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韋超市里的收銀員 攝影 年永剛
近年來,南部非洲國家津巴布韋一直為飆升的通貨膨脹率所困擾,,通脹帶來的最直接后果就是物價飛漲,、貨幣貶值、現(xiàn)金缺乏,。為了應對通脹帶來的經濟危機,,津巴布韋政府一直在做各種努力,。
發(fā)行千萬面值貨幣
今年1月16日,津巴布韋央行——國家儲備銀行行長戈諾宣布,,國家將在1月19日發(fā)行新的大面額貨幣,,分別為100萬元,、500萬元和1000萬元(1000萬津元約合28元人民幣),,以緩解津巴布韋面臨的現(xiàn)金緊缺局面。
津巴布韋央行的這一次貨幣發(fā)行決定,,有些出乎公眾的意料,,因為就在元旦,津巴布韋央行剛剛發(fā)行新的大面額貨幣,,面額分別為25萬元,、50萬元和75萬元。在這些新面額貨幣還沒有開始流通時,,新的,、更大面額的貨幣又要面世。但對于飽受通貨膨脹折磨的津巴布韋人民來說,,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據(jù)記者了解,此次津巴布韋突然發(fā)行大面額貨幣,,是為了緩解當?shù)爻掷m(xù)數(shù)月的現(xiàn)金短缺現(xiàn)象,。
2007年12月,津巴布韋央行宣布,,將正在流通的20萬元面值貨幣在年底作廢,,并新發(fā)行面值25萬元、50萬元和75萬元的貨幣,。由于從消息公布到20萬元貨幣作廢的時間只有半個月,,而20萬面值貨幣又是市場上主要流通貨幣,數(shù)量巨大,,人們擔心財產損失,,所以紛紛到銀行排隊兌換。
銀行為防止大量在黑市上流通的貨幣借此機會洗錢,,規(guī)定個人每天的兌換額為5000萬津元,,公司每天的兌換額為5億津元,,但這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在銀行里,每天都有長長的隊伍等候換錢,。為了讓人們及時換到錢,政府下令,,銀行在圣誕節(jié)期間也要照常營業(yè),但這仍不能滿足需要,,導致人們疲于排隊、怨聲載道,。與此同時,,最高75萬元面額的貨幣對于動轍8位數(shù)的物價來說,仍然太小,,國家需要印刷大量貨幣才能滿足需求,。而大量20萬元貨幣的停止使用,使得津巴布韋一時出現(xiàn)現(xiàn)金緊缺現(xiàn)象,,即人們在銀行提不到新面值的貨幣,,這更加劇了人們對銀行的不滿。
為了平息人們的不滿,,解決現(xiàn)金不足危機,,津巴布韋央行不得不再次發(fā)行大面額貨幣。央行行長戈諾在千萬元貨幣發(fā)行時表示,,現(xiàn)在人們再也不用擔心現(xiàn)金短缺了,。就面值來說,一張1000萬元大鈔等于50張20萬元面值紙幣,,僅從節(jié)省紙張的角度,,這也為津央行省了一大筆錢。
商品價格每周都漲
在津巴布韋,,記者一直牢記一條經驗:手里千萬不能存有大量的津元,。在津巴布韋,記者已經關閉了所有津元賬戶,,因為幾年來從沒有往里面存過一分錢,。如果想去買東西,記者一般都要先去市場看好價錢,,然后馬上去兌換津元,,每次換的時候要多出所買商品價格的1倍,因為往往到再返回市場買東西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同一商品的價格已經漲了,,最多時可能會漲1倍。
在津巴布韋的超市里,,最常見的景象就是,,店內的服務員永遠在更換價簽。店內商品的價簽基本上是一周一變,,當然是越變越貴,。不過現(xiàn)在這項工作好像容易了一些,因為店內的商品越來越少了,。貨品短缺,,也是通貨膨脹的表現(xiàn)之一,。
在津巴布韋買東西,尤其是食品,、油料等生活必需品,,千萬不能有貨比三家的想法,只要看見需要買的東西,,就要盡可能快,、盡可能多地買下來,因為你下次再來的時候,,就只能面對空空的貨架了,。在這里買東西,,既要靠運氣又要有速度,。
現(xiàn)在,津巴布韋的物價在全世界應該是無人能比了,。就在幾個月前,,一塊面包的價格還是幾十萬津元,現(xiàn)在已經幾百萬津元了,。去年12月,,記者所用的網費還是幾億津元,現(xiàn)在已經高達幾十億了?,F(xiàn)在,,記者已經漸漸習慣以億來計算金額了,惟一麻煩的是,,在看價簽時要數(shù)上好幾遍,,否則差一兩個零,就會相差上億??!
津巴布韋自從2000年進行土地改革,與前殖民地宗主國英國鬧翻以后,,就一直受到歐盟,、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再加上國內某些官員的腐敗,,致使國內經濟一直下滑,,其中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難以遏制的高通貨膨脹。
據(jù)津巴布韋國家統(tǒng)計局去年12月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津巴布韋12月份的通貨膨脹率同比增長為8000%,,為和平環(huán)境下世界最高的通貨膨脹率。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生活,,確實需要一套特殊的本領,。
貨幣還有有效期
面對如此高的通貨膨脹,,津巴布韋政府也想了大量辦法,但最終都收效甚微,,有的還適得其反,。發(fā)行大面額貨幣,就是其中的對策之一,。
津巴布韋現(xiàn)在流通的貨幣,,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貨幣,它其實是一種不記名的空白支票,。這種支票是印刷在比打印紙稍厚一點的普通紙上,,上面有面額,與貨幣最大的不同是,,上面明確標出了使用時限,。像新發(fā)行的75萬元的空白支票,就標明有效期是2008年6月30日之前,。津巴布韋是在2002年使用這種空白支票的,,由于有時間限制,所以平均每半年就要更新一次,。記者從來到津巴布韋以來,,已經趕上了4次更新,每次的面值都在變化,。
支票面額除了變大,,還會有變小的情況。在2006年8月,,津巴布韋實行“去3零”政策,,就是防止面額過大,刪去貨幣后的3個零,,也就是以1000元兌換1元發(fā)行新貨幣,,這也使記者有幸看到1元這樣小面值的貨幣。但不到半年,,這3個被去掉的零就回來了?,F(xiàn)在,別說1元面值,,就連1000元都已經變得沒人要了,。
此外,津巴布韋政府還成立了價格監(jiān)控委員會,,對食品,、燃料、水電煤氣、通訊等費用進行國家定價,,嚴格控制,。但由于官方定價與實際價格差距實在太大,使得這些公司長期虧損,,只能依靠國家補貼維持運轉,。但這樣的運轉也是時有時無,停水,、停電,、通訊中斷是家常便飯了。
為了打擊黑市換錢對國家的沖擊,,津巴布韋銀行還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措施,,外匯只進不出,個人出國隨身不能攜帶超過1000美元,,并且當?shù)刎泿挪荒苜徺I美元,。在銀行提現(xiàn)也有數(shù)額限制,這使得人們總得不到充足現(xiàn)金,,倒是可以抑制通脹,,但同時抑制的還有消費,。(記者 年永剛)
編輯: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