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標簽: | [明朝] |
三,、抵御入侵
修建長城,,邊鎮(zhèn)練兵,,使薊鎮(zhèn)一帶長城防務迅速加強,蒙古族騎兵的入侵一次又一次被擊退,。據(jù)《明史》、《永平府志》等史料記載的戰(zhàn)事就有:
萬歷初,,蒙古朵顏部攻喜峰口,,戚繼光率兵出青山口御敵,敗卻之,。
萬歷元年春,,朵顏部董狐貍及其兄子長昂謀犯,馳喜峰口,,索賞不得,,則肆殺掠,以誘官軍,。繼光出擊,,幾獲狐貍。
同年夏,,二寇復犯桃林,,不得志去。長昂亦犯界嶺,。官軍斬獲多,,邊吏諷之降,狐貍及款關(guān)請貢,。
萬歷二年春,,長昂復窺諸口不得入,則與董狐貍共逼長禿入侵明境,。戚繼光逐,,得之以歸。于是二寇率部長親族三百人叩關(guān)請死罪,,狐貍服素衣叩頭乞赦長禿,。繼光及總督劉應節(jié)等議,遣副將史宸,、羅端詣喜峰口受其降,。皆羅拜,獻還所掠邊人,,攢刀設誓,。乃釋長禿,請通貢如故,。
萬歷七年冬,,土蠻部見薊門無隙可擊,便派兵入侵錦州營,。遼東總兵官李成梁向繼光求援,。戚繼光于狗兒河,、石河等地敗卻土蠻。
從這些戰(zhàn)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朵顏,、土蠻等蒙古部族對戚繼光聞風喪膽。更值得提到的是,,戚繼光在退敵戰(zhàn)略上雖然以防守為主,,但是他不是被動的防御,而是把守與戰(zhàn)結(jié)合起來,,改變了長期以來“虜”入內(nèi)必變客為主,,而明軍則以主為客的被動局面。在他坐鎮(zhèn)薊州的十幾年里,,游牧部族不敢竄擾,,薊州全境“一矢不驚,軍民安堵”,,保證了塞內(nèi)人民的生產(chǎn)和生活,,甚至可以說在明朝日益衰落的時期,戚繼光以他的能力,,部分地扭轉(zhuǎn)了長城防務的消極防御,。
戚繼光取得的輝煌戰(zhàn)績一方面取決于他的卓越的軍事才能以及報國之心,另一方面也由于張居正,、譚綸等為首的朝廷重臣給予他的信任和支持,。張居正去世后,戚繼光被讒言困擾,,萬歷十一年,,“給事中張鼎思言繼光不宜于北,當國者遽改之廣東,?!?2戚繼光悒悒不得志,不久離開人世,。但是戚繼光戍守薊門所做出的貢獻已被載入史冊,,有關(guān)他的動人故事至今仍在長城沿線的村莊廣為流傳。
(作者:紫西 作者單位:唐山博物館)
1.《中國古代史》下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第1版。
2.5.7.8.9.10.12.《明史·戚繼光傳》,,中華書局,第5610-5616頁,。
3.《明史·兵志》,,中華書局,,第2237頁。
4.《永平府志·建置志》,,清光緒二年刻本,,卷42,第1頁,。
6.《明長城考察紀實》,,華夏子著,檔案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
11.引自《戚繼光》一書,謝承仁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12月第2版。
文章摘自《文物春秋》1998年第2期總第41期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相關(guān)新聞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