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唐朝] |
開成五年(840)某一天,,龐特勤率領15部回鶻人,帶著家眷和牲畜踏上西遷之路,,沿著著 名的自漠北草原經(jīng)阿爾泰山東南末端而抵北庭的"回鶻路"遷移,。然而,黠戛斯軍隊很快尾隨其后進入西域,。黠戛斯攻滅漠北回鶻之后,,依照先西部(東部天山)后 東部(漠北草原)的戰(zhàn)略部署,首先全力經(jīng)營西域,,造成了從開成五年(840)直到大中二年(848)南遷回鶻被唐朝消滅為止,,都始終不見黠戛斯對其進行追 剿的奇怪現(xiàn)象。對于黠戛斯進入西域,、占領北庭和安西一事,,學界已有論述,故而簡單陳之,?!顿Y治通鑒~唐紀62》(7968頁):會昌二年(842)冬十月,,"黠戛斯遣將 軍踏布合祖~~~~~~又言‘將徙就合羅川,居回鶻舊國,,兼已得安西,、北庭、韃靼等五部落,。'"算上攻占北庭,、安西的戰(zhàn)報由使者帶到唐朝的時間,那么攻占 北庭,、安西之事應在會昌二年夏初之前,。學界否認黠戛斯到過北庭、安西的觀點,,主要是依據(jù)《舊唐書 李德裕傳》(4522-4523頁)會昌三年(843)二月的一條史料:"(會昌)三年二月,,趙蕃奏:‘黠戛斯攻安西、北庭都護府,,宜出師應援,。'德裕奏 曰:‘據(jù)地志,安西去京師七千一百里,,北庭去京五千二百里,, 自艱難以后,河隴盡陷吐蕃,,若通安西,、北庭,須取回紇路,。今回紇破滅,,又不知的屬黠戛斯否?縱令救得,,便須卻置都護,,須以漢兵鎮(zhèn)守,每處不下萬人,,萬人從 何征發(fā),?饋運取何道路?臣所以謂縱令得之,,實無用也,。 臣恐蕃戎多計,知國力不及,,偽且許之,,邀求中國金帛"。學者以這里黠戛斯正在攻打安西,、北庭為據(jù),,認為一年以前(會昌二年)黠戛斯使者所謂"兼已得安西,、 北庭"之語是謊言。其實這條史料是將會昌三年二月唐朝君臣討論是否向黠戛斯索要安西,、北庭之事,,與會昌二年商討是否出兵救援遭黠戛斯攻擊的安西、北庭回鶻 守軍之事混淆在一起,?!顿Y治通鑒》(7973-7974頁)載:"(會昌三年二月)上欲令趙蕃就頡戛斯求安西、北庭,,李德裕等上言:‘安西去京七千余里,, 北庭五千余里,借使得之,,當復置都護,,以唐兵萬人戍之。不知此兵于何處追發(fā),,饋運從何道得通,? '"這里李德裕的奏文詞句與前引《舊唐書》幾乎一致,李德?!东I替記》和《唐武宗實錄》都記錄了同年同月(會昌三年二月)李德裕反對趙蕃索要安西,、北庭之 事,其奏詞也與《舊唐書》幾乎一致,,可見會昌三年二月李德裕和趙蕃之間確實發(fā)生過是否向黠戛斯索要安西,、北庭的爭論,《舊唐書》將此事與以前二人關于是否救援 安西,、北庭的爭論混在了一起,,這說明此時黠戛斯已經(jīng)占領了安西、北庭,。其實前引《舊唐書 李德裕傳》那條史料本身的矛盾,,就證明了我們的判斷:
(1)、史料中趙蕃所奏與李德裕所答分別在說兩件不同的事,,趙氏所奏是應該救援安西、北庭,,李氏的奏詞中"臣恐蕃戎多計,,知國力不及,偽且許之,,邀求中國金帛",,說的是反對要回安西、北庭,;
(2),、 各種史籍明確記載會昌二年秋天唐朝已經(jīng)改變了以前支持回鶻的政策,,轉而進行討伐,并在會昌三月正月大敗當時唯一的回鶻可汗烏介于殺胡山,,而一個月以后卻來 商討是否支持萬里之外的回鶻守軍,,這不是自相矛盾嗎?由此可知,,黠戛斯確實在會昌二年夏初之前占領了北庭,、安西,唐朝當時(可能就是會昌二年二月)曾經(jīng)商 討是否救援的事宜,。
龐特勤一行經(jīng)過長途跋涉抵達北庭,,與留駐當?shù)氐幕佞X部落匯合。然而,,還未及卸去一身疲憊,,黠戛斯大軍已尾 追而至。據(jù)趙蕃救援之議判斷,,雙方曾在北庭對峙了一段時間,,最終龐特勤不敵而走。與龐特勤匯合的北庭留守部落--可能就是咸通七年(866)崛起的仆固俊 一系,,對沒有政治身份的王子龐特勤(此時的正統(tǒng)繼承人是南遷漢邊的烏介可汗)雖然保持著下屬身份,,卻也沒有忠誠到誓死追隨的地步,他們與眾多不愿再走的西 遷部眾,,一同投靠了占據(jù)高昌的吐蕃,,這就是三部正史中"一到投吐蕃"的由來,也就是《新唐書》中"(龐特勤)余部保金莎嶺,,有眾二十萬"的"余部",,金莎 嶺即博格達山。他們雖然仍與龐特勤保持著名義上的松散的從屬關系,,但也受吐蕃的節(jié)制,。
龐特勤離開北庭以后的行程不見諸史冊, 我們判斷,,他們是沿著西南方向越過天山,,先抵達安西(庫車),然后向東進駐焉耆,。依據(jù)有二:(1)漢文史料多次將龐特勤與安西聯(lián)系在一起,,雖說他創(chuàng)建政 權、自稱葉護的所在地焉耆屬于唐安西都護府轄境,,但仍不能抹去他與安西城(庫車)的聯(lián)系,;二、據(jù)趙藩"出師救援"之議判斷,,黠戛斯與龐特勤在安西一帶有過 交鋒,,而《世界境域志》記載從喀什到和田的路上有九姓古斯人散布,,然而,沒有任何史料表明龐特勤曾經(jīng)到過喀什,,這些人很可能就是在庫車被打散并向南逃亡的 回鶻殘眾,。如果這一判斷屬實,那么,,龐特勤是先抵庫車,,因不敵黠戛斯,再向東撤到焉耆,,并在此先稱葉護后稱可汗,,創(chuàng)建了安西回鶻政權。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