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起伏伏是中美關系過去31年來的常態(tài)。所以,,當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在4月1日宣布,,國家主席胡錦濤應邀于4月12-13日出席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核安全峰會時,意味著經歷年初波折后的中美關系,,又向著合作的方向邁進,。
波折常有,但年初中美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之所以特別令人關注乃至沮喪,,是因為此前奧巴馬總統(tǒng)任期之初的良好開局并未“高開高走”,而是再陷輾轉往復的窠臼,。無論是其對華友好的姿態(tài),,還是此前一些政府“China bashing”(反華浪潮)的開端,兩者殊途同歸,。上不得也下不去,,沒有脫離箱體運行的軌道。
玫瑰色期待褪色后,,正視現(xiàn)實,,承認中美兩國間現(xiàn)存的結構性分歧長期存在,在務實的基礎上,,雙方互動氣氛已較年初大有起色“斗則俱傷”局面出現(xiàn)的概率大為下降,。
此次華盛頓核安全峰會的主題是通過加強國際合作來應對核恐怖主義威脅。核恐怖主義是奧巴馬政府外交政策的首要挑戰(zhàn)之一,。在中美雙邊關系年初以來波折不斷的背景下,,中國國家最高領導人赴會,以實際行動表明對核安全問題的重視,,以及反對核擴散和核恐怖主義,,支持國際社會加強相關合作的根本立場。這既出自中國負責任大國的自我定位,,也表現(xiàn)出中國對美國國家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的理解,,并愿為此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中國國家領導人此前在不同場合強調,年初的中美關系波折責任不在中國,,而在美國,。此次胡錦濤遠赴核安全峰會,其背景也是包括奧巴馬總統(tǒng)在內的美國高官,,對一個中國政策的重申,,以及對一個作為國際社會強大、繁榮,、成功中國的歡迎,。
另外,美國財政部在4月3日宣布,,政府將推遲原定于4月15日向國會提交一份包括中國在內的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國匯率政策報告,。推遲的理由是,中美雙方正在開展一系列高級別會談,,而這些會談是當前推進美國利益的最佳途徑,。除了核安全峰會上中美兩國元首舉行今年首次會晤,5月下旬在北京舉行的第二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以及6月在加拿大舉行的G 20峰會,,兩國政府高層也有見面的機會。
無疑,,美方的這一決定,,使人民幣匯率這一如今已“熱得燙手”的問題一定程度上降溫,有利各方更冷靜,、更從容地對待這一被中國視為主權范圍的事務,。如果說,此前中美關系的齟齬部分歸因于奧巴馬政府略顯生澀的外交策略,,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此番處理,,則顯得外交手段日漸熟稔。
同樣,,對于人民幣匯率問題,,中國態(tài)度靈活性加強。除了堅持匯改的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三原則,,中方還借助不同的機會和場合傳遞新的信息。而最新的進展,,則是剛剛結束印度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于4月8日突然抵達北京,與主管金融領域的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會談。此外,,中國外交部也在4月6日,,主動邀請專家以“后危機時代的中國金融改革”為主題舉行媒體吹風會,就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升值等介紹情況,。種種跡象表明,中方愿意通過多管道對話協(xié)商人民幣幣值問題,。
中美關系發(fā)展的箱體運行狀態(tài)既牢固又微妙,,而圍繞具體問題的爭端,依然可能影響大局,。對中國而言,除了意識到美國政治決策的復雜性,,仍需借用各種渠道,,在堅持原則和靈活應對之間找到平衡。棄取有道,,存乎一心,。
以此次胡錦濤赴核安全峰會為標志,中美2010年首腦級接觸大幕拉開,。按照對奧巴馬去年秋天來訪的回訪慣例,,胡錦濤年內將對美國作國事訪問,時間未定,,中美關系恢復的小高潮將在那時到來,。
(原載昨日出版的《新世紀》周刊,本報有刪節(jié),,標題有改動)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編輯:
彭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