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紀事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毛澤東] [延安] |
毛澤東、江青在延安
何其芳到延安之前根本不會跳舞,,還反對跳舞,。1939年7月,他從抗日前線帶學生實習回魯藝,,正趕上文學系主任蕭三提倡跳舞,,進行指責,致使蕭三負氣離開魯藝,,轉而擔任文化俱樂部主任,。但隨著交際舞逐漸蔓延時興,他也走進了舞場,。剛開始,,他只在舞場邊上,與文學系的幾個男生學著跳一跳,,一遇到某些女舞伴顧盼流輝的目光,,便靦腆得手足無措。老師的窘態(tài),,激起男同學們的不滿,,經(jīng)過一番策劃,在不久后的一個周末舞會上,,何其芳被有意安排與一個同樣有些靦腆的女舞伴跳舞,,她就是文學系第三期學員牟決鳴。大概是心有靈犀,,他們在一起卻學得很默契,跳得很和諧,。
三年后的7月,,同樣是在一個周末的晚上,何其芳,、牟決鳴與周立波,、林藍兩對新人,同時在窯洞里舉行婚禮,。他們身穿洗得發(fā)白的灰制服,,先向毛澤東畫像鞠躬,再向來賓致謝,,分發(fā)紅棗和瓜子,。之后,,大家拉起琴,唱起歌,,用歡樂的交際舞晚會向新人表示誠摯的祝福,。
當時的中央黨校,主要是分期分批培訓從前線回延安的高級將領,。這里的舞會有鄧發(fā)從蘇聯(lián)帶回來的留聲機和幾張唱片,,場地冬天有俱樂部,夏天就是露天的籃球場,,大家學著跳著,,不亦樂乎?!翱床粦T,,試試看,一頭汗,,死了算,。”(姚鐵《快樂的寶塔山——延安黨校的文化生活》)這個順口溜生動地描述了在黨校學習的高級將領們接受交際舞的心理過程,。
舞會在當時之所以特別盛行,,除了跳舞可以娛樂身心,有利健康的原因外,,還因為參加跳舞的舞伴都是妙齡女郎,。深入交際舞場的男女亂陣之中,既為將領們提供了寬裕的條件,,又有了自由婚姻的美譽,。所以,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當時延安的高級領導人,,師級以上軍官中80%以上的人都是在這一時期戀愛、結婚,、成家,、生子,延安對他們是一種溫馨,、甜蜜的回憶,。(梅劍主編《延安秘事》)
延安交際舞時潮持續(xù)到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全面展開,經(jīng)過整風審干運動,,1943年元旦以后,,取代交際舞的是群眾性的大秧歌舞。在中央機關偶爾還有交際舞會,,尤其是招待駐延安的美軍觀察組成員,。
作者:
朱鴻召
編輯:
劉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