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標(biāo)簽: | [鄧小平] |
少年鄧小平
1901年,16歲的鄧紹昌與廣安淡家壩(今廣安恒升鎮(zhèn))淡氏姑娘結(jié)婚。淡家也是廣安世家大族,,清代家庭中便有人在湖北省通城,、江蘇省嘉定和甘肅省渭原出任知縣。淡氏18歲嫁到鄧家,,1902年他們的女兒鄧先烈出生。1904年8月22日(清光緒三十年七月十二日),一個幼小的生命“呱呱”的啼哭聲,,從離“德政坊”百米開外的瓦屋里傳向世間。他,,就是鄧小平,。
當(dāng)兒子誕生后,,鄧紹昌似乎看到了一線光芒,捕捉到了他的力量和希望之所在,,他希望他的兒子能像先祖那樣建功立業(yè),,希望兒子能超過先祖成為“賢才”、“人圣”,。
按照鄧家輩分族牒“以仁存心,、克紹先型、培成國用,、燕爾昌榮”,,鄧小平屬“先”字輩。
“鄧先圣”——這個給予剛剛落地的嬰兒的名字,,飽含著鄧紹昌的苦心和希冀,。
鄧小平在家雖然只有16年時間,但父母對其影響甚大,,母親淡氏信奉“逢惡不怕,,逢善莫欺”的古訓(xùn),寬厚待人,,鄰里糾紛多請她去調(diào)解,。鄧小平對母親十分敬重,他曾深情地說:“當(dāng)時那個家庭能夠維持生活下去,,全靠母親,。”1919年下半年,,鄧小平離開家鄉(xiāng),,從此一去不返,淡氏十分掛念,,辛勤的勞作和對遠(yuǎn)在異國他鄉(xiāng)兒子的長久思念,,終致積勞抑郁成疾,于1926年過早辭世,。
鄧紹昌在外面也很寬容和善,,在家里卻很嚴(yán)厲。他對子女們尤其嚴(yán)格,,近乎苛求,。鄧小平在協(xié)興小學(xué)堂讀書時,有一次學(xué)業(yè)考試,,因為連續(xù)幾天生病沒有能去上課,,考試成績列在第二名。鄧紹昌聞得此事,異常生氣,,回家后將兒子狠狠地打了一頓,,直到鄧小平的祖母出來解圍才罷手。
從鄧小平祖上的脈絡(luò)可以看出,,無論是鄧氏家族的家庭遺風(fēng),,還是父輩們的前瞻預(yù)測和把握大局的能力,都給了鄧小平很大的影響,。
在鄧小平斷奶以后,,祖母就一直把他帶在身邊。睡覺時祖母常把他摟在懷里,,一邊用手輕輕地拍著,,一邊哼著廣安的兒歌:“月兒彎彎照樓臺,打個呵欠瞌睡來,,瞌睡蟲,,我的乖乖,哎喲哎喲,。瞌睡蟲,,我的乖乖……”一天又一天,小平都是在奶奶的兒歌中酣然熟睡的,。
相關(guān)報道:
相關(guān)新聞
編輯:
劉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