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云現(xiàn)在是美國馬里蘭大學(xué)巴爾的摩分校計算機系的終身教授
彭云感覺在美國的生活很充實
革命烈士江竹筠(江姐)的兒子——彭云早年公派赴美留學(xué),,后定居美國,,現(xiàn)任馬里蘭大學(xué)計算機系終身教授。近日,記者在美國采訪了彭云,。
彭云表示現(xiàn)在為國家做的事情少了,但從沒做過對不起祖國對不起家人朋友的事,,他稱今后有機會還是想回國,。
談母親 兩個媽媽從未碰面
因提前仔細(xì)看了江姐的照片,記者見到彭云的第一感覺是酷似江姐,,彭云自己也承認(rèn)這一點,,“我和母親都是小寬臉,年輕的時候更像了,,大家都這么說,。”事實上,,因為一歲多時即與母親分開,,彭云對母親所有的記憶都來源于幾張有限的照片和他人的敘述。
彭云的父親彭詠梧在與江竹筠(江姐)相識,、相戀之前,,已與老家重慶云陽縣的妻子———譚政烈(后改名譚正倫)結(jié)婚八年,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名叫彭炳忠,。“1946年4月,,媽媽在成都生下了我,。1947年10月,母親給譚媽媽(譚正倫)寫了一封信,,這封信不但將一切和盤托出,,還囑譚媽媽盡快來重慶照顧我。那是我的兩個媽媽唯一的一次通信,,但她們從來沒有見過面,。”彭云說,。1948年2月,,譚正倫冒著白色恐怖的威脅來到了重慶,從江姐的戰(zhàn)友手中接過一歲零十個月的小彭云,。
1948年春節(jié)前夕,,彭詠梧在戰(zhàn)斗中犧牲,江姐也于當(dāng)年6月被捕,。1949年8月26日,,江姐在獄中用筷子磨成竹簽做筆,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在毛邊紙上寫下托孤遺書,。兩個月后江姐就壯烈犧牲,,這封信成了江姐留給親人的絕筆。
養(yǎng)母視他如同己出
從1948年2月接過彭云到解放前的將近兩年時間里,,譚正倫帶著彭云躲過一次又一次劫難,,使敵人抓捕彭云、威迫江姐就范的陰謀沒有得逞,。
剛解放的時候,,彭云大概三歲多,當(dāng)時譚正倫還不知道彭詠梧和江姐都已經(jīng)犧牲,,抱著一線希望帶著小彭云到處尋找他們的下落,。“當(dāng)時重慶成立了幾個‘脫險同志登記處’,,譚媽媽背著我一個挨一個找都沒有找到,。后來得知母親在十天前已經(jīng)被殺害在歌樂山‘中美合作所集中營’這個噩耗,譚媽媽又背著我到埋有被殺害的烈士的地方去找,,不久后我們又得知,,父親早在一年前就犧牲了?!?/FONT>
后來,,譚正倫一直把彭炳忠和彭云兩兄弟培養(yǎng)成人。彭云說:“雖然有時和別人提起時為了能和我的親生母親相區(qū)別,,我稱她譚媽媽,,而實際上,我和譚媽媽的感情與親生的母子沒有任何區(qū)別,,我一直就叫她媽媽,。”
當(dāng)彭云已經(jīng)在北京成家立業(yè)之時,,譚媽媽的突然去世對他是一大打擊,。“譚媽媽退休后和哥哥一起住在成都,,1974年我兒子壯壯出生,,1976年,就在準(zhǔn)備到北京來看孫子的前一天,,親友們在成都為譚媽媽餞行,,她突發(fā)高血壓去世了,那年才59歲,。沒想到譚媽媽會在上火車前的最后一刻突然離世,,沒能在我這里享受到天倫之樂。”
編輯:
傅文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