(xiàn)實與未來,。校園中的自由風氣在暌違了數(shù)十年之后竟又逐漸生成,。 但如今,要是稱呼一個大學生為“天之驕子”,,恐怕是要引來路人側(cè)目的——在完全出于實用目的的教育下,,他們早已泯然眾人,不再是一個特殊群體,,在他們像簇新的螺絲釘一樣出廠被推向社會時,,甚至連基本的獨立思考能力都不具備。 犬儒化在當前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對權力的追逐和依附,。自由,、求知的氛圍不在了。無論是公共還是非公共的學者都越來越多的向權力靠攏,,以牟取更大的利益,。學生會、團學聯(lián)的干部成為學生趨之若鶩的對象,,公務員報考人數(shù)一再刷新記錄,,成為大學生們心中最理想的工作。沒有自由,,沒有理想,,只剩下對金錢和權力的追逐,大學精神在犬儒主義中漸漸沉淪,。 理想死了,。學術臟了。自由不見了,。并不是青年學生自身的過錯,,社會既然如此,大學又如何獨善其身,?時代把學子們塑造成令人尷尬的樣子,,指給他們一條通往房奴、車奴,、失業(yè)族的道路,,叫他們狼奔豕突,明明茫然無措,,卻又好像滿懷希望,。[詳細] 適應社會的焦慮成了大學犬儒盛行的堂皇理由大學校園里的青年學子們,從中學時“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樸素心態(tài),,到選擇專業(yè)時以“是否好就業(yè)”為導向,選課時以是否有用為考量,,考慮的都不再是學識修養(yǎng)和人格的完善,,而只是學好外語、計算機和一門專業(yè)技術,,為將來的出國,、就業(yè)等等最現(xiàn)實的問題做最實際的打算?!皩W這個有什么用,?”是這個時代大學生最自然最平常的反應。 今天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巨大的生存壓力,,即使是名校的學生也難以避免。焦慮之下,,爭分奪秒地鍛煉自己的“社會能力”成為每一個優(yōu)秀學生的選擇,。另一方面,社會權力崇拜和普遍腐敗的事實,,也早已通過各種渠道耳濡目染,,在社會基本價值判斷缺位的情況下,社團,,學生組織不再只供滿足個人興趣和責任感,,更多的成為不擇手段,不論是非的權謀游戲的演兵場,。 |
|
崇尚理性與自由 學習來自西方的大學精神網(wǎng)絡上流傳的美國大學公開課視頻,,讓很多的中國人第一次直觀感受到了美國大學教育。這些公開課談正義,,談幸福,、談死亡、談藝術……它沒有去教學生怎么賺錢,,沒有教學生如何玩弄政治,,但是學生們樂此不疲,老師們更是激情洋溢,這些課程和背后的追求將使他們都受益終身,。 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真正的哈佛乃是一個“無形的,、內(nèi)在的、精神的哈佛”,,這就是“自由的思想”與“思想的創(chuàng)造”,。它以超越實用性的長遠眼光致力于文理融合的“通才教育”,致力于喚起對新思想新事物的好奇心,,鼓勵自由探索,、自由審視、自由創(chuàng)造,,并因此而奠定了它的名望和深厚根基,。[詳細] 培養(yǎng)人格健全的現(xiàn)代公民 需要重拾理想主義只有人格健全的公民才能懂得在現(xiàn)代社會中如何自處。而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離不開理想主義,。當代的大學,不僅要傳播知識,,追問真理和意義,,而且要有引領時代的價值理念,對人類的前途命運抱有終極關懷,。 今天大學的重建就是理想的重建,。從回歸大學的本源及反對功利主義取向的要求來說,大學需要有自省意識,,對自身的本質(zhì)和現(xiàn)狀進行系統(tǒng)反思和深刻批判,,不斷培育和養(yǎng)成“非功利性”理想主義,使之成為大學的核心理念,。[詳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人文精神復興是中國大學真正的光彩大學精神與知識分子精神有著天然的同構性和共通性,,大學文化的公共性特征主要是通過知識分子公共情懷體現(xiàn)出來的。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公共情懷和憂患意識的經(jīng)典表述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以知識分子為核心的大學,,應是社會公共理性的提倡者和捍衛(wèi)者,。 大學自誕生起,對人類的貢獻是任何其他行業(yè)和機構所無法比擬的,。蔡元培曾多次強調(diào),,“有良大學斯有良社會”。人文精神與公共關懷,,是優(yōu)秀的典范性的大學不可或缺的內(nèi)在標準,。復旦大學校長在講話的最后同樣談到了“精神與人文”,,但愿當代中國大學能夠認同并篤行。[詳細] |
|
結束語Conclusion |
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今天的中國,,在“實用主義”和“官僚主義”的雙重擠壓下,,大學作為理想主義最后標志性的堡壘,如果不攻自破,,甚至主動投降,,這對一個民族而言是一種可恥的災難。 |
鳳凰網(wǎng)評論頻道出品 | 編輯:魏巍 紀云 鳳凰網(wǎng)原創(chuàng)專題,,歡迎轉(zhuǎn)載,,但需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