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研究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三國] |
公道在人心,,張儉望門投止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這是譚嗣同在臨終前留在獄中的絕筆《獄中題壁》,。以氣勢而論,,這首詩在中國近現(xiàn)代詩歌史上,可稱第一,。那么,,詩中的“望門投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望門投止”語見《后漢書·張儉傳》: “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說的是東漢時,,張儉曾出任山陽東部督郵,。宦官侯覽專權,,他家里的人便依仗權勢殘害百姓,,無惡不作。為此,,張儉寫信告發(fā)了侯覽及其家人,。但告發(fā)信沒到皇帝手中就被侯覽扣下了,從此侯覽和張儉結了仇,。
后來,,侯覽指使人向朝廷告密,說張儉私結黨羽,,圖謀不軌,,并下令逮捕張儉,。張儉見官府人馬來勢洶洶,,只好匆匆逃亡,看到誰家可以避難,,就投在人家門下,。因為當?shù)匕傩斩贾缽垉€歷來很正直,名聲很好,,都冒著風險收留他,。
一天,張儉逃到魯郡,,投奔好友孔褒,。孔褒不在,,孔褒的兄弟孔融只有十六歲,,熱情地接待了他。張儉走后,,官府聞訊趕來,,逮捕了孔褒、孔融及他們的老母親加以審問,??兹谝患覡幹袚熑危[得官府不知如何處置,。由于大家的保護,,朝廷始終沒有抓到張儉,直到黃巾大起義爆發(fā)后,,漢靈帝下令解除“黨錮”,,張儉才得以結束逃亡生活。
后來,,人們便將“望門投止”引為成語,,形容在急迫情況下,見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暫時的存身之處?,F(xiàn)在一般用它作暫求安身之意,里邊也含有急中生智,、臨機決斷的意思,。譚嗣同在詩中用這個典故,是設想逃亡中的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一定會受到人們的救護,,而后面的典故“忍死須臾待杜根”,則是自比東漢時要求臨朝聽政的鄧太后還政于皇帝的郎中杜根,。
才思如泉涌,,禰衡文不加點
在中國古代文壇上,,曾有過諸多有名的才子。他們文思敏捷,,寫下了很多名篇佳句,,同時也為后人留下了諸多典故。
唐代詩人崔顥留下了著名的《黃鶴樓》一詩,,其中有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這一千古名句,,點出了古代武昌人文景觀的一處精華所在———鸚鵡洲,。鸚鵡洲處在黃鶴樓下長江岸邊,以中國古典文學中十分有名的賦體作品———禰衡的《鸚鵡賦》而知名,。
禰衡(173—198),,字正平,是東漢末年少見的才子,,性格剛毅傲慢,,狂放不羈。因拒絕曹操召見,,操懷忿,,然曹操又不忍殺之,便罰禰衡做了鼓吏,。禰衡則當眾裸身擊鼓,,反以《漁陽三鼓》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他人手殺之,,便送與荊州牧劉表;仍不合,,又被劉表轉送與江夏太守黃祖,。后因冒犯黃祖,禰衡終被殺,。
禰衡少有才辯,,長于筆札,孔融深為其文采折服,。在江夏,,黃祖的長子黃射在洲上大會賓客,有人獻鸚鵡,,他就叫禰衡寫賦以娛嘉賓。禰衡攬筆而作,,文不加點,,辭采甚麗,,這便是有名的《鸚鵡賦》。蕭統(tǒng)曾這樣評價禰衡:“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睆拇肆粝铝恕拔牟患狱c”這一典故,。
所以,成語“文不加點”里的“點”是改動,、修改的意思,,整個成語是指寫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F(xiàn)在很多人望文生義,,以為“文不加點”中的點是“標點”之意,實在是可笑,。如果知道了“文不加點”這個成語的由來,,就不會用錯了。更何況,,中國古代典籍本來就是沒有標點的,。
千古癡情,尾生藍橋抱柱
翻閱《史記》,,見《蘇秦傳》有語:“孝如曾參,,廉如伯夷,信如尾生,?!辈挥傻孟肫饍蓚€成語,一是“尾生之信”,,一是“尾生抱柱”,都喻指人堅守信用,,不違約定之意。那么,,尾生到底是什么樣一個人,,尾生抱柱又是為何呢,?
編輯:
李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