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東逝世
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霍英東28日晚七時許病逝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終年八十三歲,。據(jù)悉,,在他彌留之際,包括胡錦濤在內(nèi)的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等都曾到醫(yī)院探訪。
鳳凰資訊 > 歷史 > 正文 |
|
相關(guān)Tag | [明朝] |
打撈西洋沉船火炮 中國工匠巧妙仿造 葡萄牙教官親自訓練———
■專家簡介
主講人:黃一農(nóng)
黃一農(nóng)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博士,原本為著名的天文學家,,后轉(zhuǎn)而從事歷史學研究,任職于新竹清華大學歷史所,,研究興趣為天文學史,、天主教史、明末清初史,、海洋探險史,、火炮史和華文網(wǎng)絡(luò)文化等領(lǐng)域。
一直以來有種說法:“中國發(fā)明了火藥,,卻拿來造煙花”,。事實上,中國在明末清初時期,,由于西學東漸的影響,,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與中國工匠卓越的創(chuàng)新精神結(jié)合在一起,曾經(jīng)鑄造出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大炮,。但是,,這短暫的輝煌卻在清朝中后期逐漸走向衰落。
黃一農(nóng)先生在南開大學的講座,,為我們揭開了中國科技史上這既令人自豪,、又引人深思的一幕。
明末中國人在無潛水裝備情況下成功打撈西方沉船大炮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明軍在薩爾滸之役中慘敗于努爾哈赤,,精通西學的徐光啟在朝中得到迅速啟用,他積極向西洋傳教士學習關(guān)于火炮的知識,。
后金大軍主要武力為騎兵與步兵,,而此時明朝則擁有新武器———“紅夷大炮”。其名稱由來,,緣自此炮為荷蘭人侵擾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時被大量使用,。
紅夷大炮的設(shè)計比明代原先使用的“大將軍炮”先進許多,。大將軍炮的外形有如大鐵管,炮身加上鐵箍以防膛炸,。而紅夷大炮的前頭管壁較薄,,后方管壁較厚,可承受爆炸時的沖擊力,;炮旁則有兩個“銃耳”,,可用以調(diào)整炮身角度,并有準星和炮門,,使射擊更為精準,。
明天啟六年(1626年),,袁崇煥取得“寧遠(今興城)大捷”,,紅夷大炮功不可沒。寧遠城設(shè)有十一座紅夷大炮,。在這次戰(zhàn)役中,,明軍擊敗努爾哈赤大軍十一萬人,并將努爾哈赤本人打傷,,最后郁郁而終,。
中國紅夷大炮哪里來?最早打撈沉沒于東南沿海歐洲商船上的大炮而來,。
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九月, 荷蘭海船在廣東曲江近海沉沒, 地方當局派人下海打撈,。在那個沒有潛水裝備的時代,人們的打撈方式相當巧妙:他們先將一艘大船載滿砂石,,使吃水加深,,再將船航至沉船之上,潛水將鐵鏈系在大炮的銃耳上,,之后將砂石拋棄,,借船身的浮力將原本死鎖的大炮與沉船分開,再以纖車絞起,。經(jīng)過三個月的努力,,除了中小銃外,共撈得大銃三十六門,。其中24門運送進京,。第二年,又從另外兩艘沉船上打撈出一批,。
這些沉船“大銃”中,,有一些出現(xiàn)在寧遠的城墻上,將后金的八旗鐵騎打得大敗,。
編輯: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