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三國] |
假如說官渡之戰(zhàn)是新法家與舊法家的較量,,那么赤壁之戰(zhàn)就是所有謀士眾志成城阻截新法家繼續(xù)前進的大決戰(zhàn),。此時,,三方謀士雖然思想創(chuàng)新的程度各有不同,,但反曹反法的立場卻達到了驚人的一致,。在他們看來新法家只能作為天下統(tǒng)一道路上的階段性哲學,,現(xiàn)已完成了歷史使命,須當立即止步于赤壁,,等待新人,、新思潮的成長。于是,,三方謀士便圍繞曹操這一邪惡軸心共同構筑了三角同盟,。該同盟結(jié)構松散隱秘,沒有協(xié)議,,沒有章程,,只有撲朔迷離的智慧和機巧,猶如一個繞來繞去的數(shù)學拓撲,。
這里需要稍作說明,,孫權的思想是一種茍全于亂世的儒法混,準確地說是有善有惡的“儒法換”,,即根據(jù)本地域的形勢需要隨時作純?nèi)?、純法的兩極“變臉”。比如他既可以比關羽更“義”地奪取荊州,,又可以比曹操更“法”地殺害關羽,;既可以向漢室或曹操投降,也可以聯(lián)劉反曹,。這種沒有穩(wěn)定信仰的“新有善有惡”注定只需要也只能夠聚集一幫惜命保家的二流謀士,,所以也就安不了天下(龐統(tǒng)寄寓江東是為了避諸葛亮之鋒曲線救劉),。中國民族從來都崇尚頂天立地、不卑不亢的大國風范,。
郭嘉率先刮起倒戈曹操的完美風暴(楊修亦同)
在孫權王心偶熾,、劉備求賢若渴請來了兩位“可安天下”的謀士的同時,曹操卻以為隨著主要對手的消滅,,已不需要大謀士或者說戰(zhàn)略軍事家了,,只要用人海戰(zhàn)術和幾個奴才、爪牙就可以完成余下的統(tǒng)一大業(yè),。他決定從高到低依次裁減智囊和功臣,。先借黃祖之刀殺禰衡,之后又千方百計找理由屠孔融和許攸,。他們縱然有一些缺點,,但也都犯不著死罪。其中許攸是曹操的功臣,、故友,,許褚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是決不敢隨意斬殺的。之后,,曹操也沒有追究許褚的任何責任,。典型的權謀手段!
曹操清除臥榻之側(cè)一方面是想在將來稱帝之日搶得無與相爭的全功,,另一方面也是要優(yōu)化現(xiàn)在的資源配置,,不想花大價錢白養(yǎng)人。然而,,他沒有想到未來的天下已非“秦時明月漢時關”,,不但需要戰(zhàn)略思維,還需要比禰衡,、孔融更高層次的戰(zhàn)略思維,。看重眼前既得利益的法家確實已經(jīng)過時了,。
曹操的險惡用心當然逃不過其他幾位謀士的眼睛,,誰還敢為他立功賣命呢?許攸死后,,首先唇亡齒寒的就是郭嘉,。
郭嘉的死亡比許攸更加神秘。在袁尚,、袁熙投奔烏桓之后,,曹操原是不必勞師遠征的,連曹洪都知道:“袁熙,、袁尚兵敗將亡,,勢窮力盡,,遠投沙漠;我今引兵西擊,,倘劉備,、劉表乘虛襲許都,我救應不及,,為禍不淺矣,。請回師勿進為上?!笔聦嵣纤羞|西,、遼東的首領都打定了一個主意:只要曹操不主動進犯就不支持二袁,都知道二袁已淪為喪家之犬,,不值一保,。然而,向來善于判斷形勢的郭嘉這回卻出人意料勸說曹操不惜一切代價追殺,,為什么,?郭嘉很清楚在消滅袁紹之后,曹操下一個攻擊目標就是劉備,。但郭嘉心目中的這位賢明主公還剛剛投靠劉表,,立足未穩(wěn),,所以他決定以二袁牽制曹操,。表面上他向曹操解釋說:劉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劉備”,必不會重用劉備,。實際上郭嘉相信,,只要給劉備足夠的時間,誰也不能阻擋他們?nèi)值艿亩虃鳚B透,,郭嘉在曹操許都放劉備之后就說:“一日縱敵,,萬世之患?!?/FONT>
另外,,郭嘉意識到許攸死后曹操也必不會久留自己這個首席顧問。所謂謀士,,是既謀生也謀死,,與其將來在曹、劉之間無所適從,,與其將來被曹操窩囊整死,,不如主動赴死。此時郭嘉便選擇了死在北伐征途中,。其用意在于:一,、以漫長的作戰(zhàn)時間給劉備留出積蓄力量,、厲兵秣馬的契機。二,、以艱苦的作戰(zhàn)環(huán)境消耗曹操與曹軍的戰(zhàn)斗力,。三、以北伐的小勝利沖昏曹操的頭腦,,令其意得志滿,。四、以戰(zhàn)死疆場的行動成全自己的忠義之名,,同時讓曹操不疑,。如他說:“某感丞相大恩,雖死不能報萬一,?!?/P>
相關新聞
- · 毛澤東妙評三國:書生陸遜善打仗 武將當學呂蒙
- · 真實的歷史:草船借箭之人并非諸葛亮 而是孫權
- · 毛澤東妙評三國:孫權年少有為 劉表徒有其表
- · 毛澤東妙評三國:諸葛亮《隆中對》有戰(zhàn)略失誤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