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港澳臺 > 透視臺海 > 正文 |
|
游錫堃的情況也充滿了傳奇性,??滴跄觊g,游氏第十一世祖游應發(fā)奉朝廷之命赴云南平定三藩之亂,,由康熙誥封為“驃騎將軍”平南王,,堪稱“閩南年羹堯”。游應發(fā)的下一代隨施瑯之后去了臺灣,,成為游錫堃這一支的開臺祖東山公,。一九九二年,游錫堃的胞弟游錫賢返回詔安原鄉(xiāng),,后來又回來了幾次,,最近一次是二零零二年。游的母親一九九七年也回來過,,雖然年事已高,,但仍不辭勞苦,,爬到山上去祭祖墳。游錫堃本來計劃做完宜蘭縣長的第二年就回鄉(xiāng)祭祖,,后因事忙未能成行,。盡管如此,在東升樓祖祠中,,游錫堃的題詞和捐款紀錄四處可見,,他還鄭重地簽上“第二十世裔孫游錫堃”,可見游錫堃對于自己作為大清名將之后,,存有難以言喻的自豪感,。
除了呂秀蓮和游錫堃之外,閩南尋根最著名的事例就是陳水扁本人,,一九九一年他跟柯承亨,、陳淞山、蘇聰賢等人走訪大陸,,未能順道前往詔安尋根,,但這件事他一直放在心里,在臺灣反復提到閩南原鄉(xiāng),,流露真誠的認同情感,。陳水扁的大陸之行,過去陸續(xù)已有披露,,尤其是他在中國軍事博物館“八一”坦克前笑容,,已成時代經(jīng)典影像。不過,,陳水扁后來做的跟當初他在大陸說的很不一樣,。今天對兩岸政治有起碼常識的人都知道,讓大陸感到的善意言行必然是包含中國人的意識和情感的,。
“臺獨”史觀純屬虛構
蔡同榮向前輩求援,,是在戒嚴時代的事。李鴻禧,、呂秀蓮,、陳水扁訪問大陸則是在辜汪會之前。日據(jù)時代,,他們的前輩又分別參加了國民黨或共產(chǎn)黨,,或與日本殖民當局采取不合作的立場,他們都具有中華民族的本性,。因此,,解嚴后,民進黨搶先奔向神州表達中國人的情感,,除了反映了他們的勇氣智慧外,,更充份顯現(xiàn)了臺灣歷史的跨海本能。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更能理解,,為何一九九三年新加坡辜汪會談時,盡管民進黨有些人到新加坡表達抗議,,一轉身,,卻又大張旗鼓奔向中國大陸。這一年,,謝長廷“立委”偕同姚嘉文,、蔡同榮、柯建銘,、李慶雄等人訪問大陸,。這一趟,,訪問團愉快地游山玩水,,幷認真了解了兩岸合作以及臺商投資大陸種種事宜。謝長廷對同樣講閩南語的廈門表現(xiàn)了高度的興趣,。從這一趟訪問里,,謝長廷確定了他對兩岸關系的信念,,五年后他擔任高雄市長,提出高雄與廈門是“一國兩市”,,擔任民進黨主席后,,又提出“憲法一中”。
以上有關解嚴之后民進黨諸先進紛紛渡海表達中國人的感情,,并且尋求與大陸和解的事實,,從根本上澄清了當今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有關臺灣人“獨立建國”四百年的史觀純粹是虛構的,,或是只是嘴巴上的氣話。
再者,,所謂“二二八”是外來政權壓迫臺灣人的說法也違反基本的史實,,否則自詡代表臺灣人反抗精神的民進黨菁英,為何在“二二八”發(fā)生之后的半世紀,,跑去大陸擁抱中華民族的未來呢,?
編輯:
解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