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的賽金花
最早開始寫賽金花傳記的是劉半農(nóng)
正是因為賽金花有著如此的魅力和多義性,,坊間有著這樣多種版本的流行,人們很希望知道真相到底是怎么樣的,。據(jù)說,,最早蠢蠢欲動追根究底的人有很多,真正實踐的第一人,,則是北平中法大學(xué)的法文教授陳伯平先生,。他的父親陳壁在清末做過御史,和賽金花相識,,給了他采訪和寫作的便利,,當時他看到有北京的小報記者采寫晚境中賽金花的消息,便想為賽金花寫一本法文傳記,。這個消息被當時北京大學(xué)的教授兼詩人劉半農(nóng)先生知道了,,覺得賽金花傳記怎么能夠先讓法國人知道,怎么也應(yīng)該先讓中國人知道才行,,便找到他的學(xué)生商鴻逵,,讓他和自己一起搶在陳伯平先生之前,先寫成賽金花中文版?zhèn)饔?。劉半農(nóng)先生認為,,在晚清史上,賽金花是和慈禧太后相對的重要人物,,他說“賽金花和葉赫那拉可謂一朝一野相對立”,。這是劉半農(nóng)先生的高明之處。
劉半農(nóng)先生對商鴻逵定下原則:這本傳記一定要避開演義,,采取賽金花口述,、他和商鴻逵筆錄的形式,強化它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于是,,劉半農(nóng)一方面與當時琉璃廠海王的“星云堂”書店談妥,由“星云堂”負責出書,,先支付500元的前期投入,,主要用作支付請賽金花吃飯的飯錢和贈送賽金花的采訪費用(那時賽金花的生活已經(jīng)潦倒);另一方面,,劉半農(nóng)找到鄭穎孫先生,,請他出面約請賽金花接受他們的采訪,,因為鄭穎孫先生是當時的古琴專家,以前和賽金花認識,。
最后說好了,,每周兩個半天,怕賽金花睡懶覺,,早晨醒得晚,都定在下午,,汽車接送,,每晚備有晚餐,采訪地點在鄭穎孫先生家,,他家在東城隆福寺西口附近,。一共談了八九個半天,采訪算是完成了,。不幸的是劉半農(nóng)不久病逝,,年輕的學(xué)生商鴻逵不知如何處理這樣一部重要的傳記,書遲遲沒寫出來,,而欠下“星云堂”500元,。當時學(xué)界思想保守,為一個妓女作傳,,似乎有辱斯文,,商鴻逵只好請示胡適先生,胡適讓他實話實說,,按照現(xiàn)在的話,,就是“口述實錄”。于是,,商鴻逵按照劉半農(nóng)生前定下的提綱,,寫了出來,書名叫做《賽金花本事》,。當時,,書只賣出了兩千本。誰也沒有想到,,這之后半個多世紀的時光里,,這本《賽金花本事》一版再版,海內(nèi)海外開花,,已經(jīng)不知道賣出多少了,。
編輯: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