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本事實說起
事實真相:皎皎者易污文章說:“9月10日,,宜黃縣政府為新客運站建設進行例行的強拆動員工作,,在工作過程中因處置不慎,,導致3名被拆遷當事人燒傷,,強拆動員工作遂因此停止,?!薄鞍芽h委書記親赴機場安撫當事人并勸說其放棄越級上訪,就地解決問題說成是機場截訪,,甚至把當事人簡單的上洗手間的小事,演繹成“廁所攻堅戰(zhàn)”,、“現(xiàn)實版保持通話”,,并因此指責縣委書記侵犯人權,?!?p> ———是安撫、勸說還是阻止上訪,,是躲避截訪還是簡單上洗手間?這些事實本不難調查,,但是事隔多日,,兩個地方主要領導被免后,仍不見一個結果,,可見當下事實真相的極度稀缺,。因此文中“不慎”一詞的妙用進一步把水攪渾就更令人無奈了。沒有獨立的調查機構,,沒有調查結果,,沒有真相,你怎么說,,都說得通,。 強拆不行 地方工作的難處文章說:“無庸諱言,,這一事件對宜黃造成了重大負面影響,,縣主要領導遭遇輿論的強大壓力,,眾多與城建和招商引資相關的項目基本停止,。縣領導的主要精力用于處理善后和“滅火”工作,,一些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遭遇重挫,,全縣上下對此事議論紛紛,。很多人擔心,,如果因為這一事件導致正在進行中的城市化和工業(yè)化建設停頓,,那么宜黃的發(fā)展可能后退五年?!?/p> ———看來在作者眼中,城建與招商引資是正事,,大事,應當先抓,,抓好,,而自焚善后是牽扯精力的煩心事,小事,。這實質是將地方經濟利益凌駕于部分群眾的基本生存問題之上,。這不是GDP至上又是什么呢?GDP增長與仕途之間的深刻聯(lián)系,,看來游戲中人才能體會,。 媒體的誤導與民眾的輕信文章說:“但縱觀這一事件的發(fā)展過程,一些記者的報道未必都遵循了客觀公正性的原則,?!薄叭嗽趦刃亩加凶非蟪绺叩挠@就是同情弱者,,鞭撻強者,,匡扶正義。正是這個原因,,政府的負面事件往往能夠迅速抓住人們的眼球,,引起網(wǎng)民的強烈關注和共鳴?!薄皩τ谠S多網(wǎng)民來說,,對于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并不特別關心,當然,他們也沒辦法,、沒必要把事實真相弄得那么清,,他們關注事件更多的是出于一種心理折射和情緒渲瀉?!? ———媒體不應該成為所有事件的裁判者,,它只是一個報道者。如果沒有權威的調查者,,沒有公開公正的程序,,這時候簡單地說媒體報道可能是誤導并不具有說服力。只能再次反證事件中真相的缺失,,媒體報道權的保障不力,。而民眾同情弱者的心態(tài)更不值得批評,這恰恰是寶貴的社會財富,,如何使得民眾不再輕信,,最好的辦法是主動提供真相,保障新聞自由,,這可以終止謠言,,同時也會促進媒體良性競爭,,使得媒體變現(xiàn)更加專業(yè),。 |
|
GDP高速崛起中的宜黃眼睛始終在頭頂上文章說:“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宜黃縣2009年全縣GDP 21.51億元,,是2005年的2.12倍,;財政收入2.53億元,是2005年的4.36倍,;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7億元,,是2005年的6.19倍;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24億元,,是2005年的4.85倍,。宜黃近5年的變化超過前10年,,近10年的變化超過前20年?!薄耙它S縣這些年的發(fā)展變化,與近幾任縣領導的殫精竭力和廣大干部群眾的群策群力是分不開的?!?/p> ———作者盛贊宜黃近年來取得的GDP成就,,對相關數(shù)字也是如數(shù)家珍,、信手拈來,,可見對這份成就相當熟悉,,也相當?shù)靡?,可見確實是游戲中人,??墒歉兄x完各級領導之后,,卻不見提及這些數(shù)字背后,,勞動者,,投資者,,讓出土地差價的被拆遷戶的巨大付出,。可見地方官員看問題的眼光始終都在頭頂之上和自身利益群體之間,。這背后反映的執(zhí)政邏輯是,,出了成績都是我的,被拆遷戶如果阻止強拆影響地方經濟,,對不起,,責任你負。這樣的看問題方式,,地方官民如何不對立,? 地區(qū)發(fā)展成本與拆遷戶胃口之間矛盾應如何調和?文章說:“強拆并非地方政府所愿,。這里涉及到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這就是發(fā)展成本的問題。中西欠發(fā)達地區(qū)與沿海發(fā)達地區(qū)相比落后至少二十年,,中西地區(qū)財政困難,,又普遍存在冗官、冗員,、冗費等問題,, “吃飯”與“建設”的矛盾十分突出。搞城市建設需要進行大量的拆遷,,如果遷就被拆遷戶的利益訴求,,大幅度提高拆遷補償標準,政府肯定吃不消,。而與此同時,,被高漲的地價和房價吊足了胃口的農民,做夢都想依靠政府征地實現(xiàn)一夜暴富的夢想,。在種情況,,要政府與被拆遷戶就補嘗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可以說難以上青天,,于是被征地戶,、被拆遷戶越級上訪告狀便成為常態(tài)。而地方政府為實施地方發(fā)展戰(zhàn)略,,強拆更在所難免,或者說不得已為之,,否則,,一切發(fā)展免談?!?/p> ———對于本地落后問題,,地方官員往往如數(shù)家珍,。解決起來卻常常把經念歪。土地財政就是這樣一個來錢容易,,卻沒有可持續(xù)性,,且總是在侵害被拆遷戶權益的辦法。作為被拆遷戶來說,,爭取更高的補償是再實際不過的考量,,這就與一心在土地中漁利的地方政府產生了直接利益沖突。這樣的沖突雙方沒有平等的地位,,協(xié)商無從談起,,在法制也保障不力的情況下,面對高舉公共利益旗號的政府拆遷,,被拆遷戶之后一再采取激烈的方式對抗,。 強拆是否出事靠運氣 “真誠”得足以讓聽者自慚形穢文章說:“強拆容易出問題這是肯定的,但政府不能因為容易出問題就放棄不做,。因此,,剩下的就只是問題出的大小和是否可控,而會不會出大事,、出了大事是不是控制得住,,實在說,就要靠運氣了,。這次宜黃強拆出事,,顯然與以往強拆一般較為順利有關,因此在對鐘家實施強拆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估計過于樂觀,,現(xiàn)場處置也存在一些疏漏,,同時,對于因不滿政府強拆而聚集起來的,、愈來愈強大的負面力量(尤其有記者加入其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這話是實話,,是真話,,但卻是流氓邏輯,“真誠”得足以讓聽者自慚形穢,。我們地方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沒有低下到沒有起碼的分析預見能力的程度,,對于強拆的經驗也不是剛剛在積累。在這里,,作者反思的是沒拆好的問題,,而不是拆不拆的問題,也許這樣的反思可以使地方政府意識到在強拆中一開始就對被拆遷戶進行人身控制的極端重要性,,阻止下一次強拆中發(fā)生人員傷亡,。但這注定不能終結對強拆不斷更加激烈的反抗,。 |
拆出的“新中國”基礎是什么?文章說:“當大家都在對強拆政策口誅筆伐的時候,,似乎大家都罔顧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強拆政策的受益者,君不見,,當您安住在寬敞舒適房子里,、當您行走在寬闊明亮的大街上,當記者住在高級賓館揮筆寫就痛斥強拆政策文章的時候,,您是否想過,,您腳下的土地可能就是政府用強拆手段征來的?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沒有強拆就沒有我國的城市化,沒有城市化就沒有一個個“嶄新的中國”,,是不是因此可以說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 ———就作者的這個最為聳動的觀點而言,他從功利主義哲學觀點出發(fā),,宣稱拆遷維護了最大多數(shù)人利益,,籍此為其正義性辯護。但從事實上看,,拆遷經濟其實更多的只是照顧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這與他所說的事實相反。而且完全秉承功利主義,,表面上為最大多數(shù)人謀取福利,,但是在手段上違背絕對道德,肆意侵害一部分人的權益,,其公平正義性應受質疑?,F(xiàn)有很多強制拆遷正是如此。中國崛起與中國模式崛起文章說:“如果中國地方政府能像西方成熟市場經濟國家那樣,,只充當“守夜人”的角色,,即所謂的消極政府,不去積極干預經濟和經濟生活,,就可以當太平官了,,就不必去搞強拆了。但在中國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國作為后發(fā)型現(xiàn)代化國家,,要實現(xiàn)民族復興、要趕上西方發(fā)達國家,,這就決定了積極政府是當代中國現(xiàn)實和必然的選擇,,盡管它非理想模式?!?/p> ———發(fā)展的要義是增進人民福祉,,而不是民族復興,趕超發(fā)達國家,。退一步說,,即使發(fā)展是以趕超發(fā)達國家為目標,也并非是所謂“積極政府”,,“強拆政府”的理由,。這里的“積極政府”不過是行政權力無限擴張、肆意妄為的天性和不受制約的現(xiàn)實使然,。中國的崛起絕不意味著中國低人權發(fā)展模式的崛起,。 農民為什么一直需要被教育?過高和過低估計農民的覺悟都是不對的,,都會犯主觀主義的錯誤,。農民的任何要求都支持,貌似占據(jù)道德制高點,,實則無助于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最終還會損害他們的根本利益。毛澤東他老人家不是也曾說過:“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嗎,。 ———這樣的邏輯和思維已經放下了現(xiàn)代人的所有理性和矜持,,大膽充分的暴露自己思維深處對私權的極度漠視和霸道蠻橫。法律無用論:既熟悉又可怕的邏輯依法行政是必須的,,但一切機械照搬法律,,同樣會犯本本主義的錯誤。法律并非一用就靈,,其中的問題很多,,如所謂的“公共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法律化”的問題,;如精英治國模式下的立法者脫離實際,、脫離民眾的問題等等。過去,,我們在討論三農問題時,,常有這樣的感嘆:幸虧中國的法律沒有完全執(zhí)行,否則農村就要被搞死了,!這種觀點雖然偏頗,,但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的。 ———表面上是在說理,,實際上和上一條反映出的精神內核完全一樣,,這只能讓人看到其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的驕縱和內心無邊的黑暗,。而且這也正是中國當代曾經長期存在的事實,這熟悉又可怕的思維不能不讓人提高警惕,。人們?yōu)槭裁床挥梅墒侄尉S權而選擇信訪,?文章說:“從根本上,我國依然是人治的國家,、依然是官本位的政府,。君不見,政府負責行政復議的法制辦和負責行政訴訟的法庭門可羅雀,,而信訪局卻人滿為患,。我們精心為公民打造設計的現(xiàn)代救濟方式——法律武器,老百姓棄之如敝履,,仍然習慣選擇上訪尤其是越級上訪,,而且的確只有這樣才有效果,這和幾千年前的攔轎告狀有什么區(qū)別,?由此,,筆者想到一句很經典的話:‘有什么樣的人民,就有什么樣的政府,?!?/p> ———表面上是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社會爭議解決途徑的信訪與法律之爭,,然后又自問自答地認為信訪持續(xù)增長,,法治的不彰是國民素質底下的表征和結果。實質是企圖以似是而非的邏輯掩蓋自身不斷破壞法治的現(xiàn)實,,最終將起碼的政治與法律常識拋在腦后,,連最后的偽裝也卸下了。 |
|
結束語Conclusion |
如一篇評論所說:“人只是手段,,發(fā)展才是目的,正是這種扭曲的發(fā)展觀貫穿全文,?!蹦恐袩o人,就是這篇文章的內核。 |
鳳凰網(wǎng)評論頻道出品 | 編輯:郭剛 霍默靜 鳳凰網(wǎng)原創(chuàng)專題,,歡迎轉載,,但需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