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周恩來] |
核心提示:周恩來利用中美關系巧施分化戰(zhàn)略,,帶動日本重新思考中日關系,。中美《上海公報》中寫道:中國堅持支持日本人民要求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和中立的日本的愿望,。 |
1972年9月28日,,周總理和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在北京相會
1972年2月,毛澤東與尼克松會談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日本歷任政府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因此,中美關系對中日關系有相當大程度的影響,。
周恩來對改善中日關系不急不躁,,立足于打持久戰(zhàn)。從20世紀50年代起,,他提出“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對日方針,即通過不懈的民間往來促動日本官方立場的變化,。但周恩來也意識到,,中日關系不是單純的中國和日本兩國的問題,,當日本的腰桿還沒有硬到可以對美國說“不”時,,中日關系的實質性改善還有賴于中美關系的松動。胡長明在《大智周恩來》中,,對于中日建交前兩國領導人互動的情形做了極為生動的描述,。
日本需要“和式基辛格”
自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到1972年2月尼克松的北京之行,被日本人稱之為“尼克松沖擊”。尼克松訪華的消息使日本朝野上下為之嘩然,,電視機前擠滿了人,。
日本外交在二戰(zhàn)后一直追隨美國,尼克松政府卻在日本人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派基辛格在1971年7月秘密訪問了北京,。同年7月15日,中美兩國同時發(fā)表了尼克松將在1972年訪問中國的公報,。而日本首相佐藤在公報發(fā)布前3分鐘才得知相關消息,。
美中兩國的和解意味著打開了以往阻撓日中關系正常化的鎖鏈,。一向敵視中國的佐藤首相在觀看尼克松訪華的實況轉播時,,太陽穴不停地跳,仿佛在做一場惡夢,。記者們緊迫不舍,,非要首相談一下感受,他終于不加掩飾地說:“(尼克松)他自己不是說了嗎,?這是本世紀的偉大事業(yè),。他自己說了別人還說什么!”佐藤歪著嘴一聲不吭地離去,。
1972年2月,,當日本人看到中美首腦會晤的電視節(jié)目時,那酸勁就別提了,。眾議員古井喜實說,,“北京機場首先向美國總統(tǒng)而不是日本首相開放”,“日本必須盡快地與中國恢復邦交”,。
于是,,搶在美國之前與中國復交,就成了日本政要經(jīng)常思考的問題,。日本國內的輿論也呼吁說,,“像美中恢復交往那樣,推出一位‘和式基辛格’很有必要”,。
周恩來和日本巨變
周恩來利用中美關系巧施分化戰(zhàn)略,,帶動日本重新思考中日關系。中美《上海公報》中寫道:“中國方面表示:堅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和對外擴張,,堅持支持日本人民要求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和中立的日本的愿望”,,“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qū)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局發(fā)生了一次巨變,,佐藤內閣垮臺,新上任的田中內閣表示:“要加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邦交正?;牟椒?。在激烈的動蕩的世界形勢中,積極奉行和平外交,?!?/P>
自從尼克松訪華以來,日本人唯恐落后于形勢,,“搭不上最后一班車”,。周恩來明白這些,問題只是車主什么時候同意他們上車了,,現(xiàn)在機會已經(jīng)成熟,,可以讓日本人“搭車”了。
相關閱讀:
相關新聞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