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抗日名將后人定娃娃親 70多年后再見面(圖)
2015年04月13日 02:24
來源:新京報
兩人的父親都是抗日名將,一個是路景榮少將,,一個是王禹九中將,。因是軍中至交、結(jié)拜兄弟,,兩位將軍當初有意讓孩子結(jié)為秦晉之好,。
當年定了娃娃親的兩人坐在石階上。
今年1月17日,,路月浦八十大壽,,王文黎專程趕到南京祝賀。
路月浦抱著父親路景榮將軍的遺照,。路景榮原為國民黨精銳師98師少將參謀長,,1937年參加淞滬會戰(zhàn)時,在月浦鎮(zhèn)中彈犧牲,。 新京報記者侯少卿攝
紀念照
路月浦家所收藏的路景榮將軍當年照片,。為了寄托哀思,,路月浦的母親幾乎在每張照片后,都留下了對丈夫的喃喃數(shù)語,。這些照片歷經(jīng)風雨,,仍被后人細心保留。
原標題:兩位抗日名將之后一段錯失的“娃娃親”
【人物小傳】
路月浦(80歲)
國民黨精銳師98師少將參謀長路景榮之子,。曾在江蘇省商業(yè)廳工作,。
王文黎(80歲)
國民黨精銳師98師少將旅長王禹九之女。曾為上海電視臺高級編輯,。
再見王文黎,,已是70多年后。此時,,路月浦看彼此,,兩人都已白發(fā)蒼蒼。
若不是母親在照片后留有字據(jù),,恐怕兩人都不知道,,照片上手挽手、一臉稚氣,、并坐在石階上的一對孩兒,,就是自己。這張老照片,,是70多年前路與王留下的一張珍貴合影,。
兩人的父親都是抗日名將,一個是路景榮少將,,一個是王禹九中將,。因是軍中至交、結(jié)拜兄弟,,兩位將軍當初有意讓孩子結(jié)為秦晉之好,。
不料,路景榮在淞滬會戰(zhàn)時犧牲,;兩年后,,王禹九在南昌會戰(zhàn)時殉國。
和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美好一樣,,這兩位鐵血將軍的“親家之約”,,也被亂世擊得粉碎,最后只剩得這張老照片,。
70多年后再見面
路月浦用“這是一個奇跡”來形容自己和王文黎的再見面,。
那是2009年,路月浦接到王文黎自上海打來的電話,。此前,,兩家人都曾試圖尋找對方,,但都沒有音訊。
還是王文黎首先發(fā)現(xiàn)線索,。一天,,弟弟打來電話,說在網(wǎng)上查到了抗日烈士路景榮的事跡,,路景榮的兒子路永翔已經(jīng)改名為路月浦,。
王文黎知道,月浦就是上海月浦鎮(zhèn),,是路景榮壯烈犧牲之處。原來,,路月浦的母親為了紀念亡夫,,在兒子上小學時,將他的名字改為月浦,。
王文黎也很興奮,,她的父親王禹九和路景榮是結(jié)拜兄弟,兩人都是1902年出生,,因意氣相投,,情同手足。
淞滬會戰(zhàn)之前,,路景榮和王禹九同在國民黨精銳師98師服役,,路景榮是583團上校團長,王禹九是587團上校團長,。
王文黎找到路月浦兒子路建的電話,,于是相約一定要見面。2009年3月,,兩個老人在上海相見,。不像是70多年未見,路月浦和王文黎彼此沒有感覺到陌生,,談父親的往事,、談一路風雨,“就像是親人一樣”,,路月浦說,。
兩人翻老照片時,王文黎珍藏的一張老照片引起路月浦的注意,。照片上是兩個三四歲的小孩,,一男一女,兩人稚氣未脫,,手挽手坐在石階上,。“你怎么也有這張照片,?”路月浦問。
王文黎覺得有些奇怪,,此前她并未覺得這張照片有什么特別之處,,還以為是別人家孩子。
“這個女孩就是你??!”路月浦說。他取出母親留下來的老相冊,,找出一張照片,,其上那兩個手挽手的孩子,又跟一個大姐姐站在了一起,。
照片背后,,是路月浦母親的手書:“潔明與翔翔成了孤兒,多么可憐啊,,右為王文黎”,。潔明是路月浦的姐姐。
這張照片是1938年在湖南益陽拍攝,。兩家人為了躲避戰(zhàn)亂,,逃避至此。這是兩家人最后一次見面,。
兩家人的“娃娃親”
路月浦回憶,,因為那張和王文黎手挽手的合影,兒時常被姐姐逗樂,。
原來,,1935年,路月浦出生,;同年,,王文黎出生。兩位本就要好的父親喜不自禁,,相約結(jié)為兒女親家,,還主張把兩個孩子交換撫養(yǎng),此事最終作罷,,但兩家情誼由此可見一斑,。
1937年9月10日,已經(jīng)升任少將參謀長的路景榮,,帶領(lǐng)583團,,在月浦鎮(zhèn)英勇殺敵時,不幸中彈身亡。
消息傳到武漢,,王禹九悲痛欲絕,。1937年9月28日,王在日記中寫道:此生不死,,定當盡力之所及,,幫助他子女成人。
王禹九惦記與好友生前的約定:“離兒(后改名為黎)與永翔的婚事,,靜兄在日曾經(jīng)多次說話,,后以我妻反對作罷。自靜吾(路景榮號靜吾)殉國后,,妻意設(shè)將來二小兒女不至十分相差,,當促成之。”
當年11月,,王禹九亦奔赴淞滬會戰(zhàn)前線,。1939年,王禹九參加南昌會戰(zhàn)率部突圍時壯烈犧牲,,時年37歲,國民政府追晉為陸軍中將,。
王禹九犧牲之后,,他出征前的遺囑公開。遺囑開頭的幾句話就是:“強鄰壓境,,國步艱難,。為國捐軀,份所應爾……”
路月浦亦記得父親當年剛上戰(zhàn)場寄回的家書:“對日作戰(zhàn)不可避免,,這次戰(zhàn)爭非比尋常,,軍人守土有責,打不退日軍進攻,,決不茍全性命,。”
至此,兩位將軍求仁得仁,,以身殉國,。而在這兩位抗日名將的身后,兩位母親帶著孩子顛沛流離,,從此天各一方,。
70多年后再相見,路月浦和王文黎皆有家室,,子孫成群,。提及當年那段“娃娃親”,兩位老人大笑之余,,更感慨歲月滄桑,。
將軍離去之后
路月浦介紹,,父親犧牲后,上海和常州很快淪陷,,母親張瑞華被迫將小妹路潔霞留在外公家撫養(yǎng),,自己帶著大女兒和路月浦,踏上逃難流亡之路,。當時,,張瑞華腹中還懷有一子。
幾個月后,,路月浦最小的妹妹在湖南益陽出生,。一個孤寡女人,帶著3個孩子在異鄉(xiāng),,本就十分不易,,加上戰(zhàn)火紛擾,吃盡苦頭,。
成長中,,路月浦關(guān)于父親的記憶非常模糊,除了知道自己的名字來自于父親犧牲地,,另一個與父親的聯(lián)系便是一把中正劍,,這是路景榮曾經(jīng)佩戴的。
路月浦把寶劍掛在床頭,,想象父親提劍殺敵的樣子,。
后來,一伙土匪盯上了這孤兒寡母,,以為是軍官家屬,,再潦倒也會有油水。于是,,闖進路月浦家中,。為了保護母親,路月浦挺身而出,,無奈太過年幼,,土匪將家中洗劫一空,父親遺留的那把寶劍,,也未能幸免,。
路月浦大哭。這段經(jīng)歷成為路月浦的心結(jié),,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父親不在身邊的痛苦,。
更痛苦的,是路月浦的母親。
“我以后的痛苦不知要到什么樣了”,,張瑞華在一張和丈夫合影的照片背后寫道,,“我終日的希望,把你遺下來的子女(撫養(yǎng)成人),,將來為你報仇,,你要在陰中保佑你的兒女!”因生活困苦,,張瑞華幾度想輕生,,但最終因孩子而放棄。
而在王文黎的記憶中,,經(jīng)歷了如同路月浦一樣的困苦生活,,“甚至更苦”,“我們是沒有童年的一代人”,,王文黎說,。
為父親正名
兩位將軍犧牲時,路月浦和王文黎都不過三四歲,,這讓兩人對父親的印象非常模糊,。加之,
受到政治運動的沖擊,,都被戴上了“反動軍官家屬”的帽子,,兩人對父親的身份更加迷茫。
“文革”結(jié)束之后,,為了給父親恢復“烈士”的名分,兩家人開始了大量的走訪,、搜集證據(jù),,這一過程中,路月浦,、王文黎在史料中,、圖片中,開始重新“認識”父親,。“他是一個豪情滿懷的愛國軍人,、慷慨赴死的抗日烈士”,王文黎說,。
1950年,,國務院曾出臺明文規(guī)定,“承認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國民黨官兵為烈士”,。手握這一“尚方寶劍”,,盡管天各一方,沒有聯(lián)系,但路月浦和王文黎幾乎同時踏上為父親“正名”的道路,。
路月浦和母親多年奔走,,輾轉(zhuǎn)多個部門呈情,得到的答復都是,,“是有這樣的規(guī)定,,但現(xiàn)在行不通。”
終于,,借著平凡冤假錯案,、全面落實政策的東風,路月浦一家多年的努力終有結(jié)果,。
1981年,,江蘇省睢寧縣革命委員會發(fā)出一紙公文:承認路景榮同志為烈士。
張瑞華獲悉后,,熱淚盈眶,。這位歷經(jīng)滄桑的老人,當天在記事本上寫下這樣一段文字:“1981年正月初七,,得悉靜吾評為烈士,,大喜。”
3年后,,王文黎一家人的努力也有結(jié)果,。上海市人民政府發(fā)文確認:王禹九為烈士。
“正是這張紙掀掉了多年壓在眾親友身上的‘精神枷鎖’,,大家歡欣鼓舞,。”王文黎說。
1982年,,路月浦調(diào)回南京在江蘇省商業(yè)廳工作,,想把父親遺骨遷葬到南京。再回常州,,才發(fā)現(xiàn),,公社大規(guī)模平整土地后,已找不到父親當年的墓地,。
一家人只好竭力分辨大概是原來的墳墓之處,,焚香燒紙。
路月浦還記得當時的情景:母親眼淚長流,,不停地呼喚“靜吾英魂歸來?。∥覀円黄鸹丶?hellip;…靜吾歸來啊,,回家……”
深深地悲慟之后,,張瑞華拾起紙灰和黑土,,裝進骨灰盒,帶回南京,,安置進到覺寺墓園,。
1998年,張瑞華病故,,按老人遺愿,,路月浦將父母合葬。
邱曉輝
父親邱行湘將軍,。
邱行湘將軍之子邱曉輝:
“父親對我的要求:只要活著就行”
【人物小傳】
邱曉輝(49歲)
邱行湘將軍獨子,。江蘇省人民警察學校畢業(yè),1988年7月至今,,從事公安工作,。
邱行湘在淞滬會戰(zhàn)時率兵參加羅店保衛(wèi)戰(zhàn),當初敵我優(yōu)劣明顯的鏖戰(zhàn),,曾讓邱行湘在回憶文章中感嘆為“空前的慘劇”,。作為邱行湘獨子,邱曉輝在與新京報記者的采訪中,,也聊起父親眼中的淞滬會戰(zhàn),,以及他眼中的父親。
對兒輩的家教
從不要求我出人頭地
新京報:淞滬會戰(zhàn),,你父親跟你提得多嗎,?
邱曉輝:淞滬會戰(zhàn)是我父親經(jīng)常提的幾場戰(zhàn)爭之一。當時他參加羅店爭奪戰(zhàn),,戰(zhàn)斗非常慘烈,,經(jīng)常是一個師上去,不到一天時間就打沒了,。
新京報:當時哪個場景他記憶最深,?
邱曉輝:他親眼看見,當日軍的戰(zhàn)車沖上來時,,有18個士兵主動將手榴彈捆在身上,埋伏在地上等戰(zhàn)車沖上來,。結(jié)果,,人車同時被炸毀。我父親非常受感動,,他說:“這是古今中外所未有的壯舉,,也是空前的慘劇。不敢不為記出,,借以稍慰這些壯士們的英靈,。”這是他在回憶文章里的原話,。
新京報:有一個將軍父親,會經(jīng)常纏著他講往事嗎,?
邱曉輝:他對我倒是不隱瞞,,什么都說。但我們父子倆唯一的問題是年齡相差太大了,,父親58歲時才生了我,,確實沒有辦法深入交流。
而且,,年輕時,,我也跟其他孩子一樣,一天到晚忙著讀書,、考大學,,很少有正經(jīng)坐下來談心的時候。這是我們父子間最大的遺憾,。
新京報:他對你要求是否特別嚴格,?
邱曉輝:有一天,我看到了魯迅對兒子的要求:“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shù)家,。”我看了之后,,真是會心一笑。
我父親跟魯迅一樣,,他對我的要求就是,,只要活著就行,從不要求我出人頭地,,考試差,,也不會批評我。現(xiàn)在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兒子是將軍,、是冠軍,,我父親反倒沒這個要求。
新京報:這倒是讓人很意外,。
邱曉輝:他可能見過太多風雨了吧,。我父親講的最多就是他的那些戰(zhàn)友,早上還在一起吃飯,,晚上不知道剩幾個人,。
我父親最后一戰(zhàn),一個炮彈落在指揮部,,幾個團長全部炸死,,我父親頭上也有一寸多長傷口,,如果彈片再往里面去一點點,就戰(zhàn)死了,??赡芤娺^太多生死了吧,他倒是真看淡一切,。
抗戰(zhàn)的遺物
珍貴書信照片全數(shù)損毀
新京報:從父親身上學到最多的是什么,?
邱曉輝:他從小教育我,不能自私自利,,什么東西多為別人考慮一些,。我想,這跟他長期帶兵打仗有關(guān)系,。哪怕你是一個將軍,,什么東西都只想著自己,誰會賣命跟你干啊,。他常告訴我,,每個月發(fā)餉之后,他都會散一些給周邊需要的人,。他希望我也成為這樣的人,。
新京報:那你成了他所希望的人沒?
邱曉輝:我跟我父親是兩種人,。他是真正有信念,、有思想、有追求的一個人,,可謂心憂天下,,為了國家大業(yè),可以拋頭顱,、灑熱血,。而我偏于喜歡安逸,就是茫茫眾生中的一員,。
新京報:關(guān)于抗戰(zhàn),,你父親留下了哪些遺物,比如照片,、物件之類,?
邱曉輝:沒保存下來。我父親后來參加了解放戰(zhàn)爭,,在洛陽兵敗被俘,所保留的抗戰(zhàn)照片之類上交了,,后來又經(jīng)歷各種政治運動,,擔心惹禍,,把一些珍貴的書信都燒了,比如與傅作義的通信,,很多現(xiàn)在都應該是文物,,但都丟失了,非??上?。
新京報:對父親的認識從小到大有何變化?
邱曉輝:小時候可能沒覺得他跟其他的父親差別多大,,唯一歲數(shù)大了一些,,近些年有意識搜集父親的資料后,對他的尊敬和崇拜更增幾分,。但非常遺憾,,很難找到父親當年抗戰(zhàn)時遺留。前不久,,通過臺灣朋友,,找到了父親當年參加黃埔軍校的戎裝照,這是他現(xiàn)存的唯一一張照片,。
新京報記者谷岳飛南京,、上海報道
網(wǎng)羅天下
鳳凰資訊官方微信
視頻
-
李詠珍貴私人照曝光:24歲結(jié)婚照甜蜜青澀
播放數(shù):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歲,三版“小龍女”李若彤劉亦菲陳妍希悼念
播放數(shù):3277
-
章澤天棒球?qū)懻媾f照曝光 穿清華校服膚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數(shù):143449
-
老年癡呆男子走失10天 在離家1公里工地與工人同住
播放數(shù):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