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這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中國,。紅衛(wèi)兵運動落潮了,精神上經(jīng)歷深刻震蕩的青年們開始尋找精神上的寄托,。那個時候,,文學書籍無疑是最好的“精神食糧”??墒?,書被燒了,圖書館關門了,,書店除了馬恩列斯毛和魯迅之外,,幾無他物。
但青春的洪流終究無法扼制,,就像地下的巖漿不會停止涌動,。白洋淀的北京知青們在地下詩歌中找到了一塊靈魂的凈土,26歲的長沙青年張揚則躲藏在湖南汨羅縣智峰公社一個朋友家里寫作小說《歸來》———那里是山區(qū),,屋子小,,沒有窗戶,深度近視眼的張揚坐在門口,,借著門外映進來的雪光寫作,。
1970年,《歸來》的手抄本迅速秘密流傳開來,,在流傳過程中,,讀者將其改名為《第二次握手》。
幾乎與此同時,,張寶瑞也開始了寫作,,秘密地。故事幾乎是現(xiàn)成的,。1970年春天,,張寶瑞把他在爐前講給工友們聽的梅花黨故事,寫成了一部4萬多字的小說《一只繡花鞋》,。
與許多寫作者不同,,張寶瑞讓自己的作品主動以手抄本形式向外流傳,。哥哥到內(nèi)蒙古插隊,手抄本開始在大草原流傳,;表哥到西北當兵,,手抄本開始在新疆流傳;同學到山西,、陜西插隊,,手抄本開始在黃土高原流傳……
一位曾參與傳抄活動的人回憶當時的情景說:
“四川當時挖了很多防空洞,落實毛主席的‘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號召。我們課余時間主要也是挖防空洞,,挖戰(zhàn)壕,可這些東西挖好了卻沒什么用處,,我們逃課時就躲在防空洞里抄,。防空洞里是黑的呀,我們就用放酵母片的大瓶子做一個煤油燈點上抄,,有時抄上一兩個小時出來,,兩個鼻孔里都是黑的,出來后趕緊找水洗洗,,怕老師家長追問呀,。”
一張張稚氣的臉龐,,一盞盞搖曳的油燈,,一支支簡陋的圓珠筆,一本本印有天安門圖案的日記本,,形成了特定歷史時期的一種特殊文學形式———手抄本文學,。
在那個年代,手抄本基本有三方面的內(nèi)容:反特文學,、愛情,、性,張寶瑞的《一只繡花鞋》,、張揚的《第二次握手》和無名氏的《少女之心》,,是這三種手抄本文學的代表作。
“這世間,,許多東西可以沒有,,許多東西可以被毀滅、被剝奪,,但是無論何時何地,,人們都不會放棄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偉大的文學作品和真實的歷史記載應該是生生不息的。我覺得,,這就是文革手抄本的真正意義所在,。”張寶瑞說,。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相關新聞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