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沫之子作家老鬼的“知青歲月”(圖)
最苦的時候,,也正是我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
2000年之后,,老鬼已經(jīng)年近六十歲的老鬼,又一次回到內(nèi)蒙古大草原。當看到曾經(jīng)為撲滅草原大火,,而犧牲的69名"知青"戰(zhàn)友的墓地已經(jīng)長滿荒草時,,他百感交集,。而當年自己離開草原的那一幕也瞬間涌上心頭,。
記者:我其實覺得你那種感情還是復雜的,對那個地方,?
馬波:對,,非常復雜。如果它對我特別不好,,我可以恨它,。可是它又曾對我好過,,所以這就恨也恨不起來,。可是愛呢,,它又傷害我,。所以特別復雜的一種感情。我在那兒是最苦的時候,,可是我覺得我最苦的時候,,也正是我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我的那八年的青春就在那兒,,所以我也忘不了那個地方,,對那個地方就是刻骨銘心了。
從1968年到1976年,,老鬼最寶貴的青春歲月,,都在內(nèi)蒙古大草原上度過。1947年出生的老鬼,,成長于北京的一個革命干部家庭,。他的母親就是寫出小說《青春之歌》的著名作家楊沫。在那個火紅的年代里,,少年老鬼對英雄有著無限的崇尚
馬波:我看過雷鋒日記,,夾著一張黃繼光的照片。黃繼光是橫眉立目的,所以我就覺得特美,。所以我照相從來不笑,,從來都是橫眉怒目的樣子,覺得這是最美的表情,。
記者:那時候你覺得自己有什么辦法,可以接近這個英雄嗎,?
馬波:那個時候就是模仿唄,,比如,在家里鉆吃飯桌子底下,,托著一個枕頭,,學董存瑞炸碉堡。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