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1萬多日軍在飛機配合下圍攻阜平,。聶榮臻一面指揮部隊靈活打擊敵人,一面率領導機關轉移到五臺縣金剛庫村,。圖為在金剛庫留影,。
抗日烽火,在五臺山點燃
五臺縣,,應該說是晉察冀根據地最早的立足點,。軍區(qū)成立后,部隊沒地方住,,只好住在五臺山的寺廟里,。五臺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那里有三百多座廟宇,,這些廟宇,,分為青廟和黃廟兩種,和尚廟叫作青廟,,喇嘛廟叫作黃廟,,當時山上共有漢、蒙,、藏,、滿各族僧人1700多人,。父親回憶說:“對于這些和尚和喇嘛,,我們很尊重他們,,同他們相處得也很融洽,?!?/FONT>
父親一直記得他第一次上五臺山的情景。五臺山佛教僧會會長,、大法師然秀,,得知聶司令要來看望出家人,特地組織了寺廟樂隊歡迎,。12個僧人披著袈裟,,分列兩行,鈸簫笙笛齊鳴,,皮鼓小鑼輕敲,聲音幽雅動人,,使人猶如墜入仙境。父親高興地說:“真想不到,,在這偏僻的山鄉(xiāng),,在這四面被敵人包圍的境地,還能聽到如此幽雅的音樂,?!?/FONT>
父親親臨寺廟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和抗日救國綱領,加上八路軍進駐寺廟后,,非常愛護文物古跡,,對僧侶們態(tài)度十分友好,,眾僧看在眼里,,深受感動。僧侶也是中國人,,也痛恨日本鬼子,,大法師然秀代表五臺山僧眾表示:“出家人慈悲為懷。吾等出家不出國,,保不住國家,,佛教、寺廟何存,!抗日救亡,,僧眾有責!”
在父親等人的感召下,,五臺山寺廟成立了由青年僧人組成的抗日自衛(wèi)隊。他們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特定環(huán)境,,積極以各種形式參加抗日,,想方設法營救被日軍關押的八路軍和群眾,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拿起槍,,勇敢地與日軍搏殺,,在當時,僅菩薩頂的和尚就消滅日軍30多人,,當地群眾稱贊五臺山的和尚為“革命和尚”。以后,,晉察冀軍區(qū)專門把這些和尚僧侶組織起來,,建立了一支連隊,人稱“和尚連”,。
1940年8月15日,,聶榮臻在平山縣與楊成武等的合影
2002年9月中旬,我們從平型關來到五臺山,,在萬佛閣和殊像寺,,常青法師和圣忠法師雖已都年過七旬,,但在談及五臺山的和尚,、喇嘛們面對日本侵略者奮袂而起抗擊其暴行時,他們仍然擲地有聲,,情緒激憤,。
當年的“和尚連”里,有個法名叫禧鉅的小和尚,,后來擔任了五臺山佛教協會的會長,,成為一代法師。禧鉅大法師一直沒有忘記領導他們抗日的聶司令,,2005年11月中旬,,83歲的他到北京辦事,專門到父親的銅像前鞠躬致敬,,參觀了父親的紀念室,還莊嚴地揮筆題寫了四個大字:“功德無量”,。
連五臺山的和尚喇嘛都發(fā)動起來抗日,,在當時,一度傳為佳話,。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相關新聞
編輯: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