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臺風造成的山洪使南臺灣六龜鄉(xiāng)路橋損毀嚴重,,外聯(lián)道路中斷,,鄉(xiāng)內(nèi)各村之間道路也“支離破碎”,部分地區(qū)還受到堰塞湖的威脅。
8月15日,,在高雄縣六龜鄉(xiāng)新開部落,,大型機械接應村民渡河,。新華社發(fā)(吳景騰 攝)
{comment_contents}
8月13日,,“跨越-2009”實兵檢驗性演習進入第4天。北路摩托化機動部隊行至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時,,因“前方道路被毀壞,,附近沒有繞行道路”,分隊人員“被迫”從草原上迂回徒步奔襲6公里到達指定地域,,組織搶修“被毀”道路以保證部隊順利通過,。
由于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運動,使得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時尚風同60年代末期的一樣,,最流行穿的依舊是草綠色軍裝,。到了1976年歲末,寒冷的冬天終于過去,,服飾的堅冰逐步消融了,。西方的奇裝異服悄悄地闖入了國門,人們追求美的意識逐漸蘇醒,。中國即將走出那個“灰藍黑綠”的時代,。
“新浪潮”大概是這個時代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匯,世界以真實的面目呈現(xiàn)在中國人面前時,,中國人也以極快的速度趕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裝往往充當著潮流的風向標,。喇叭褲首先打破了無彩服裝,,牛仔裝流行、西裝重新崛起,、運動服,、羊毛衫大行其道使中國人嘗到了服飾美給內(nèi)心帶來的甜蜜味道。
在那個物質(zhì)生活極為匱乏的年代,,有這樣的順口溜:“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是那一代年輕人似乎并不是把美把裝飾穿在身上,,而是把建設(shè)、革命,、熱情和理想這樣一些簡單而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這是50年代人們在農(nóng)村進行體育活動的場景,看看當時人們的休閑裝,。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50年代的年輕人似乎并不是把美把裝飾穿在身上,,而是把建設(shè),、革命、熱情和理想這樣一些簡單而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那個時代的女性特別能干,,都要為建設(shè)新中國而奮斗的熱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