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12年到1948年中華民國歷史上共有八位總統(tǒng):孫文(臨時),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琨,蔣中正,李宗仁(代),。
孫中山
孫中山
孫中山(1866-1925)孫中山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后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廣東香山(中山)人,,革命家,,中國國民黨締造者之一。1892年畢業(yè)于香港西醫(yī)書院,。赴檀香山成立興中會,,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聯(lián)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
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緝的影響,,自1907年起孫中山便長期居留歐美各國。武昌起義時,,孫中山人在美國丹佛而不在中國,。初聞革命成功時,孫中山還有些訝異,,但隨即在海外華人與美國的同情者間籌集資金,。12月20日孫中山趕赴上海,并于12月28日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于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并循革命軍與袁世凱的秘密協(xié)議,特申“顛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至專制政府既倒,,民國卓立于世界,即當解臨時大總統(tǒng)之職”,。月底組成臨時參議院,。民國元年2月12日,清帝溥儀發(fā)布《退位詔書》,孫中山即于13日向參議院請辭并舉薦袁世凱以自代,。茲后苦心孤詣協(xié)助袁氏依民主程序選任,、就職、組職內(nèi)閣,,尤特重其向國民宣誓一事,,引導袁氏步入民主程階。
當時孫中山領導的臨時政府實力有限,;雖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脫離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軍事憑借卻是各地的團練與新軍,或是混入部分華僑以及洪門與旗下哥老會的成員,,無論在裝備與士兵素質(zhì)上,,皆無法與清朝主力北洋軍抗衡。此外由于孫并未實際投入革命戰(zhàn)事,,故各省的革命勢力紛紛推出自己的領導,,使革命勢力呈現(xiàn)多頭馬車的情形。革命軍被北洋軍接連擊敗后,,孫中山?jīng)Q定與北洋軍的統(tǒng)帥袁世凱和談,,希望通過給予袁臨時大總統(tǒng)的職位,讓袁成為清朝垮臺的最后關鍵,。最后孫與袁達成協(xié)議: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tǒng)由袁接任,,袁則以實際行動迫使清朝皇帝退位。同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接受袁的條件,,下旨遜位,中華民國終完全取代過去的帝國體制,。隔日2月13日孫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向臨時參議院推薦袁世凱接任。
編輯:
傅文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