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使館區(qū)”新地標
從華盛頓地鐵紅線的VanNess-UDC站出來,大約10分鐘的步行距離,凡納斯街與國際中心的交界處,中國大使館新館的乳白色的建筑群便映入眼簾,。這里傳統(tǒng)上被稱為“第二使館區(qū)”,。和有著“世界外交中心”之稱的馬薩諸塞大道相比,這里的環(huán)境少了些嘈雜,,多了幾分寧謐,。 凡納斯街北側(cè),,與大使館隔街相望的是華盛頓特區(qū)大學,周圍則是新加坡,、以色列、孟加拉國,、尼日利亞等國的駐美使館。在這個高樓罕見的區(qū)域里,中國駐美大使館新館頗有地標建筑的風范,。
大使館新館由美國貝氏建筑事務所的貝建中和貝禮中設計,他們的父親便是以改建巴黎盧浮宮聞名于世的美籍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早報記者日前致電貝氏建筑事物所在紐約的辦事處,,貝氏兄弟表示要等正式開館后才能接受媒體采訪,。
新館于2005年4月22日正式奠基,,2006年4月26日結構封頂,,加之后期的內(nèi)部裝修,,前后經(jīng)歷3年多,。這也是中國迄今為止在國外建設的規(guī)模和投資最大的使館辦公樓工程。
這座堪稱地標建筑的新使館從開工伊始就開始引起美國各界矚目,。華盛頓智庫CSIS(美國戰(zhàn)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的科特·坎貝爾今年5月在《美國利益》雜志上撰文,,將新使館描述為“鋼鐵骨架水泥構造的‘要塞’”。對此,,簡·羅福勒不能茍同,。“我見過它在施工時的樣子,,我覺得它會成為美國外交景色中讓人眼前一亮的建筑,。”這位因《外交建筑史:建設美國的大使館》一書揚名美國建筑界的教授告訴早報記者,。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整個建筑群由一道黑色半開放式柵欄圍起,因此少了幾分森嚴氣氛,。事實上,,大多數(shù)路人此前并不知道這里就是中國大使館所在地?!霸谒麄冄劾?,這兒就是華盛頓街景的一部分?!绷_福勒說,。
設計傳達“中國重要性”
根據(jù)貝建中的說法,中國政府對設計只有一個具體要求,,就是“傳達中國重要性,,以及體現(xiàn)中國在當今世界所處的位置”,。他表示整個建筑群是“遵循中國建筑的基本原則進行的,但采用了現(xiàn)代的表現(xiàn)方式,?!必惤ㄖ斜硎荆麄儍尚值茉谠O計過程中也曾征詢過父親貝聿銘的意見,。
據(jù)記者在現(xiàn)場的觀察,,大使館新館的“貝氏”設計風格十分明顯。寬闊的入口大廳,,有多重天花板,、帶棱角屋頂?shù)恼T主建筑都不由令人聯(lián)想起出自貝聿銘之手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博物館中央大廳主庭園被切割成條狀的片石假山群這一設計元素也被巧妙地嫁接到了大使館的露臺上,。據(jù)悉,,整個大使館單單設計費用就高達400萬美元。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fā)展,,國力的增強,,老使館已經(jīng)不能反映出新世紀中國的綜合國力。新使館的設計和建設也是中國國力可以承受的,?!睆偷┐髮W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丁立評價說。
沈丁立認為,,新建的大使館體現(xiàn)出中國這一全世界人口最多國家,,隨著經(jīng)濟迅速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需求?!爸忻乐g存在互補性,,中美兩國的文化雖然存在差異,但是也相互吸引,。作為中國在美國的海外辦事處,,大使館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新的大使館,,應該作為13億中國人民和3億美國人民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大使館的規(guī)模,與兩國人口規(guī)模相適應,,與美國世界第一大經(jīng)濟體和中國世界第四大經(jīng)濟體的地位相適應,,也與兩國之間密切貿(mào)易往來的現(xiàn)狀相適應?!?
在簡·羅福勒看來,,新大使館的首要功能是“改進中國外交官員的生活”,“他們一直在被改建的酒店里或者租賃的場所里辦公,,他們一定很喜歡新的使館,?!?
沈丁立表示,他本人曾看過中國新使館的設計圖,,也前去舊館參觀過,。他認為,舊館所在地原本不是作辦公用途,,硬件條件較差,,如今也顯得有些不合時宜。隨著中國在美國的外交業(yè)務擴大,,辦公空間也日益狹小擁擠,。沈丁立回憶說,他記得使館工作人員曾向自己表示,,“辦公條件不盡如人意,,無論是辦公面積還是舒適度都不夠?!?(特約記者 劉莉 )
作者:
劉莉
編輯:
傅文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