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7日電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7日刊文《華文,不能讓底線失守》說,,在中國崛起的年代,,當全世界人學習華文唯恐來不及,,新加坡教育部卻只要求“所有學生”的華文只在“基本水平”,,讓人震驚和不解,。底線失守,,影響深遠,。
文章摘編如下:
上星期我去出席中國大使張小康的離任招待會,碰到新加坡教育界的朋友,,大家都憂心忡忡地說:“怎么辦,?怎么辦?”碰到的中國官員也都大惑不解地問:“新加坡不是重視華文的嗎?這樣一來,,是什么意思呢,?”
是啊,隨著華文的水平一降再降,,升學標準一改再改:升初級學院和理工學院,,華文不是必及格科目;升大學,,華文副修不算分之后,,教育部長日前再宣布:“有必要重新思考小六會考目前母語所占的比重是否合理?!?
25年來小六會考華文保持與英文,、數(shù)學、科學平等重要的地位,,終于動搖了,。教育部這個觸及修改華文教育底線的行動,加上之前考慮參考IB華文考試,,以及中國給外國人提供的漢語文水平考試的形式和內容,,還有以英語教華文等等措施,徹底顯示華文在今后的新加坡,,將只具備作為外文存在的資格,,它已經無足輕重了。
小六會考比重降低后,,華文授課內容更淺易、授課時間再縮減,,華文水平再下降是可以預料,。至于水平將有多低?從教育部長這樣一句話,,可以略知一二,。他說:“我們探討的一個模式,是要求所有學生在母語學習上取得一個基本水平,?!痹谥袊绕鸬哪甏斎澜缛藢W習華文唯恐來不及,,新加坡教育部卻只要求“所有學生”的華文只在“基本水平”,,是讓人震驚和不解的。
2008年3月28日,,前任教育部長尚達曼在離任專訪回答為什么教育部要在小學強制學生讀華文,,到了中學、高中、大學,,卻給予自由度,。他說:“孩子年紀小,學習任何東西都是需要強制的,,何況學的是在家很少用得上的母語,。就像我四個孩子學華文,我們在家完全沒有用華文,,不在學校強制的話,,他們是不會學的,他們也無從知道原來華文是這么有趣,,沒有接觸,,不知道自己后來會愛上華文。所以,,我們把母語列為小學會考的必考科目,,強制孩子們學,這是從外在給他們了解學習語文的需要,?!苯逃侩y道現(xiàn)在不再這樣想了嗎?
底線失守 影響深遠
雙語政策是新加坡建國基石,,也是新加坡成功之道,。過去25年,新加坡的華文雖從第一語文水平降至第二語文水平,,華文在小學會考,,還能保住和其它三科同等比重的地位。新加坡的華人子弟,,在小學學了第二語文水平的華文,,打了基礎。中學升高中,,華文雖然不是必及格科目,,卻還是中學必讀科目,水準再爛,,畢竟還是讀過10年,。
雙語教育的成功,培養(yǎng)了我的年輕同事陳能端,,在萊佛士女中讀英國文學,,再進華中初級學院讀華文語文特選課程。取得報社獎學金,,先到英國倫敦經濟學院讀學士,,再到北京大學讀碩士,,學成回來華文報當記者。這樣的年輕人是百里挑一,,以后呢,?還有百嗎?怎樣挑一,?
新加坡的年輕人有不少受聘于歐美跨國公司,,是因為他們的英文即便不及英國人和美國人強,華文肯定比英美人好,;他們的華文即便不夠中國兩岸三地人的水平高,,英文卻比后者強。這個新加坡專有的雙語優(yōu)勢,,現(xiàn)在難道出了什么問題嗎,?
正如一位家長說,小六會考減低華文占分比重,,可以幫忙華文不好的講英語學生,,但是對華文好的學生,這難道不是懲罰嗎,?另一位家長認為學華文不只有認祖歸宗,,學習自己文化的意義,還兼是克服困難的學習,,非常重要,。他說,培養(yǎng)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力來面對挑戰(zhàn),,難道不是我們的學校教育嗎,?
其實,新加坡年輕人的能耐是巨大的,。30年前,,當教育部要求初院生進大學的第二語文成績必須及格,英校生就拼了命讀華文,,華校生也拼了命讀英文。他們很明白這是一個生死搏斗的障礙賽跑,,自己如果不能跳過障礙,,前途就不會光明。于是一個勁地死命往前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個個成了現(xiàn)在能掌握雙語的人才,。
時代進步,,難道新加坡年輕人反而變鈍了嗎,?(潘星華)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潘星華
編輯:
霍默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