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民工子弟學校樓頂上的操場[組圖]
小樓的三層和平臺是屬于學校的,,廁所和活動場所都在平臺上,一下課,,走廊就變得擁擠起來,。
追著學校上學
“我們什么時候能有所大學校?”一位長相乖巧的小女孩懷念曾經(jīng)的校園,,那時,,她所在的教室很寬敞,院子里還有玩兒的地方,。
小女孩叫熊珍先,,今年10歲,是四(1)班的學生,,租住在聶莊,,爸爸媽媽靠做床墊和沙發(fā)為生。
熊珍先剛?cè)雽W時,,學校在姚寨村,。2006年姚寨村拆遷,學校搬到了棗莊附近,。去年秋季,,棗莊的那所學校所在的地皮被賣,學校又搬到現(xiàn)在的地方,。
就這樣,熊珍先“追”著學校跑,,“不跟著這個學校,,我就沒地方上學?!毙苷湎日f,,她家附近的公辦學校上不了,要可多證,。
現(xiàn)在學校離家遠,,她每天騎自行車上學,。
學校里,像熊珍先一樣追著學校跑的孩子有很多,,學校門口成為學生放自行車的地方,。
相關新聞
- · 一層簾子后的夫妻生活——農(nóng)民工性壓抑
- · 張茵提案為富人說話 政協(xié)更需勞工聲音
- · [預告] 性福在哪里——農(nóng)民工群體性困惑
- · 農(nóng)民工代表進入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編輯:
傅文濤
|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