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文化 > 正文 |
|
相關Tag | [歷史劇] [敦煌] |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一套在黃金時段推出了電視劇《大敦煌》,。伴隨著孫楠演唱的那首滄桑、悲情的片首曲《敦煌日月》,,我們走進了大敦煌千年的瑰偉風云,。這部電視劇以敦煌“藏寶,、奪寶、護寶”三個頗具神秘傳奇色彩的故事為主線,,搭建了敦煌文化輝煌,、劫難、重生的三部曲結構,。該劇上中下三部橫跨宋代,、清末和民國三個悠長的歷史天空,貫穿以金字大藏經的命運,,演繹了千年敦煌的形成,、發(fā)展、輝煌,、衰敗,、重生的過程。咀嚼這部異彩紛呈的“文化大餐”,,筆者聯(lián)想到了對文物的保護,。
“以史為鑒”|、“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似乎是不用爭辯的道理,。再加上人對祖先走過的足跡普遍有天生的好奇感,,為了汲取歷史經驗和滿足這種好奇感也就催生了歷史學。歷史學除了從浩瀚的古籍中汲取營養(yǎng)外,,關鍵是要通過文物來佐證,。西漢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司馬遷之所以能寫出傳世作品《史記》,,并不是僅僅由于對在其之前的歷史學家著作中觀點加以匯集,,更多的是得益于他游覽山水、考察文物,,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前些年我國歷史學年所開展的商周斷代工程,之所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除了依靠歷史記載,、天文分析外,更多是靠出土的商周文物來破解一個個謎團的,。所以,,那些祖先所留下的足跡主要記載在各種文物中,它們是我們回望歷史長河所不可或缺的“望遠鏡”,。丟失了文物,,也就丟失了我們與祖先對話的“通訊簿”。
電視劇《大敦煌》的色調無疑是悲情,、凄美,、驚艷 的,,其主題卻是單一的,是圍繞對文物的保護展開的,。為了保護好文物,,從古到今無數(shù)中華兒女歷盡磨難、矢志不移,。時下,,社會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還普遍不夠強,盡管國家法律規(guī)定對盜竊,、盜掘,、非法經營和走私文物的被告人最高可以判處死刑,但很多人都覺得破壞文物的犯罪遠遠沒有殺人,、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犯罪罪大,,也遠遠沒有貪污,、受賄等經濟犯罪惡極。殊不知,,這類犯罪損害國家和民族利益,、堵后代了解歷史之路,自古以來都被有良知的中國人所唾棄,,也是無數(shù)仁人志士殊死與之斗爭的嚴重犯罪,。
正因為有了先賢們“藏寶,、奪寶,、護寶”的悲壯歷程,我們這些后生才有了一睹大敦煌風采的眼福,,我們也才能一代代地把大敦煌這筆寶貴的財富傳下去,。盜掘古墓、倒騰文物,,這些看起來離我們都非常遙遠的犯罪,,正在出賣著祖宗的遺產,毀壞著當代的財富,,遮蔽著子孫的視野,。感謝電視劇《大敦煌》給我們生動地講述了那過去的事情,讓我們透過歷史的迷霧看到了文物背后的那些驚心動魄的場景,。同時,,也感謝電視劇《大敦煌》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文物保護法制課,讓我們在欣賞這部電視劇美輪美奐藝術魅力的時候,,也對增強文物保護意識,、加大打擊破壞文物各類犯罪的力度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所以,我要祈禱:越來越多的人看了電視劇《大敦煌》能夠清醒起來,,告別對破壞文物犯罪的麻木,,自覺地加入愛護和保護文物的行列中去。
作者:
余友民
編輯: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