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是一種戴著手指上的裝飾物,,從名稱看應有禁忌之意,。史料記載,,古代后妃但凡有了身孕,,就在左手上戴上金戒指,平時右手佩戴銀指環(huán),。
一款金鏨牡丹紋嵌珠戒指擺在省博物館展廳的顯著位置,,該戒身寬大厚重,,做工精湛,,在一朵牡丹的花心上托出一個大珍珠,,顯得尊貴氣派,應是皇后或地位較高的貴妃戴用。
章佩嵐說,,該戒指的特別之處應是嵌入的珍珠,,一顆非比尋常的“東珠”,即東海珍珠,。眾多周知,,東海緯度較高,氣候寒冷,,不利于珍珠蚌類繁殖,,為了獲取珍珠,皇宮派人專門養(yǎng)蚌取珠,,實屬不易,,極其珍貴。
清代年輕后妃崇尚細節(jié),,一款款小巧玲瓏的首飾盒往往讓她們愛不釋手。
一個八成金質(zhì)的葫蘆,,周身用葫蘆藤葉纏繞,,葉下還有盛開的花朵,花瓣上趴臥的昆蟲正準備起身一躍,,輕輕撩開藤葉,,葫蘆從中間裂開,露出了后妃心愛的小首飾,。
清代金銀器的器型和紋飾也變化很大,,已全無古樸之意,同時反映了宮廷金銀藝術品所特有的一味追求富麗華貴的傾向,。其造型隨著器物功能的多樣化而更加絢麗多彩,,紋飾則以繁密瑰麗為特征。
“皇家化”是清代金銀制品的主流,,為迎合統(tǒng)治階級的喜好,,工匠在制作過程中不計成本,華麗繁縟,,佳作輩出,。
萬事“如意”與“金盆”洗手
在省博物館《皇家珍寶———故宮藏清代御用金銀器(海南)展》的宣傳冊頁上,印上了一柄金累絲的如意,。
章佩嵐介紹,,這柄金累絲如意是清代皇帝賞賜用品,屬一套,,共有60柄,,上有干支年號,足一花甲,是皇家禮品中的珍品,。
“如意”是一種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制作,,頭呈靈芝形,,柄微微彎曲,供手持指劃或陳設賞玩,。它起源于“癢癢撓”,,以其“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得名,,也因此被賦予了萬事如意,,一切順利吉祥之意,從實用品一步步演變?yōu)樗囆g陳設品,,清代帝后常用如意作為賞賜王公大臣之物,。
有萬事“如意”也有“金盆”洗手之典,一個在清東陵使用過,,用于祭祀光緒皇帝的金盆,,光素無紋,盡顯宮廷禮儀的奢華與威嚴,。
清代金銀器的加工特點,,可以用精、細二字概括,,或格調(diào)高雅,,或富麗堂皇,再加上加工精致的各色寶石的點綴搭配,,使整個器物色彩繽紛,、金碧輝煌,工藝日趨爐火純青,。
清代金銀器制作融匯了中國幾千年金銀器制作工藝之大成,,在造型、紋飾,、色彩三者協(xié)調(diào)搭配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不折不扣地成為統(tǒng)治階級身份的象征,,廣泛用于宮廷典章,、皇室祭祀以及佛事活動,客觀上造成了民間收藏御用金銀器之不易,。
記者 黃晶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黃晶
編輯:
劉嵩
|