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紅:曾山之子
2,、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
1964年10月,,曾山和陳少敏大姐率國家機關農村社教工作隊到山東曲阜縣小雪公社北興大隊蹲點。曾山那時已經65歲了,,身體也不太好,,但他依然堅持與社員同吃、同住,、同勞動,,吃的是按定量分配的地瓜等粗糧。曾山在農村和農民一樣,什么活都干,。最后,,還是因為病了才回來。
三年困難時期,,曾山自己搬掉我們住的院子的地磚,,開了兩塊菜園子,按季節(jié)種上玉米,、西紅柿,、絲瓜、辣椒等蔬菜,,而且從種到除草,、噴藥、施肥,、收摘,,什么活他都干。他還找來核桃,、蘋果樹苗,,種在院子里。下班回到家里,,他脫下制服,,換上粗布勞動服,,戴上草帽,,象一個農民一樣忙起來。孩子們的同學來串門,,經常誤認為他是看大門的老頭,。他種的菜收獲后,就自己送給左鄰右舍和工作人員,,大家一起吃,。種的葡萄、蘋果收獲后,,也分送大家一起品嘗,。他干起這些農務活來,顯得特別自在,,仿佛他一直在務農一樣,。他對孩子們說:“我們的一切都是勞動人民給的,我們永遠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要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記住這一點,比什么都重要?!?/FONT>
到了晚年,,他還惦記著老家的幾棵柚子樹、養(yǎng)魚的水塘,,希望退休之后能回去植樹,、種田、養(yǎng)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
曾山經常對家人說:“我們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在群眾面前千萬不能擺架子,?!眲偟奖本r,我們住的院子里還住著秘書,、警衛(wèi)等公務人員,,曾山對他們像一家人一樣。有個秘書叫朱聯,,還有個炊事員沈文玉,,他倆的婚事就是我們幫助辦的。院子里果樹結了葡萄和棗,,曾山特別注意給各家各戶都分一點,。對街坊鄰居的關系他也很注意。有一次,,周圍孩子登上我們房子打棗,,曾山叫家人不要攆他們,裝上兩桶棗親自給鄰家送去,。胡同里有一個聾啞學校,,他幾次 囑咐司機車要開得慢一些,以免撞上聾啞小孩,。胡同口有個菜店,,“文革”時家里炊事員撤掉了,他幫呂阿姨買菜,,就在那個菜店排隊,。1967 年,“打倒曾山”的大標語貼到家門口,,曾山出門時,,周圍許多人認識他,對他的遭遇很同情,。菜店售貨員叫他不要排隊,,站到前面先買,,但他堅持排隊買菜。后來菜店來了菜,,就主動打個電話通知阿姨來買,,讓曾山不要自己出來了。
曾山這個人很老實,,對我也很好,。我小時候根本沒有讀書,以后在瑞金,、延安,、新四軍斷斷續(xù)續(xù)上過黨校,但文化還是淺,。曾山在家就輔導我寫字,,學文化,主要是寫毛筆字,。我們都是老同志,,雖然平時不說什么特別感情的話,但互相的感情很深,,很深,。
3、“艱苦奮斗是給孩子們的最好禮物”
曾山對“艱苦奮斗”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情,,在戰(zhàn)爭年代他就有過“艱苦奮斗半面旗”的故事,。我們全家人在上海團聚后不久,有一個星期天,,全家人都在家,,曾山給孩子們開了個會,給他們講以前的革命歷史,,講江西土地革命,,講皖南抗日的困難,,講山東打仗的艱辛?,F在解放了,條件好了,,但艱苦奮斗的本質不能變,。那次,曾山給孩子們規(guī)定了幾條生活的原則:一個是,,吃飯吃飽,、不餓肚子就行,不能挑三撿四,;二是穿衣服能御寒,、不冷就行,,衣服破了補一補,大的不能穿了小的穿,,不能和別的同學講吃比穿,;三是要愛勞動,自己的勞動自己干,,不能依賴別人,;四是要和同學搞好團結,互相幫助,,與人為善,;五是現在都在上學了,要比就比好好學習,,看誰學習好,。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