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
1975年,在鄧小平,、胡喬木主持下(還有康生,,但康已病重,只是掛名),,有一個名為“材料組”的小組,,由李鑫、胡繩,、吳冷西,、熊復負責,有從中央黨校來的幾個人參加,,在做毛選第五卷的編輯工作,。
這個材料組,在中南海乙區(qū)慶云堂西四院工作,,是胡喬木主持的國務院政治研究室的一部分,,但專做毛選的編輯,同在中南海丙區(qū)工字樓的政治研究室的工作是分開的,。1975年10月,,我被調(diào)到這個組來了。
我那時已經(jīng)獲得“解放”,,分配在教育部工作,。胡耀邦復出后主持中國科學院工作,提出了一個向國務院的匯報提綱,,胡喬木叫我也來參加提綱的討論和修改,,大概是因為我曾經(jīng)參加過聶總關于科學十四條的文件的起草吧,。接著,胡喬木又決定把我調(diào)來政治研究室,。先是要胡績偉和我參加鄧力群主持寫出的《論全黨全國各項工作的總綱》一文的改寫,。胡喬木認為這篇文稿寫得很好,但是太劍拔弩張了,,如果這樣發(fā)表,,就像“一個拳頭打了出去”。這當然是指打向“四人幫”,。當時,,喬木不贊成這樣寫。要胡績偉和我重新改寫,,完全從正面寫,,寫鄧小平提出的“三項指示為綱”,分別寫毛澤東這三項指示一項一項的意義,,再寫這三項指示兩兩之間的關系,。我和胡績偉聊了幾通。記不得是不是寫了一個粗粗的提綱,,或者是連提綱也沒有寫出來,,胡喬木又找我談,說:寫這樣的政治評論,,是吳冷西的專長,,已經(jīng)請他來寫,你沒有經(jīng)驗,,還是過西四院來參加毛選的編輯工作吧,。
我過來以后,李鑫告訴我,,《論十大關系》已在胡喬木主持下依據(jù)兩份原始記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講的一次和接著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講的一次)重新整理,,已經(jīng)毛主席看過同意,算是定稿了,。還有一些講話記錄,,如1956年11月在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1957年1月在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等等,,還有待整理。他要我先閱讀毛主席講話記錄的檔案,。又向我交代了整理講話稿的原則,。當然首先要求忠實于原稿。但原講話記錄不單有文句不完整的問題,,表達不準確的問題,,邏輯不嚴密的問題,,論述太重復的問題,還有引據(jù)的事實,、歷史,、文句待查證的問題,等等,。所以要做很細致的整理工作,。還有,毛主席有些觀點后來有發(fā)展變化,,有些是重大的變化,,這就要根據(jù)后來發(fā)展了的觀點,來加工整理前面文稿中的觀點,。他還說,,所有經(jīng)過整理的稿子,都要毛主席看過,,毛主席認可,才能算數(shù),。他還舉了陳伯達整理第五卷文稿時有些篇目調(diào)動過大,、過于隨意的教訓,要我們做編輯工作時引以為戒,。這些叮囑我都謹遵,,覺得編輯毛選大概一直是遵循這些原則的。我在1966年2月參加整理毛澤東1962年1月在七千人大會上講話的記錄稿,,不就是按1962年10月八屆十中全會時毛澤東關于階級斗爭的觀點,,改動了1962年1月講話記錄稿中原來的表述嗎?我那時對用后來的觀點改動原先的觀點是否恰當,,一點也沒有發(fā)生疑問,。
很快,反擊“右傾翻案風”起來了,。我為查證毛澤東在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涉及的已發(fā)現(xiàn)的化合物數(shù)量等情況,,去化學家袁翰青家里請教。他詳細地作了解釋,,但他關心的卻是為什么要批鄧,,反復陳述他對此舉的不理解,以為從我這里可以得到某種解答,。其實,,這也正是我極不理解、極其苦悶,、得不到解答的問題,。
相關報道:
相關新聞
作者:
龔育之
編輯:
劉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