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歷新政”的兩份奏章
范仲淹在政壇上呼風(fēng)喚雨,、掀起“慶歷新政”的高潮時,,包拯還是一個剛剛從地方調(diào)進中央的“小菜鳥”。
對范仲淹改革,是支持還是反對,?朝廷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黨爭”:你是改革派,,還是保守派?把包拯從端州拉到監(jiān)察御史位子上的,,是保守派的王拱臣,。王拱臣的舉薦,很可能是為了給保守陣營充充數(shù),、壯壯膽,,并不指望這個年紀一大把的“新秀”還能在擠垮改革派上有何貢獻。
然而,,這場改革以吏治為第一目標,,恰恰與包拯的政治關(guān)懷不謀而合。他盯上了“按察使”——這是新政的重要舉措之一,,范仲淹向各地派出按察使,,專門監(jiān)督地方官吏。按察使一句話,,就能決定地方官是上中央,、還是下監(jiān)獄,正所謂大權(quán)在握,、為所欲為,。
包拯的奏章,一針見血來勢洶洶,,《請不用苛虐之人充監(jiān)司》,。
立刻,關(guān)于“按察使”是否加重了吏治腐敗的爭論,,達到白熱化,。宋仁宗開始意識到,改革派官員也不是一潭清水,,同樣有人渾水摸魚,。
“小菜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扳倒改革派的作用,保守派大臣喜出望外,,以為包拯可以為自己所用了,。但接下來的事情讓他們大跌眼鏡。
1045年新春,,范仲淹罷相離京,,新政失敗,保守派彈冠相慶,。誰料這當口上,,包拯一篇《請依舊考試奏蔭子弟》,,洋洋灑灑,大談范仲淹用考試選拔士大夫子弟的政策應(yīng)該維持下去,。
如此堂而皇之地對已經(jīng)否決的一項政策進行肯定,,保守派們瞠目結(jié)舌:此人犯渾么?
殊不知,,在包拯的眼里,,沒有派系,只有公理,;沒有黨爭,,只有實情。
6年后,,官升知諫院的包拯,,顯然早把范仲淹改革的倒霉下場忘了個一干二凈,他向宋仁宗交了一篇著名的奏章《七事》——區(qū)別奸忠,、不信朋黨,、信用賢能、治奸妄之人,、用人不疑,、訪才用賢、啟用貶逐之臣——赫然與“慶歷新政”如出一轍,。
群臣這下明白了:包拯,就是個實話實說的官場異類,。
當包拯彈劾宋庠時,,沒人覺得驚詫了。宋庠文采風(fēng)流,,做宰相7年,,一沒貪贓枉法,二沒苛政暴政,,三沒道德敗壞,,實在無錯可挑。但是包拯說,,無錯,,是因為你沒干事;國之重臣,,毫無建樹,,就是“尸位素餐”,當然應(yīng)該彈劾,。
他的措辭或許激烈,,但他的眼光實在透徹,。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相關(guān)新聞
- · 宋朝民間尚武之風(fēng)歷朝最盛 百姓結(jié)社可配強弩
- · 12世紀的繁華:北宋開封城每天屠宰萬頭生豬
- · 宋太宗為何讓百姓隨意購買奇書《推背圖》,?
- · 北宋軍隊掃滅南漢最終統(tǒng)一嶺南的戰(zhàn)爭
作者:
狐之影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